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E.T.外星人的結果 展開
- 美國1982年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電影
- 雅達利於1983年發行的遊戲
- 圖書
E.T.外星人
美國1982年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電影
《外星人E.T.》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的科幻家庭電影,由梅麗莎·馬西森編劇,亨利·托馬斯、德魯·巴里摩爾、羅伯特·麥克納夫頓等主演。
該片講述小男孩艾里奧特與外星人建立了純真友誼的故事。影片於1982年6月11日上映;2002年重製重映。
一個外星人被同伴們不小心留在了地球上,孤獨無助的時候卻幸運地被善良的小艾里奧特發現,他瞞著母親偷偷收留下了外星人並給它取名E.T.。雖然語言上無法溝通,但他們之間卻建立起了能跨越一切外在障礙的情感聯繫。
直到有一天,E.T.不可避免地被發現了,警察、軍隊、FBI等蜂擁而至,他們只想把這個外星人當成千載難逢的珍貴試驗品進行研究。在哥哥和小夥伴們的幫助下,艾里奧特從研究中心救出了九死一生的E.T.,不料大人們沿路設下重重關卡意圖攔截這支“營救小隊”,此時,E.T.展現了它不可思議的神奇力量,帶著孩子們擺脫了“包圍圈”。在當初發現E.T.的樹林里,來接E.T.回去的外星飛船趕來了,一直念念不忘要回家的E.T.終於要走了,艾里奧特戀戀不捨地和他的外星朋友告別,望著遠去的飛船劃破天際艷麗的夕陽,艾里奧特知道,他將會永遠永遠記住這段短暫卻美麗的友誼。
角色名 | 演員名 | 備註 |
亨利·托馬斯/Henry Thomas | 艾里奧特/Elliott | 配音 狄菲菲 |
迪·沃倫斯/DeeWallace | 瑪麗/Maru | |
彼德·考約特/Peter Coyote | 鑰匙官/"Keys" | |
德魯·巴里摩爾/Drew Barrymore | 格蒂/Gertie | |
羅伯特·麥克納夫頓/Robert MacNaughton | 邁克爾/Michael | |
K.C. Martel | 格里格/Greg | |
Sean Frye | 史蒂夫/Steve | |
托馬斯·豪威爾/Tom Howell | 泰勒/Tyler | |
埃麗卡·埃倫尼克/ErikaEleniak | Pretty Girl | 簡介 和艾里奧特同班的女孩。 |
David M. O'Dell | Schoolboy | |
Richard Swingler | Science Teacher | 簡介 解剖課老師。 |
Frank Toth | Policeman | |
Robert Barton | Ultra Sound Man | |
Michael Darrell | Van Man | |
David Berkson | Medical Unit | |
Barbara Hartnett | Medical Unit |
製作人 |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凱瑟琳·肯尼迪 |
導演 |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
編劇 | 梅麗莎·馬西森 |
攝影 | 艾倫·達維奧 |
配樂 | 約翰·威廉姆斯 |
剪輯 | Carol Littleton |
藝術指導 | 詹姆斯·D·比斯 |
視覺特效 | 丹尼斯·穆倫 |
角色介紹
E.T.
演員——
外星植物學家,因為飛船匆忙離開而被同伴不小心留在地球上,儘管無法用語言溝通,它還是和艾里奧特成了好朋友,在孩子們的幫助下,E.T.學會了一些地球上的習俗,並成功聯絡到飛船來接自己。
艾里奧特
演員亨利·托馬斯
充滿幻想的10歲小男孩,善良的他發現了E.T.,給它吃巧克力豆補充體能,並與E.T.建立起純真的友誼,兩者之間產生了心靈感應,他儘力幫助E.T.避過追捕它的大人們。
瑪麗
演員迪·沃倫斯
三個孩子的母親,由於工作忙碌,加上離婚不久心情糟糕,時常會忽視和孩子們的溝通。
邁克爾
演員羅伯特·麥克納夫頓
艾里奧特的哥哥,老想著捉弄艾里奧特,但大多數時候是可靠的玩伴和家人,參與了弟弟從研究中心救出E.T.的行動。
格蒂
演員德魯·巴里摩爾
艾里奧特的妹妹,模樣可愛、富有同情心,還不太會說話,她用自己的拼讀機幫助E.T.學會了一些人類的辭彙。
該片的創作靈感最早可追溯至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14歲時,在父母離婚後他想象出了一個陪伴自己的外星人朋友;1978年,他宣稱將以28天拍攝一部名為《Growing Up》的自傳電影,儘管該計劃因《一九四一》的拍攝延期而被擱置,但斯皮爾伯格始終沒有放棄這一想法。導演還考慮構思出《第三類接觸》的後續作品,並與約翰·塞爾斯聯手籌備一部題材黑暗的電影,名為《夜空》(Night Skies),片中講述邪惡的外星人脅迫了一個家庭的故事。赴突尼西亞拍攝《奪寶奇兵》期間,有關童年回憶的創作想法再次佔據了他的腦海;於是他將已取消的《夜空》透露給編劇梅麗莎·馬西森,又構思出一些次要情節,如唯一一個友好的外星人巴迪和一個孤僻的孩子成了朋友,其中最後巴迪被遺棄在地球的情景激發了該片的創作靈感。馬西森耗時8周完成了劇本初稿,名為《E.T.and Me》,之後又經過了兩次修改。
片中E.T.的原型由導演請來曾為《第三類接觸》設計外星人的卡洛·蘭鮑迪(Carlo Rambaldi)操刀,其獨特的脖頸源於蘭鮑迪的畫作《Women of Delta》,臉部則借鑒了卡爾·桑德伯格(Carl Sandburg)、愛因斯坦、海明威的面孔和一隻哈巴狗來設計。該片製作人凱瑟琳·肯尼迪特意前往朱爾斯·斯坦眼科學會(Jules Stein Eye Institute)研究人眼和玻璃眼球,並僱用學會的工作人員製作出E.T.的雙眼。劇組共製作出四隻E.T.的頭部,其中一隻作為組成機器的部件,其餘的則用於完成面部表情;E.T.的服裝由兩個侏儒和一個無腿少年輪流穿著及進行表演。最終出現在影片里的E.T.耗時3個月製作完成,總耗資高達150萬美元。
