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鄭樓鎮的結果 展開
- 江蘇省宿遷市洋河新區轄鎮
- 浙江平陽縣下轄鎮
鄭樓鎮
江蘇省宿遷市洋河新區轄鎮
鄭樓鎮,江蘇省宿遷市洋河新區下轄鎮,隸屬洋河新區。位於宿遷市東南方向,距離市區城區約35公里。北靠大運河與宿豫區仰化鎮隔河相望,南沿古黃河與洋河新區倉集鎮接壤,西與宿城區洋北鎮相連。
京杭運河與古黃河兩河穿境而過,東、南、西分別有二級公路連接325省道,宿遷中心城區第一條鐵路宿宿淮鐵路以及正在建設的徐宿淮鹽鐵路貫穿境內。
2017年12月21日經省政府同意撤銷宿城區倉集鎮、鄭樓鎮、洋河鎮,設立新的洋河鎮。以原倉集鎮、鄭樓鎮、洋河鎮的所轄區域以及洋北鎮的趙圩、卓碼、橋北3個村委會,羅圩鄉的葛羅、黃庄、馬元3個村委會,南蔡鄉的興躍、果園、黃橋3個村委會,陳集鎮的閘口、紅廟2個村委會區域為洋河鎮行政區域。洋河鎮人民政府駐黃橋村境內,辦公地址為夢都大道10號。
2017年12月撤銷倉集鎮、鄭樓鎮、洋河鎮,設立新的洋河鎮,轄區23.82萬人,轄12個居委會、34個村委會,總面積達198.68平方公里。
鄭樓鎮位於市洋河新區東北部,北靠大運河、南瀕古黃河,坐擁“文化歷史悠久、生態資源豐富”兩大優勢。依此打造“城因古多韻,地依水有靈,田披綠成海”的這張“金名片”,使鄭樓鎮成為可持續發展的“聚寶盆”。
古城鄭樓,曾是南北交通要道、茶鹽集散大都,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商賈雲集之地,鄭樓在千年朝代更迭中見證了文明,也培育了深厚的文化底蘊。生態是鄭樓最大的優勢和特色,把“原生態”理念植入文化因素,將山水生態與特色文化相融合,猶如給這座古鎮注入健康基因一般,為該鎮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新引擎”。鎮區總面積60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積4.3萬畝,水面面積1350畝。下轄金山、胡李、邱庄、金溝、梁庄、大溝、太平、張渡等8個村和鄭樓、陳圩、古城等3個居委會,共有146個村民小組,全鎮總人口4.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3萬人。
鄭樓鎮行政區劃 | |
村 | 金山、胡李、邱庄、金溝、梁庄、大溝、太平、張渡 |
居委會 | 鄭樓、陳圩、古城 |
1957年設鄭樓鄉,1958年改鄭樓公社,1983年復置鄭樓鄉,2000年建鄭樓鎮。1996年,面積60平方千米,人口4.5萬人,位於洋河新區東南部,地理位置顯耀。2000年撤鄉設鎮。2003年,轄鄭樓、陳圩、古城、張渡4個居委會,胡李、金山、太平、邱庄、大溝、梁庄、金溝7個行政村。2004年,劃歸宿城區管轄。2013年6月劃歸洋河新區管轄。
鄭樓鎮歷史悠久,曾是南北交通之要道,茶鹽集散之大都,歷代兵家必爭之要地。原始社會,這裡是塗山國女媧氏(或稱女兒國)九夷部落。九夷,後來音訛為套猶。軒轅黃帝時,套猶人曾與之角逐,軍事酋長被人稱為蚩尤。后又衍塗為徐,塗山國又稱徐國,九夷亦音訛為徐夷。據張用寰《古城會考據》說:“徐國與古埃及金字塔王朝和中國軒轅黃帝同時”。公元前684年,魯庄公侵擾宋國,宋即遷所屬宿國元人於套猶。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廢分封制、置郡縣,改周之套猶國為套猶縣,縣治仍在古城。公元405年在此設立宿豫縣。晉永興二年(公元305年),琅琊王司馬睿置邸閣於宿豫城在鄭樓鎮古城山南麓,古黃河之北側,相傳有72道階梯直通古黃河底。隋末唐開國將軍羅成於古城山經過,留宿古城山,傳說其扣過戰馬之處,每年夏天連蚊子都沒有,當地農民在此納涼睡覺。“古城”是鄭樓的“長老”,據泗陽縣誌載:東周時屬青州的套猶國,西漢又在套猶國都署套猶縣,唐宋年間,古城一直作為宿遷縣城所在地。史上為套猶縣、宿豫縣、徐州、東楚州、泗州等治所,至唐開元二十三年(735年),城為水漫,州治南移,縣治北徙,至今古城仍在水中為沙湮埋。公元762年,宿豫縣改為宿遷縣。清乾隆年間,淮揚道游擊鄭永泰於此建樓而得名“鄭樓”,並興集市,后王相居此,建“百花萬卷草堂”及亭台、樓榭、假山、魚池,曾經盛極一時。今古城居委會所在地,就是古宿豫城址。