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常規檢查

糞便常規檢查

糞便常規檢查又稱便常規,主要是對糞便的性狀、顏色、細胞等進行檢查,便常規對消化道疾病和腸道寄生蟲病的診斷和治療有重要意義,也是健康體檢的基礎檢查項目。

簡介


● 檢驗別稱:便常規
● 標本類型:糞便
● 相關疾病:
● 消化道疾病,例如:腸道炎症、細菌性痢疾、霍亂、阿米巴痢疾、消化道出血等。

適合檢查的人群


● 健康體檢的人群。
● 常規查體的住院病人。
● 消化系統疾病的人群。

標本採集


● 採集方法:患者留便

檢查前

● 取新鮮標本,3~5g(約小黃豆大小),選擇異常成分的糞便,如含黏液、膿血或顏色異常的標本;外觀無異常的糞便,須從表面、深處、糞端多處取材送檢。
● 不能採集尿壺、便盆中的糞便標本。

檢查后

● 請及時送檢,般常規檢查應避免超過1小時送檢,寄生蟲和蟲卵檢查不宜超過24小時。

相關指標


● 糞便般性狀檢查、糞便隱血試驗、糞便顯微鏡檢查。

臨床意義


● 糞便般性狀檢查對消化系統疾病和寄生蟲感染的診斷有重要價值,如腸道炎症、細菌性痢疾、霍亂、阿米巴痢疾、潰瘍性結腸炎、結腸癌等疾病。
● ● 糞便般性狀檢查還可以了解胃腸道消化、吸收功能。
● 糞便隱血試驗對消化道出血、消化道腫瘤的篩檢和鑒別具有重要意義。
● 糞便顯微鏡檢查是診斷腸道病原體感染最直接最可靠的方法,可明確診斷相應的寄生蟲病或寄生蟲感染。對消化道腫瘤的診斷也具有重要價值。
檢驗結果的臨床意義必須由臨床專業醫師結合病史、癥狀、體征以及其他輔助檢查結果,全面綜合分析判斷。

參考文獻


● [1] 萬學紅,盧雪峰。診斷學。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2] 叢玉隆。實用檢驗醫學:下冊。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 [3] 石同才。臨床檢驗報告解讀。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
● [4] 尚紅,王毓,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 [5] 許文榮,林東紅。臨床基礎檢驗學技術。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