該片於1981年9月開拍,在拍攝期間為防止劇情外泄,影片採用了《A Boy's Life》的化名,劇組要求演員閱讀劇本時必須關上房門,所有出現在片場的人都務必佩戴身份卡。導演為激發出演員們真實可信的情感表現,選擇按照劇本故事的時間順序拍攝,而且第一次放棄使用情節串連圖板。為了近一步接近外星人,影片中大部分都採取一個孩子的視線高度拍攝。
時間 | 獎項簡稱 | 獎項全稱 | 獲獎人 | 所獲獎項 | 結果 |
1983年1月 | 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 | 第40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電影類-最佳導演 |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 最佳導演 | 提名 |
1983年1月 | 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 | 第40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電影類-劇情類最佳影片 | 《外星人E.T.》 | 劇情類最佳影片 | 獲獎 |
1983年1月 | 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 | 第40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電影類-最佳電影配樂 | 約翰·威廉姆斯 | 最佳電影配樂 | 獲獎 |
1983年1月 | 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 | 第40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電影類-最佳編劇 | 梅麗莎·馬西森 Melissa Mathison | 電影類-最佳編劇 | 提名 |
1983年1月 | 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 | 第40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電影類-最佳男新人 | 亨利·托馬斯 Henry Thomas | 電影類-最佳男新人 | 提名 |
1983年2月 | 電影學院獎 | 第36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配音 | 約翰·威廉姆斯 | 電影獎-最佳配音 | 獲獎 |
1983年2月 | 電影學院獎 | 第36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傑出新人主演 | 亨利·托馬斯 | 電影獎-最傑出新人主演 | 提名 |
1983年2月 | 電影學院獎 | 第36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化妝師 | Robert Sidell | 電影獎-最佳化妝師 | 提名 |
1983年2月 | 電影學院獎 | 第36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特殊視覺效果 | 丹尼斯·穆倫,Carlo Rambaldi | 電影獎-最佳特殊視覺效果 | 提名 |
1983年2月 | 電影學院獎 | 第36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傑出新人主演 | 德魯·巴里摩爾 | 電影獎-最傑出新人主演 | 提名 |
1983年2月 | 電影學院獎 | 第36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影片 |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凱瑟琳·肯尼迪 | 電影獎-最佳影片 | 提名 |
1983年2月 | 電影學院獎 | 第36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導演 |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Steven Spielberg | 電影獎-最佳導演 | 提名 |
1983年2月 | 電影學院獎 | 第36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劇本 | 梅麗莎·馬西森 Melissa Mathison | 電影獎-最佳劇本 | 提名 |
1983年2月 | 電影學院獎 | 第36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攝影 | Allen Daviau | 電影獎-最佳攝影 | 提名 |
1983年2月 | 電影學院獎 | 第36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製作設計/藝術指導 | James D. Bissell | 電影獎-最佳製作設計/藝術指導 | 提名 |
1983年2月 | 電影學院獎 | 第36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音效 | Charles L. Campbell,Gene S. Cantamessa,Robert Knudson,Robert Glass,Don Digirolamo | 電影獎-最佳音效 | 提名 |
