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震顫

四肢震顫

四肢震顫是指發生於手足部位的不自主顫動,臨床多見於錐體外系疾病,如帕金森病、特發性震顫、肝豆狀核變性、酒精戒斷綜合征、甲亢危象等疾病。

病因


● 錐體外系疾病如帕金森病、特發性震顫、腦性癱瘓等。理化因素藥物性中毒、化學性中毒、酒精戒斷綜合症等。其他肝豆狀核變性、低血糖症、肺性腦病、營養性貧血等。

檢查


● 1.實驗室檢查
● (1)血常規對於營養性貧血所致四肢震顫的診斷很有必要。 
● (2)血糖是否正常可協助診斷低血糖症所致四肢震顫。 
● (3)血清銅藍蛋白以及血清銅氧化酶活性測定對於診斷肝豆狀核變性所致四肢震顫很重要,可作為重要診斷依據。 
● (4)甲功全項檢查可診斷甲亢危象。
● 2.影像學檢查
● 腦CT及MRI可了解腦部是否存在器質性病變。如肝豆狀核變性患者CT顯示雙側豆狀核對稱性低密度區,MRI多數有陽性表現,主要為豆狀核、尾狀核、腦幹、丘腦、小腦及額葉皮質T1加權像低信號和T2加權像高信號;腦性癱瘓CT可見大腦皮質萎縮,腦回變窄,腦溝增寬等。

鑒別診斷


● 四肢震顫多見於錐體外系疾病。 
● 1.帕金森病 
● 多見於中老年人,起病隱襲,進展緩慢,多以震顫為初發癥狀,常自一側上肢開始,逐漸波及其他肢體,亦可出現肌強直、運動遲緩及步態姿勢障礙,臨床以左旋多巴治療有效。 
● 2.特發性震顫 
● 多起病早,約1/3有家族史,常以雙側上肢起病,也可單側上肢起病,逐漸影響頭、腿、軀幹、發聲及面部肌肉,震顫形式主要為姿勢性和(或)運動性震顫,無肌強直和動作減少,飲酒或服用普萘洛爾可使癥狀顯著減輕。 
● 3.肝豆狀核變性 
● 多於青少年時期發病,震顫多從單側肢體開始,先為細小震顫,逐漸變為粗大震顫,隨意運動時加重,靜止時減輕,可伴有肝損害及角膜K-F環。 
● 4.腦性癱瘓 
● 多見於小兒,主要表現為自主運動功能障礙,同時可伴有智力低下、視覺障礙、聽力障礙、癲癇、語言障礙及精神行為異常等。 
● 5.進行性核上性麻痹 
● 多發於中老年,臨床癥狀可有肌強直、震顫等錐體外系癥狀。但本病有突出的眼球凝視障礙、肌強直以軀幹為重、肢體肌肉受累輕而較好的保持了肢體的靈活性、頸部伸肌張力增高致頸項過伸與帕金森氏病頸項屈曲顯然不同,均可與帕金森氏病鑒別。

治療原則


● 針對引起四肢震顫的病因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