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特幣

一種虛擬數字貨幣

萊特幣 (Litecoin, LTC) 是受比特幣(BitCoin, BTC) 的啟發而推出的改進版數字貨幣,由一名曾任職於谷歌的程序員設計並編程實現 , 2011年11月9日發布運行。

萊特幣是一種基於“點對點”(peer-to-peer)技術的網路貨幣,也是MIT/X11許可下的一個開源軟體項目。它可以幫助用戶即時付款給世界上任何一個人。

徠萊特幣與比特幣在技術上具有相同的實現原理,但萊特幣的創造和轉讓基於一種開源的加密協議,不受到任何中央機構的管理。

簡介


萊特幣由一名曾任職於谷歌的程序員(李啟威)設計並編程實現,2011年1月9日發布運行。萊特幣是受比特幣的啟發而推出的改進版數字貨幣。萊特幣的技術原理與比特幣相同,也是採用去中心化的架構、無任何中心機構控制、新幣發行和交易支付轉讓都是基於開源的加密演演算法等等這些都是模仿比特幣的設計原理。但是,萊特幣盡量改進了比特幣之前已經表現出的缺點,如交易確認太慢、總量上限偏少、工作量證明機制導致大礦池的出現等等。萊特幣的區塊生成速度比比特幣更快,總量上限也更多,萊特幣加密演演算法則採用了Scrypt演演算法而不是比特幣的SHA一256演演算法。
徠萊特幣受到了比特幣(BTC)的啟發,並且在技術上具有相同的實現原理,萊特幣的創造和轉讓基於一種開源的加密協議,不受到任何中央機構的管理。萊特幣旨在改進比特幣,與其相比,萊特幣具有三種顯著差異。第一,萊特幣網路每2.5分鐘(而不是10分鐘)就可以處理一個塊,因此可以提供更快的交易確認。第二,萊特幣網路預期產出8400萬個萊特幣,是比特幣網路發行貨幣量的四倍之多。第三,萊特幣在其工作量證明演演算法中使用了由Colin Percival首次提出的scrypt加密演演算法,這使得相比於比特幣,在普通計算機上進行萊特幣挖掘更為容易。每一個萊特幣被分成100,000,000個更小的單位,通過八位小數來界定。

設計目的


它基於比特幣(Bitcoin)協議,但不同於比特幣的地方在於,即使在現階段,通過消費級的硬體也可以高效地“挖礦”。Litecoin提供給您更快速的交易確認(平均2.5分鐘),它使用硬內存以及基於scrypt(一種加密演演算法)的挖礦工作量證明演演算法,面向大多數人使用的普通計算機及圖形處理器(GPU)。Litecoin網路預期將生產8400萬個貨幣單位。
Litecoin的設計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挖掘演演算法,使它能夠在挖掘比特幣的機器上被同時運行。為挖掘比特幣而設計的專用集成電路(ASIC)逐漸興起的同時,Litecoin也緊跟著技術演變。但在Litecoin貨幣被廣泛應用之前,不太可能會出現專門為Litecoin設計的專用集成電路(ASIC)。
相關網站社區
● Litecoin官方網站
● Litecointalk 官方論壇
● 萊特幣中國社區

特性


對於萊特幣的性質定義學術界目前仍未達成統一的共識,它到底是不是貨幣也有很多爭論,萊特幣具有典型的非中心化,它的發行沒有任何一國或金融組織的承兌保證,也沒有政府提供信用支撐,它只是一種私人開發的虛擬工具,而且沒有任何如貴金屬類的一般等價物作為支撐,因此有人認為其存在金融泡沫,但對此美國投資公司ConvergExGroup的chiefmarketstrategist,Nickkhosla卻認為這無關緊要,因為黃金在某種意義上也同樣缺乏透明度。但與傳統的各國貨幣相比較,這也是萊特幣的一大優勢,因為它的發行完全脫離政府的掌控,且總量固定,因此萊特幣不受政府政策的干擾,它將保持穩定的購買力,隨著世界經濟總體緩慢的通貨膨脹,萊特幣由於其固定的數量將會相對保值,從而獲得通縮的性質,這對於當前“量化寬鬆”、“貨幣貶值”等問題的解決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在貨幣安全方面,萊特幣的開發過程和支付過程都具有超過普通貨幣的安全性。在開發過程中,它不可能被偽造,萊特幣是一連串複雜的求解代碼,它通過挖礦來獲得貨幣而不是印刷,這從根本上杜絕了“假幣”的產生,這是它的優點之一。在支付過程中萊特幣使用地址和私鑰來交易,這好比密碼和鑰匙,這些地址和私匙的組合排列有上億種可能,很難破解,提高了安全性。不過即使是非中心化的支付系統,萊特幣系統仍然受到“51%Attack”的威脅,即使用全網的51%以上的算力進行運算構建一個區域鏈與全網賽跑,一旦成功將能掌控萊特幣,這將造成嚴重的後果。雖然“51%Attack”發生的概率很小,但是對於一個公共虛擬貨幣系統來說,這樣的漏洞是不應該被容忍的。
萊特幣除了在三個方面做了改進(工作量證明機制演演算法、總量上限、區塊生成速度),其他方面都與比特幣的特性相同。萊特幣工作量證明機制演演算法採用了scrypt演演算法,使運算能力難以集中,難以形成像比特幣那樣的大型礦池,挖礦的礦工比比特幣更分散,這也就更有利於防止51%攻擊。如果某個山寨幣的演演算法跟比特幣相同,那麼礦工就可以直接將為比特幣定製的晶元礦機拿來挖這些山寨幣,或者實施51%攻擊;這就會讓這些與比特幣演演算法相同的山寨幣迅速失去價值。所以,正是因為萊特幣的scrypt演演算法跟比特幣的演演算法不同,比特幣晶元礦機無法拿來挖萊特幣,這就讓萊特幣免於攻擊,保持了正常發展。

