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爾雅
中國篆刻家、書法家
鄧爾雅(1884—1954),廣東東莞人。黟山派。乳名賀春,原名溥霖,后更名萬歲,字季雨,別名爾雅,號爾疋,尒疋、寵恩,別署綠綺台主、風丁老人。齋堂為綠綺園、鄧齋。篆刻家,書法家,畫家。鄧蓉鏡四子。鄧蓉鏡是清同治辛未科二甲翰林院編修,官江西督糧道,三署江西按察使司,后歸田掌教“廣雅書院”。
鄧爾雅出生於北京,幼承家學,治小學,早年攻篆刻、書法和文字訓詁,並師何鄒崖學印。1899年入廣雅書院就讀。 1905年偕妻及大兒鄧小雅赴日學醫,后改學美術,1910年回國任小學教員。次年與潘達微等同辦《時報畫報》《賞奇畫報》,1912年與黃節等創辦貞社廣州分社。
鄧爾雅
家風熏陶下,鄧爾雅自小便知六書體例,幼年開始旁聽家庭教師為年長6歲的哥哥講解《文字蒙求》、《說文部首》等書。鄧蓉鏡在家裡操刀刻章,他也看得如痴如醉。8歲開始篆刻生涯,深得父執輩的讚賞。鄧爾雅篆刻的技藝得到躍進的時期,是在他二十八歲從日本留學歸國之後。當時他看到當代治印大師黃牧甫的作品,十分欽佩,於是就專心仿效,歷久不懈。後來,他又創出了自己的篆刻風格,把書法、畫與篆刻融合在一起,融畫法入印,書與印互相滲透,所刻之印,鋒銳挺勁,妍美光潔,於平正中變化萬端。“作字如治印,治印如作字”是鄧公篆刻的經驗之談。
鄧爾雅十八九歲時,還師從現代書法名家黃苗子的祖父黃屺香,1905年,23歲的鄧爾雅東渡日本學美術。二十八九歲自日本回國,助潘達微創辦同盟會及國內的第一份機關刊物《時事畫報》,活躍於藝林,享譽南北,廣交國內名家。並從那時開始專心研習黃牧甫的印,並自稱是黃牧甫的“私淑弟子”。
鄧爾雅
鄧爾雅培養了一批廣東的篆刻名家,如余仲嘉、劉玉林、莫鐵等。其外甥容庚、容肇祖、容肇新,以及侄子鄧祖傑於藝林中亦有印名。鄧家後人受其影響,也與篆刻結緣。鄧爾雅在大篆、小篆、行楷等書法造詣上很高深,這全賴於他多年來對小學訓詁的學術浸淫。自小,鄧爾雅對文字訓詁等方面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在回憶兒時生活時曾說:兒時惟愛誦唐詩,爭以熟記為榮,由於家藏甚豐,金石、拓本、書籍、古玩、印譜……一應俱全,擠置四壁,故自幼承家學、博覽群書。1897年始,鄧爾雅師事何鄒崖,后其父任廣雅書院第四任山長(院長),與陳澧之曾孫陳之達、黃冷觀同在廣雅學習,並師黃屺香。這些學習經歷,為鄧爾雅打下了小學文字訓詁的深厚基礎。
他的遺著中,分量最大內容最精的,要數花費了幾十年心力寫成的《文字源流》,手稿早由家屬捐贈香港藝術館,凡二十一冊,皆為札記式文字,每段三四百字,長短不一,多設有小標題,估計約三四十萬字,勝意紛呈,令人目不暇給,這樣深於六書之學的,實在是非常罕見的。
鄧爾雅也是一位能詩之人,他的詩如他的書法篆刻一樣,雋永有味,古樸清新。1914年,鄧爾雅加入南社,一生作詩無數,曾在《時事畫報》、《南社叢刻》、《南武學報》、《國學叢選》等報刊發表大量詩文。其甥容庚謂先生“篆刻學鄧石如,正書學鄧承修,詩學龔自珍,而均能變化以自成家,觀者罕知其所自出。”但現 在遺留下來的鄧爾雅詩歌集本,唯獨《綠綺園詩集》。由於一生遊歷甚多,因而在詩集中占較大篇幅的是描寫各地風物的詩歌。
除了書、文、篆刻,鄧爾雅還與琴結緣。名琴“綠綺琴”於唐武德二年制,鄧爾雅得自抗清名將張家玉之後人張敬修。1944年,鄧爾雅築於香港大埔的“綠綺園”曾被颱風吹毀,連所藏大量書籍文物均遭破壞,從廢墟中搶救出的綠綺琴卻安然無恙。鄧爾雅視為奇迹,隨即遷居九龍以安頓名琴。直至他71歲臨終之際,仍命家人將琴放在病榻畔,撫摸不舍以至最後一息。
鄧爾雅祖籍東莞,但在東莞卻鮮有足跡,僅於1920至1921年期間,他回到故鄉,在東莞中學任教。儘管在故鄉東莞的日子不多,但鄧爾雅對東莞的民俗、文化、風俗都甚有了解,而且很多都用東莞方言或粵語作韻,詩風別開生面。鄧爾雅去世之後,其甥容庚先生從親屬手中取得遺稿,晚清探花商衍鎏先生代為之錄,得五百二十餘首,約佔總數的三分之一,已在1960年梓行。
1898年,鄧爾雅與杜枚叔等在廣州東橫街(即高第街附近)創立啟明學堂,這是廣州最早的一間小學。
現當代金石學大家容庚、中國哲學史家容肇祖是鄧爾雅外甥,而鄧爾雅也是容氏兄弟的啟蒙老師。在1913年,鄧爾雅返歸故里在東莞期間,容氏三兄弟容希白、容肇新、容肇祖跟隨著舅舅學習小學,甲骨金文,為他們日後的學術成就打下了紮實的根基。後來,容肇新早逝,容庚及容肇祖兄弟則大有所成,著述甚豐。
鄧爾雅書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