1983年2月 | 電影學院獎 | 第36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電影剪輯 | Carol Littleton | 最佳電影剪輯 | 提名 |
1983年2月 | 法國電影凱撒獎 | 第8屆法國電影凱撒獎凱撒獎-最佳外國電影 |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 最佳外國電影 | 提名 |
1983年3月 | 第6屆日本電影學院獎 | 第6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 |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 最佳外語片 | 獲獎 |
1983年3月 | 日本電影學院獎 | 第6屆日本電影學院獎話題獎-最具話題演員獎 |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 最具話題演員獎 | 獲獎 |
1983年4月 | 奧斯卡金像獎 | 第5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音響 | Robert Knudson/Robert Glass/Don Digirolamo/Gene S. Cantamessa | 最佳音響 | 獲獎 |
1983年4月 | 奧斯卡金像獎 | 第5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音效剪輯 | Charles L. Campbell/本·貝爾特 | 最佳音效剪輯 | 獲獎 |
1983年4月 | 奧斯卡金像獎 | 第5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視覺效果 | Carlo Rambaldi/丹尼斯·穆倫/Kenneth Smith | 最佳視覺效果 | 獲獎 |
1983年4月 | 奧斯卡金像獎 | 第5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配樂 | 約翰·威廉姆斯 | 最佳配樂 | 獲獎 |
1983年4月 | 奧斯卡金像獎 | 第5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 |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凱瑟琳·肯尼迪 | 最佳影片 | 提名 |
1983年4月 | 奧斯卡金像獎 | 第5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 |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 最佳導演 | 提名 |
1983年4月 | 奧斯卡金像獎 | 第5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 | 梅麗莎·馬西森 Melissa Mathison | 最佳原創劇本 | 提名 |
1983年4月 | 奧斯卡金像獎 | 第5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 | Allen Daviau | 最佳攝影 | 提名 |
1983年4月 | 奧斯卡金像獎 | 第5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剪輯 | Carol Littleton | 最佳電影剪輯 | 提名 |
1983年7月 | 土星獎 | 第10屆土星獎土星獎-最佳導演 |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 最佳導演 | 提名 |
1983年7月 | 土星獎 | 第10屆土星獎土星獎-最佳科幻電影 | 《外星人E.T.》 | 最佳科幻電影 | 獲獎 |
1983年7月 | 土星獎 | 第10屆土星獎土星獎-最佳編劇 | 梅麗莎·馬西森 Melissa Mathison | 最佳編劇 | 獲獎 |
1983年7月 | 土星獎 | 第10屆土星獎土星獎-最佳特效 | Carlo Rambaldi,丹尼斯·穆倫 | 最佳特效 | 獲獎 |
1983年7月 | 土星獎 | 第10屆土星獎土星獎-最佳配樂 | 約翰·威廉姆斯 | 最佳配樂 | 獲獎 |
1983年7月 | 土星獎 | 第10屆土星獎土星獎-最佳海報設計 | John Alvin | 最佳海報設計 | 獲獎 |
1983年7月 | 土星獎 | 第10屆土星獎土星獎-最佳男主角 | 亨利·托馬斯 | 最佳男主角 | 提名 |
1983年7月 | 土星獎 | 第10屆土星獎土星獎-最佳女配角 | 迪·沃倫斯-斯通 | 最佳女配角 | 提名 |
2003年 | 土星獎 | 第29屆土星獎土星獎-最佳經典影片DVD | 《外星人E.T.》 | 最佳經典影片 | 獲獎 |
時間 | 榮譽詳情 |
2003年 | 英國連鎖影帶租賃店Choices舉辦的“最受歡迎兒童電影調查”(訪問家長和小朋友人數總8000位)第二名 |
2005年 | 英國第4電視台發起的網上投票活動評選“史上最感人電影場景”(大約7萬名觀眾參加投票)第一名 |
美國電影學院評選的“美國電影百佳台詞”(由1500名評委從400條候選台詞中選出)第15名 | |
英國電影學院列出的10部“14歲以下兒童必定要看的電影”首名 | |
美國電影音樂評論家聯合亞馬遜公司評選的“十大最佳電影配樂”約翰·威廉姆斯的《E·T》(1982)第六名 | |
英國第四頻道電視台進行的網路公開票選“一百部最適合全家觀賞的電影”第一名 | |
2011年 | 中國國際在線娛樂頻道調查“哪部外星人電影最經典”(1034票)第一名 |
製作公司 | 環球影業/Universal An Mca Company(美國) |