共同與不同


萊特幣與比特幣的共同點
第一,都無實體形態,都是虛擬貨幣。萊特幣和比特幣一樣,都是虛擬貨幣,沒有實體形態。第二,總體架構都是去中心化。萊特幣和比特幣一樣,都是去中心化的架構,無任何中心機構控制,新幣發行和交易支付、轉讓不需要中央銀行、也不需要商業銀行。第三,都採用區塊鏈技術,都有51%攻擊的問題。萊特幣和比特幣一樣,都是採用區塊鏈技術,所有歷史記錄按照時間先後順序,打包成一個個單獨的區塊,再把這些單獨的區塊鏈接在一起形成一個總賬本。這些區塊內除了包含交易記錄外,還包含新發行的萊特幣和交易的手續費,這兩筆錢支付給挖礦的礦工作為酬勞。無論誰挖到該區塊,那麼該區塊內含有的新發行的萊特幣和交易的手續費這兩筆錢都歸挖到者,以鼓勵礦工積極參與結算。區塊鏈技術容易產生51%攻擊的問題:無論任何組織甚至個人,只要掌控某一種基於區塊鏈原理的虛擬貨幣的全部運算能力的51%,這個人或組織就能夠任意操縱該虛擬貨幣的所有交易。如果區塊鏈只認運算能力最大者,誰的運算能力最大,誰就能搶到下一個區塊,如果某個個人或組織掌控了全部運算能力的51%,那就意味著沒人比他運算能力更強,故而他就可以隨意操縱。所以,對於基於區塊鏈原理的虛擬貨幣,參與挖礦的越多就越健壯,運算能力越分散就越健壯;挖坑者越少越脆弱,運算能力越集中就越脆弱,礦池越集中也就越脆弱。第四,新貨幣發行都採用分散發行,“挖礦”競賽、公平競爭。萊特幣和比特幣一樣,都是基於區塊鏈原理的虛擬貨幣,新幣發行也是分散的,以獎勵給礦工的形式出現。參與“挖礦”的礦工進行運算能力競賽,誰的運算能力更強,誰就能搶到下一個區塊,公平競爭。第五,都是賬戶匿名。賬戶與主人的身份信息無任何對應關係。第六,都是交易不可撤銷,賬戶不可凍結。每一個賬戶的唯一憑證就是密碼,有密碼就能進入賬戶,否則就不能,故而無法凍結或查封。
萊特幣與比特幣的區別
第一,工作量證明機制不同。萊特幣工作量證明機制採用scrypt演演算法,比特幣工作量證明機制是SHA一256。scrypt演演算法計算所需要的時間更長,並且需要佔用的內存也更多,該演演算法使運算能力難以集中,挖礦的礦工比比特幣更分散,這有利於防止51%攻擊。正是因為萊特幣的sc鉀tP演演算法跟比特幣的演演算法不同,比特幣晶元礦機無法拿來挖萊特幣,這就讓萊特幣免於攻擊,保持了正常發展。第二,區塊處理速度不同。萊特幣是25分鐘,比特幣是10分鐘。比特幣的一個缺點就是交易的確認比較慢,區塊打包需要10分鐘,打包之後還要全網節點驗證,驗證的時間更長,兩個時間加起來總共需要大約40至50分鐘左右。萊特幣的區塊打包速度是比特幣的四倍,加上交易確認的時間,總共大約20分鐘之內即可完成。第三,總量上限不同。萊特幣總量上限是840萬個,比特幣總量上限是210萬個,萊特幣總量上限是比特幣的四倍。
安全性
2013年5月,比特幣的全網算力是全球排名前500名超級計算機的總和的8倍,達158 THash/s。而萊特幣因cPu挖礦的性能限制,全網算力僅為15 GHas/s。萊特幣每2.5 min處理一個區塊,比特幣是10min,對區塊鏈發起一次雙重支付攻擊的進度服從泊松分佈,其攻擊成功的概率隨區塊數的增長而呈指數級下降。當區塊數大於6個時,攻擊成功的概率將下降到忽略不計的程度,這也正是比特幣建議6個確認數方可保障交易安全的依據。當區塊的處理速度提高至比特幣的4倍時,攻擊者製造出一個假節點的成功概率也急劇上升,通過計算泊松分佈的概率密度,避免雙重支付攻擊所需要的節點確認數也將上升至比特幣的4倍,即菜特幣需要24個節點確認才能達到比特幣6個節點確認的安全性。

