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東強
林東強
林東強 男,教授,博士生導師。1992年本科畢業於浙江大學化工系,1997年獲生物化工博士學位,其後留校任教,2007年晉陞為教授。現為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系教授,目前擔任浙江省化工學會生物工程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先後入選浙江省“151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主要從事生物化工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出版學術專著2部,譯著1部,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1項,發表論文130多篇,其中SCI收錄80多篇,EI收錄90多篇,論文SCI他引總數達600多次,引用h因子達17。
林東強 男,教授,博士生導師。1992年本科畢業於浙江大學化工系,1997年獲生物化工博士學位,其後留校任教,2007年晉陞為教授。1999.9-2001.11,德國Juelich國家研究中心博士后。2004.8-10和2005.6-8,德國Stuttgart University訪問學者。2009.1-4,德國Jacobs University Bremen訪問學者。作為負責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傑出青年基金、浙江省科技計劃重點項目、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國際合作項目等。曾獲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浙江省高等學校科研成果一等獎等,2005年入選浙江省“151人才工程”,2008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現為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系教授,目前擔任浙江省化工學會生物工程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先後入選浙江省“151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前擔任浙江省化工學會理事、生物化工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高校化學工程學報》、《Recent Patent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Current Biochemical Engineering》目編委。主要從事生物化工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出版學術專著2部,譯著1部,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1項,發表論文130多篇,其中SCI收錄80多篇,EI收錄90多篇,論文SCI他引總數達600多次,引用h因子達17。
1992年本科畢業於浙江大學化工系,
1997年獲生物化工博士學位,其後留校任教,
1999.9-2001.11,德國Juelich國家研究中心博士后。
2004.8-10和2005.6-8,德國Stuttgart University訪問學者。
2007年晉陞為教授。
2009.1-4,德國Jacobs University Bremen訪問學者。
作為負責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浙江省科技計劃重點項目1項等。作為主要骨幹參加973計劃子課題和863計劃專題項目各1項,以及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曾獲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浙江省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浙江省高等學校科研成果一等獎等,2005年入選浙江省“151人才工程”,2008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目前擔任浙江省化工學會生物工程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主要從事生物化工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出版學術專著2部,授權國家發明專利7項,申請發明專利18項,發表論文100多篇,其中SCI收錄70多篇,EI收錄80多篇,論文SCI他引總數達500多次。
生物分離新方法:生物分離過程是生物技術產業化的關鍵瓶頸,針對重要生物醫藥產品(如抗體),以提高生物分離效率為目標,通過過程集成和技術集成,開發生物分離新方法和新工藝,如擴張床吸附、混合模式吸附等,並對分離過程的微觀本質進行深入探討,形成方法學的認識。生物分離用材料:生物分離材料是生物分離過程的關鍵支撐,新型生物分離方法往往需要特殊設計的分離材料,以纖維素為主要原料,開發多功能層析分離介質,通過材料微結構調控,優化介質的分離性能,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有技術和專利產品。分子模擬輔助設計:生物分離的本質是目標物與分離材料間的分子相互作用,從生物分子結構的複雜性和特殊性出發,充分利用生物結構信息資源,結合分子模擬新技術,從分子水平加強生物分離過程中分子相互作用的認識,促進分離方法和材料的合理優化。生物過程系統工程:生物過程的系統優化是生物產業提高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將生物製造過程視為一個完整系統,採用計算機過程模擬,通過全流程分析,合理評價進程安排、設備利用、廢物排放和能量消耗,實現虛擬設計和集成優化,為生物製造過程提供合理指導。
生化生產工藝學(第二版) 20070901
生化生產工藝學 1999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