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鎮街道

北京市房山區轄街道

新鎮街道,北京市房山區下轄街道,位於東經116°01'42″~116°03'49″,北緯39°43′44"~39°44′56”之間。地處房山區中部,東、南、西與閻村鎮接壤,北鄰青龍湖鎮。轄區總面積約1.3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11月1日,新鎮街道常住人口為10681人。

1955年,國家建立中國核科學研究基地,原稱401所,現名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1958年,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為這座新興的原子科學城命名為新鎮。1964年,設新鎮鎮。1968年,新鎮鎮劃歸大紫草塢人民公社。1979年,恢復鎮。1989年,鎮改街道。截至2019年,新鎮街道下轄2個社區,辦事處駐原新街社區。

歷史沿革


新鎮街道
新鎮街道
1955年,國家建立中國核科學研究基地,原稱401所,現名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
1958年,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為這座新興的原子科學城命名為新鎮。
1964年,設新鎮鎮。
1968年,新鎮鎮劃歸大紫草塢人民公社。
1979年,恢復鎮。
1989年,新鎮鎮改新鎮街道。
新鎮的由來。新中國成立后,1950年建立起來的原子科學城從這崛起。1958年夏季,原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到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當時叫401所)視察,郭老為這新興的現代原子科學城起名為新鎮。1966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正式建立房山縣新鎮人民政府,1990年2月經北京市政府批准,新鎮人民政府改為新鎮街道辦事處。新鎮是依託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而建立的,處於特定的環境和條件,因此是一個較為特殊的街道辦事處,組織機構是一套人馬二塊牌子,新鎮街道既是房山區委、區政府的派出機構,又是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的一個職能處室,承擔著兩方面的任務和職責。

人口民族


2021年6月,北京市房山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新鎮街道常住人口為10681人。

地理環境


新鎮街道辦事處位於房山區的東部,東距房山區政府9公里。是一個半丘陵地帶,北高南低。轄區面積約為1.72平方公里。分為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的工作區和居民區,居民區現有二個社區居民委員會。有居民樓109棟,總戶數3754戶,居民有漢、滿、蒙、回、苗、錫、白、土、佤、瑤、水、朝鮮、達斡爾等13個民族。居民文化程度較高,人口密集。

位置境域

新鎮街道位於東經116°01'42″~116°03'49″,北緯39°43′44"~39°44′56”之間。地處房山區中部,東、南、西與閻村鎮接壤,北鄰青龍湖鎮。轄區總面積約1.3平方千米。
轄區內樓房林立,環境優美,三季有花,四季常綠,林木覆蓋率達40%,多年來被評為首都綠化先進單位和花園式單位。新鎮交通便利,有市郊幹線917(天橋—河北鎮)、971(趙公口—坨里鎮)在此通過,除有公交車線路外,社區內定時有原子能院進城班車,出行非常方便。新鎮街道辦事處在房山區政府的領導下,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落實以人為本、服務於民的方針,大力推進社區建設,創造文明和諧的社區環境秩序,促進我地區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全面協調發展,推動街道工作再上新水平。

地形地貌

地處半丘陵地帶,海拔60~76米。

氣候

多年平均氣溫11.9℃;1月平均氣溫-4.7℃,極端最低氣溫-19.8℃(1977年);7月平均氣溫26℃,極端最高氣溫40℃(1972年)。無霜期年平均202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553.8小時。年平均降水量為582.8毫米,極端年最大雨量828.7毫米(1996年),極端年最少雨量為276.7毫米(1975年)。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新鎮街道下轄2個社區,辦事處駐原新街社區新鎮大樓。
原新街社區東平街社區

政治


機構設置

新鎮街道下設三辦二科一所,即:黨政辦公室、綜合治理辦公室、交通安全辦公室、街政科、勞動服務管理科、社會保障事務所,共有機關工作人員16人。

轄區單位

新鎮街道
新鎮街道
轄區內有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核工業23公司一處、核工業24公司、房山雲居服裝廠、核工業研究生部、京客隆商店、郵局、書店、工商銀行266分理處、電信局、糧店等11個駐鎮單位。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是一個高科技單位,中國核科學技術的發祥地,有職工3000多人,是一個大型的具有核科學技術先導性、基礎性、綜合性的研究基地。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按照“抓好當前任務,謀划未來發展,全面加強管理,縱深推進改革,提高全員素質,構建院所文化”的工作主題,積極開展科研方面、國防預研、國防基礎、技術基礎、核能開發、“863”項目等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規劃項目。本著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協同創新、共同發展的原則,2004年4月16日原子能院與房山區政府簽署了全面合作框架協議。中國核工業研究生部,是為核工業系統培養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搖籃。多年來,為培養人才、輸送人才,為核工業的發展作出較大貢獻。同時,多年來,駐鎮單位為新鎮街道的共建、發展和服務發揮了重要作用。社區文化紅紅火火。