交易


由一個類似於比特幣的點對點網路,通過Scrypt工作量證明方案來處理萊特幣交易、結餘以及發行(當一個足夠小的哈希值被發現時,一個塊就會被創建,此時萊特幣就會被發行,而發現這個哈希值和創建塊的過程被稱作“挖礦”)。萊特幣的發行速率按照等比數列,每四年(每840,000個塊)減少一半,最終達到總量8400萬個LTC。不同於比特幣,Scrypt所具有的內存密集特性讓萊特幣更適合用圖形處理器(GPU)進行“挖礦”。為Scrypt實施的FPGA(現場可編輯邏輯門陣列)和ASIC(專用集成電路),相比於比特幣使用的sha256,更為昂貴。
萊特幣當前可以交換法定貨幣以及比特幣,大多數通過線上交易平台。可撤銷的交易(比如用信用卡進行的交易)一般不用於購買萊特幣,因為萊特幣的交易是不可逆的,因此帶來了退款風險。截止2013年4月25日,一個萊特幣價值大約3.97美元或者0.028比特幣。這使得萊特幣成為市值最高約35,000,000美元的第二大電子貨幣

前景分析


從目前各國的法律層面上來討論,萊特幣是合法的,但它不是任何國家的法定貨幣,還遊離於貨幣與虛擬商品之間,無法作出準確定義,各國對虛擬貨幣大多持觀望態度。但就其根本的屬性來研究,萊特幣尚不具備成為法定貨幣的條件:
1.對於萊特幣的性質定義學術界目前仍未達成統一的共識,它到底是不是貨幣也有很多爭論。而萊特幣只是虛擬的抽象化的一串電子地址,無論對實體經濟還是虛擬經濟都毫無作用,它僅僅是一個價值符號,各國的紙幣能夠作為有效的價值符號充當貨幣是因為它有一國政府的最高信用承諾做支撐,並且有大量的具有實際使用價值物品做儲備,如最常見的黃金儲備。而萊特幣沒有任何使用價值,同時沒有任何的等價物儲備,可見把萊特幣作為貨幣是極不理性的。
2.當前萊特幣對真實貨幣兌換率過高,已撐起巨大的泡沫。2014年萊特幣對人民幣兌換率曾升至1:138而比特幣更是高達1:3400且走勢仍然堅挺,這已經遠遠超過了其本身價值,導致萊特幣目前過高價的因素有二個:一個是散戶盲目地跟風投資,二是實力雄厚的套利者故意斥資炒高。一旦萊特幣漲到了一定的高度,套利者擇機賣空回籠資金,萊特幣市場將面臨“黑色星期五”的跳水式崩盤。當前的各種虛擬貨幣市場包括比特幣、萊特幣等普遍存在價格泡沫,並且隨著虛資金市場資金規模的加大,萊特幣有牽連實體金融市場的風險。
3.萊特市場的監管盲區易滋生犯罪活動。現在許多國家還沒有出台相關法規對萊特幣進行監管,完全匿名化的支付方式使它成為了犯罪者的首選,他們可以利用萊特幣為掩護進行洗錢活動併購買非法物品,這一副作用已經初步顯現,泰國、俄羅斯已對虛擬貨幣採取警示態度。而即使有國家制定法律對萊特幣實施監管也很難奏效,因為它的去中心化、匿名支付和公密匙特點將讓政府監管也無從下手,這很明顯是萊特幣法制化道路上一個難以克服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