缺血性肌攣縮

缺血性肌攣縮

缺血性肌攣縮是指創傷或其他原因導致血流循環障礙,肌肉因血供不足發生變性改變,變性的肌肉又因纖維組織替代形成瘢痕,因此發生攣縮而產生功能障礙。缺血性攣縮一般繼發於骨筋膜室綜合征,在兒童和青少年中多發於2~16歲之間,是骨折、脫位和廣泛軟組織損傷最嚴重的合併症,若不能早期診斷,及時處理,會給患兒帶來終身的殘疾。骨筋膜室綜合征即由骨、骨間膜、肌間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內肌肉和神經因急性缺血而產生的一系列早期綜合征。常見於前臂掌側和小腿,多由創傷骨折后血腫和組織水腫引起骨筋膜室內內容物體積增加,或外包紮過緊、局部壓迫使骨筋膜室容積減小而導致骨筋膜室內壓力增高所致。當壓力達到一定程度可使供應肌肉的小動脈關閉,形成缺血—水腫—缺血的惡性循環。癥狀主要為5個P字:疼痛(pain);蒼白(pallor);感覺異常(paresthesia);肌肉麻痹(paralysis);無脈(pulselessness)。一旦確診,應立即充分切開患肢,解除室內高壓,打破缺血—水腫惡性循環,時間越早越好。缺血性肌攣縮重在預防,一旦出現缺血性肌痙攣,將造成嚴重殘疾。

就診科室


● 急診科、心血管內科或內科、骨科或外科

病因


● 缺血性肌攣縮的直接原因是骨筋膜室綜合征。引起該病的原因有:

血管內血流阻斷

● 傷側肢體骨筋膜室近側的室外側大血管受到損傷和栓塞,如肱骨髁上骨折導致肱動、靜脈破損併發前臂掌側室的缺血性肌攣縮。大動、靜脈對壓迫、刺激、穿通和斷裂的反應是血管的痙攣和血栓形成,使遠側骨筋膜室發生缺血和缺血—水腫惡性循環。

血管外血流阻斷

● 最常見的病因有骨筋膜室的容積聚減,如敷料包紮過緊,石膏、夾板壓迫,一味追求閉合傷口等。骨筋膜室內容物體積聚增,如出血性疾患導致的出血、任何原因致肌肉缺血后水腫、骨折等直接刺激肌肉水腫、外傷導致大血管破裂或血友病等原因所致血液積聚在深筋膜間室,從而使內壓增高,靜脈迴流受阻,使肌肉缺血,發生麻痹性攣縮。

癥狀


● 早期臨床表現以局部為主。
● 患者常有外傷史,並伴有與受傷嚴重程度不相符的劇烈疼痛,筋膜室張力極高。
● 被動活動肢體疼痛加劇,肢體感覺減退或消失。
● 嚴重時發展到肢體蒼白、發紺、發涼、腫脹、無脈。
● 臨床上常將其總結為5個P字:
● ● 疼痛(pain);
● ● 蒼白(pallor);
● ● 感覺異常(par-esthesia);
● ● 肌肉麻痹(paralysis);
● ● 無脈(pulselessness)。

檢查


● 確診缺血性肌攣縮主要通過體格檢查和筋膜間室內壓力測定。

體格檢查

● 病肢感覺異常。
● 被動牽拉受累肌肉出現疼痛(肌肉被動牽拉試驗陽性)。
● 肌肉在主動屈曲時出現疼痛。
● 筋膜室即肌腹處有壓痛。

筋膜間室內壓力測定

● 正常筋膜間室的壓力0~1.1kPa(0~8mmHg)。當組織內壓力達到患者舒張壓以下1.33~3.99kPa(10~30mmHg)時,則已瀕臨組織缺血。

診斷


● 醫生診斷缺血性肌攣縮,主要根據癥狀、體格檢查和筋膜間室內壓力測定。

癥狀

● 患者有外傷史,並伴有與受傷嚴重程度不相符的劇烈疼痛。

體格檢查

● 病肢感覺異常。
● 被動牽拉受累肌肉出現疼痛(肌肉被動牽拉試驗陽性)。
● 肌肉在主動屈曲時出現疼痛。
● 筋膜室即肌腹處有壓痛。

筋膜間室內壓力測定

● 如果癥狀體征含糊,患者檢查不合作,可以應用筋膜間室內壓力測定法,作為診斷和手術減壓的依據。正常筋膜間室的壓力0~1.1kPa(0~8mmHg)。當組織內壓力達到患者舒張壓以下1.33~3.99kPa(10~30mmHg)時,則已瀕臨組織缺血,低血壓的患者則組織壓力相對地應降低一些,肌肉組織缺血2~4h將發生功能障礙,3.99kPa的組織壓持續8h就會發生不可逆的損害。

鑒別診斷


● 缺血性肌攣縮需與單純骨折鑒別。
● 僅通過癥狀表現不易區別,需到醫院就診,請醫生檢查和診斷。
● 醫生主要通過體格檢查排除其他疾病,作出診斷。

治療


● 對疑有骨筋膜室綜合征的肢體,切不可抬高,因為局部的血流供應已經很少,抬高將加重缺血。一旦確診后,應立即充分切開患肢,解除室內高壓,打破缺血—水腫惡性循環,時間越早越好。

筋膜切開減壓術

● 早期徹底切開受累區的筋膜是防止肌肉和神經發生缺血性壞死的唯一有效方法,甚至在亞急性期,筋膜切開減壓術也有一定的效果。
● 切開的筋膜不要縫合,可用油紗覆蓋傷口,待消腫后Ⅱ期閉合傷口或遊離植皮。
● 術后應石膏制動,抗感染治療。

後遺症處理

● 肢體缺血攣縮,應進行相應的功能鍛煉、理療等輔助治療,待病情穩定后,傷后1年左右可考慮做松解手術。
● 由於兒童處於生長發育期,壞死的肌肉永遠跟不上骨骼的發育,手術往往要做多次,且效果不佳,故而預防本病的發生才是最為重要的。

危害


● 大部分肌肉壞死,形成攣縮畸形,嚴重影響病肢功能。
● 廣泛、長時間完全缺血,大量肌肉壞疽,常需截肢。如有大量毒素進入血液循環,還可致休克、心律失常和急性腎衰竭。

預后


● 缺血性肌攣縮重在預防,一旦出現缺血性肌痙攣,將造成嚴重殘疾。

預防


● 重在預防,儘早恢復肢體血運,避免石膏夾板固定過緊。
● 密切觀察受傷部位動態,一旦出現“5P征”,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