文化


新鎮街道
新鎮街道
新鎮街道居民的構成,90%是原子能院的職工及家屬,科技人員較多,文化層次較高,老年人較多,老年人佔總人口的20%以上,是個典型的老齡化社區,為了使他們老有所樂,為了使遠離市區的居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各類文體組織建全,琴棋書畫、劍拳歌舞等形式多樣的文化娛樂活動深受大家歡迎。轄區內文化體育活動場所不斷擴展,有影劇院、老年活動中心、兒童樂園、游泳池、籃球場,2001年又新建了中心花園、球類運動館、室外健身場、綜合體育場等,綜合體育場鋪設了人工草坪,能夠舉行大型的體育運動會。轄區內各類教育、生活、福利設施齊全。有研究生院、中學、小學、幼兒園;有浴室、煤氣站、圖書館;有職工醫院、招待所和商店;有各種維修、服務和餐飲業,在轄區附近有2個集貿市場,經營品種齊全。街道社區服務中心為老年人和社區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社區文化娛樂場所及便民服務網點,轄區內鋪設了閉路電視網和寬頻,能夠收看64個頻道的節目,極大地豐富了居民的業餘生活。轄區內有核工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接待市區中小學生科技夏令營活動。
地名由來
新中國成立后,1950年建立起來的原子科學城從這崛起。1958年夏季,原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到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當時叫401所)視察,郭老為這新興的現代原子科學城起名為新鎮。
原子能“一堆一器”舊址
原子能“一堆一器”舊址位於新鎮街道,是新中國第一座重水反應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即“
新鎮街道
新鎮街道
一堆一器”)。
2019年10月7日,原子能“一堆一器”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核定並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交通


新鎮街道有北京市公交833路和971路在此通過,除有公交車線路外,社區內定時有原子能院進城班車。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新鎮街道共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220人,專任教師40人;小學1所,在校生410人,專任教師3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70人,專任教師5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為100%。普通高等院校1所,為中央部委所屬高校,在校生205人,其中博士生10人,碩士生115人,本科生80人,專任教師31人。

科技事業

2011年末,新鎮街道共有各類科技人才2868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1962人,經營管理人才463人,技能人才443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新鎮街道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個,二級合格醫院1所;公立衛生機構床位164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8張,固定資產總值2583萬。專業衛生人員252人,其中執業醫師88人,執業助理
新鎮街道
新鎮街道
醫師8人,註冊護士117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8人,平均每千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10.7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註冊護士13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6.3萬人次,住院手術940台次,出院病人0.3萬人次。重點醫院有北京核工業401醫院。

文體事業

2011年末,新鎮街道共有文化館3個,建築面積2445平方米;科技館1個,最大觀眾容量為1800人;公共圖書室2個,建築面積46平方米,藏書2300冊。文藝團體有社區秧歌隊、腰鼓隊、舞蹈隊等。舉辦的文化活動有五月鮮花紅歌會、社區趣味運動會、千人徒步健身長走、“和諧杯”乒乓球比賽等。
2011年末,新鎮街道共有體育場地7處。100%的城市社區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70%。
2011年末,新鎮街道共有中央、北京等電視台的164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26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新鎮街道共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0戶,人數96人,支出44萬元,比上年增長5%,月人均360.3元,比上年增長17%;城市醫療救助1人次,共支出0.1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9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1.4萬元,比上年增長3%。社會服務單位1個,床位300張,其中收養機構床位300張,收養16人。社會服務設施3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2個;社區日間照料床位數5張。新增就業人員88人
新鎮街道
新鎮街道
,有73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25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3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0.6%。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790人,比上年末增加66人,其中參保職工790人,比上年末增加74人。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730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643人,比上年末增加60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643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468人。參加失業保險3227人,比上年末增加45人,年末領取失業保險金24人。參加工傷保險3228人,比上年末增加43人,全年認定工傷2人,全年評定傷殘等級1人,享受工傷保險待遇1人。參加生育保險162人。

旅遊


中國核工業科技館

中國核工業科技館位於新鎮街道,這裡也是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的所在地。作為我國核科學技術的發祥地、核工業的搖籃,這裡先後有7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和60餘位兩院院士工作過。該館總建築面積13000平方米,地上三層,展區面積7000餘平方米,設有中國核工業、探索核奧秘、核燃料循環、開發核能源、核在我
新鎮街道
新鎮街道
身邊、核在國防中、核與輻射安全七個展廳,通過大量歷史文物、實物模型及多媒體互動展項,普及核科技知識,展示核工業成就,傳承核工業文化。
除常設展區外,另設有臨展區、會議區、放映廳、接待廳等場所,視頻網路、多媒體等配套設施齊全,是集展覽展示、科普教育、文化宣傳、學術交流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展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