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5條詞條名為東關小學的結果 展開
東關小學
江蘇省揚州市東關小學
揚州市東關小學,坐落在古城文昌中路南側,與東圈門文化街區毗鄰,和朱自清故居隔牆相望,是揚州成立最早的公辦學校之一。一百年的悠長歷史,一百年的光榮傳統,孕育了一大批為人類社會的進步自強不息、鍥而不捨的傑出英才。
揚州市東關小學始建於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四月,校址在瓊花觀街淮南書局(原瓊花觀街111號,現文昌中路241號),學校由兩淮鹽運使程儀洛撥款籌建。學校初名篤才學堂,堂長夏廷玉。
學校初名篤才學堂。光緒三十二年(1906),改名為兩淮高等小學堂。解放前,學校先後更名為兩淮高等小學堂、江都縣立初級中學、江都縣立第一標準小學、江都縣立實驗小學校、江都縣立城東小學、江都縣立模範小學、江都縣立官巷鎮中心國民學校。 1949年1月25日,揚州解放,2月改名為揚州市瓊花觀小學,后相繼更名為揚州市城北區中心小學、揚州市東關中心小學、揚州市東關小學。
1996年起,學校加強了校園的大面積改造,新建、改建了所有的教學用房。學校現有教學樓4座,各類活動室一應俱全,有圖書室、音樂室、書法室、自然實驗室、練功房、電腦房、總控室、科技陳列室等,開通了校園網。校園內鋪設了籃球場、塑膠跑道,新增現代化健身器材,校園面貌煥然一新,使學校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最佳場所。
2011年8月又拆除了2幢兩層舊樓,在基礎上新建了3層的教學綜合樓,新增專用教室、教師辦公室、學生教室等,改善了教育教學環境。
東關小學堅持以人為本,師資隊伍建設始終處於學校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並採取各種切實可行的措施,致力於師資隊伍結構的優化和整體素質的提高。學校現有59個班級,136名專職教師,省特級教師1人(開設名師工作室),市學科帶頭人3人,市中青年教學骨幹4人,市教壇新秀4人,區特級教師後備人才1人,區學科帶頭人1人,區教育骨幹9人,區教學能手8人,區教壇新秀8人。學校學科帶頭人15人、學校教學骨幹25人、學校教壇新秀18人,中學高級教師8人,小學高級教師57人。
學校辦學水平、教育教學質量在全區名列前茅。
近年來,學校不斷拓展研究領域,開展教學實驗,逐步形成個性化的辦學方向,教育成果斐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好評。1995年起,學校被命名為揚州市實驗學校,承擔起英語、書法、科技等學科的教學研究工作。1996年學校被命名為江蘇省科技教育特色學校,1999年學校被命名為江蘇省寫字特色學校。2001年10月,學校進行備課改革,提出了“資源化+個性化”的新備課思路。學校立足校本,相繼開發了“寫字校本教材”“德育校本教材”、“數學生活化校本教材”和“信息技術校本課程”“禮育校本教材”。2008年學校被評為揚州市教科研最佳樣板學校。教育教學的創新和實踐,結出了豐碩的成果,學校多次被評為“市級文明單位”,“國家重點實驗課題實驗學校”,連續多年被評為“全國雙有教育先進集體”、“創優紅旗大隊”。2004年學校以高分通過江蘇省實驗學校的評估驗收。學校在寫字、藝術、體育、科技等方面碩果累累,學校合唱隊代表揚州市參加省新年音樂會,一曲《夕歌》傳唱大江南北。
2010年被揚州市廣陵區教育局定為“組團辦學帶頭學校”,同揚州市灣頭中心小學、揚州市新星小學、揚州市灣頭實驗小學組團辦學,同時進行師資流動,教育均衡發展。
2004年3月18日,江澤民同志給我校吳霜同學的回信公開發表,更為學校師生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增添了無窮無盡的動力。他在信中勉勵師生“掌握文化知識,養成良好品德,鍛煉健康體魄,樹立遠大理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東關小學將進一步釋放思想,開拓進取,以課題研究帶動學校教科研工作的開展,努力把東關小學辦成一所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現代化的教育設施、現代化的學校管理、現代化的教育水平的“中華名校”。
回信原文
江澤民在信中說:
吳霜同學:
你十月十一日的來信收悉。你代表學校一千七百名同學邀請我到東關中心小學去看看,我向你表示感謝,也向學校的全體師生表示感謝。
東關小學有近百年的歷史,三十年代我曾經在這裡讀書,度過了我的童年。小學時代的學習生活,老師們的辛勤教導,我至今記憶猶新。我對童年的學習生活很懷念,也很想再看看母校。這次來揚州,由於我的工作日程很緊,沒有能夠前往。通過你的來信和寄來的材料,了解到同學們勤奮學習,教師盡心教書育人,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我感到十分欣慰。
我讀小學的年代,中國正處於苦難之中,內憂外患,生靈塗炭,社會動蕩。當時我們雖然年齡還小,但都懷著熾熱的報國之心,立志發奮學習,長大后報效祖國和人民。正像我們的校歌《夕歌》里所唱的:“將來治國平天下,全靠吾輩。大家努力吧!同學們明天再會。”你們生逢社會主義祖國蓬勃發展的偉大時代,一定要十分珍惜。希望你們好好學習,掌握文化知識,養成良好品德,鍛煉健康體魄,樹立遠大理想,努力使自己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將來為祖國繁榮、人民幸福和人類進步事業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問候全體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