特技製作 | 工業光魔公司/Industrial Light & Magic(美國) |
院線發行 | 環球影業(美國)1982、1985(復映 環球影業(英國)1982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GmbH(德國)1982(西德)、2002(復映)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阿根廷)2002(復映)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義大利)2002(復映)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荷蘭)2002(復映) |
音像製品發行 | Argentina Video Home(阿根廷)2002(DVD/video/VHS)(再發行) CIC Vídeo(巴西)(VHS) CBS Television(美國)1991(TV)電視首播 哥倫比亞三星家庭視頻公司(美國)(DVD/laserdisc/VHS) Columbia TriStar(美國)(video) East West(俄羅斯) MCA環球家庭娛樂(美國)(VHS/laserdisc) MCA/Universal Pictures(美國) Prem'er Video Fil'm(俄羅斯)(VHS) Universal Home Video(巴西)(DVD/VHS) Universal Pictures Benelux(荷蘭)2002(DVD/VHS)重錄、2007(DVD)特別版、2003(DVD ) |
國家/地區 | 上映/f發行日期 | |||
法國 | 1982年5月26日(戛納電影節) | |||
1982年12月1日 | ||||
美國 | 1982年6月11日 | |||
2002年春季(重新發行上映) | ||||
義大利 | 1982年8月(威尼斯電影節) | |||
澳大利亞 | 1982年11月26日 | |||
荷蘭 | 1982年12月2日 | |||
西班牙 | 1982年12月6日(再發行) | |||
義大利 | 1982年12月7日 | |||
英國 | 西德 | 墨西哥 | 冰島 | 1982年12月9日 |
瑞典 | 1982年12月10日 | |||
葡萄牙 | 芬蘭 | 1982年12月17日 | ||
阿根延 | 1982年12月23日 | |||
巴西 | 哥倫比亞 | 1982年12月25日 | ||
日本 | 1983年4月5日 | |||
韓國 | 1984年6月23日 | |||
中國 | 1982年(限映) | |||
2002年6月20日(北京) | ||||
2002年6月27日(上海) |
封面 | 簡介 | 封面 | 簡介 |
E.T.外星人[美國1982年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電影] | 發行時間:2015年 出版社:新彙集團上海聲像出版社 發行介質:藍光碟(BD) 字幕語言:中文,英文,法文,韓文,等 | E.T.外星人[美國1982年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電影] | 發行時間:2015年 出版社:新彙集團上海聲像出版社 發行介質:DVD 字幕語言:中文,英文 |
E.T.外星人[美國1982年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電影] | 發行時間:2005年 出版社:中國錄音錄像出版總社 發行介質:DVD 字幕語言:中文,英語 | E.T.外星人[美國1982年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電影] | 發行時間:2000年 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發行介質:電腦光碟 語種:中文 |
該片一般被認為是較有人情味的科幻電影之一,在影片里富有同情心的孩子們儘力幫助被困在地球上的外星人,而大人們則為所謂的科學研究而四處追捕外星人,E.T.使孩子們的自行車騰空而起的段落是全片高潮,飛躍了大人們的重重圍堵也象徵著純真超越了世俗的力量。(人民網評)
影片從孩子的角度去觀察流行於20世紀80年代的外星文化,一改人類與E.T.在此前水火不容的關係,用前所未有的親情手法表現科幻這一印象中冰冷的主題,將此前各種影片中兇殘暴虐的外星人塑造成一個善良又楚楚可憐的小傢伙。艾里奧特和E.T.一起劃過月亮的那一段無限地復活了觀眾們心中的童話,自行車飛天等場面效果真實、華麗且富有童話的夢幻色彩,特效在這裡成為了實現人類夢想的工具。此外,E.T.的造型融合了科幻、友善與神秘的種種特質,可謂成就影片的另一閃光之處。(新浪娛樂評)
該部電影超越一切隔閡,以一個單純卻永恆的故事打動人心,片中童話般的情節和寓言式的啟示讓觀眾笑中帶淚;整部影片從緊張懸疑的開場到令人深思的結局可以稱是絕無冷場;它不單是美國電影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成為了美國文化的一部分。(《青年報》評)
影片探索了外星人本質的善的極端,通過描繪一個可愛的外星人和孩子們結成好朋友,與《獨立日》等描繪外星人一心想侵略地球的影片形成了鮮明對比。
影片選取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角度,用一個孩子偶遇外星人這一小情節來引出影片的大主題,艾略特為了幫助E.T.逃脫追捕踏上了困難重重的冒險之旅,而後在經歷各種磨難后終於成長成為小英雄,十分具有勵志意義。該部影片令很多觀眾銘記頗深,被稱為是最溫情、最感人的科幻電影。(騰訊娛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