鄭樓鎮境內的“崔鎮”即今張渡村一帶,古稱“崔鎮”又名“崔野鎮”,自古就是古運河畔有名的驛站,南宋丞相文天祥,被元軍押解北去大都(今北京)曾留宿於此。留詩數首,其中《發崔鎮》詩曰:“高雁空秋興,寒蜚破晚眼。淡煙白似海,野水碧於天。興廢嗟何及,行藏信自然。南人乍騎馬,北客半乘船”。元代狀元、蒙古族大詩人薩天錫、明代大司馬史可法皆來過此地。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康熙帝南巡視察黃河水務,於四月二十八日御舟泊崔鎮。相傳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乾隆帝沿運河南巡,龍船泊港留宿,聽說崔鎮,因嫌其音同“摧朕”,僅留一宿即匆匆離去。 1957年設鄭樓鄉,1958年改鄭樓公社,1983年復置鄭樓鄉,2000年建鄭樓鎮。
企業
2012年全鎮完成財政總收入2483萬元,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67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156元,2006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168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520萬元,財政收入171萬元,完成財政一般預算收入95.9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017元。 2007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49億元,比2006年增長15%,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9632萬元、4987萬元、10311萬元,分別比2006年增長13%、15%、17%;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850萬元;完成財政一般預算性收入162.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18元,比2006年增長12%。2011年全鎮共完成財政總收入1836.15萬元,占年初任務數1740萬的105.5%,比上年實績1271.16萬元,增收564.09萬元,增長44.44%。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117.49萬元,占預算965萬元的115.8%,比上年實績733.83萬元,增收383.68萬元,增長52.36%,出色地完成了財政收入任務。
鄭樓鎮[江蘇省宿遷市鄭樓鎮]
通過招大引強,大力發展個私經濟和三來一加項目。2006年以來,已有壘萊克斯衛生潔具和康輝食品2個超千萬元的企業落戶該區工業園南區;菲姆斯五金、兄弟服飾、忠實板材等一批“鳳還巢”項目落戶鎮區;加林針織、金泉電子、萬榮玩具等一批來料加工、來樣定做、來件裝配的“三來一加”企業投產達效。
京杭運河與古黃河兩河穿境而過,東、南、西分別有二級公路連接325省道和徐淮鹽高速;正在建設的宿淮鐵路貫穿境內。鎮區內有運河水運碼頭1座,古黃河沿線達17.5公里。洋鄭路按省規劃將實行擴寬。
鄭樓街
膘雞:膘雞製作相當講究,它選用瘦豬肉糊、雞蛋黃、饅頭屑、澱粉,用鹽、蔥、姜、胡椒粉、味精等佐料攪拌均勻,然後攤在百葉上,厚約一寸厚,再用肥豬肉糊與去皮的山芋糊、雞蛋清、蔥白、澱粉等攪拌均勻后攤在其上,厚約半寸。做好后將其放入蒸籠,蒸熟后,上層潔白如玉,下層紅如瑪瑙。一般先改刀成片,配以菠菜、姜蔥等佐料,青、紅、白三色相映,甚是美觀。膘雞上桌,肉香撲鼻,夾而食之,不肥不膩,嬌嫩爽口。
紅燒豬手:豬蹄斬小塊,焯水后沖凈浮沫瀝干水備用。熱鍋下油,油熱后,小火下冰糖炒出糖色。入豬蹄翻炒至上色。加蔥姜蒜,八角,花椒,干紅辣椒,桂皮,炒香,然後再加生抽、老抽和料酒翻炒一會。加入開水,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燉40分鐘左右。加鹽調味,繼續煮至軟爛。大火收汁,放雞精翻炒均勻,放熟芝麻,蔥花裝飾即可。
車輪餅:車輪餅製作方法:先拿出一塊生豬大油,用刀切成碎丁。在拿些碎冰糖塊和綿白糖,再抓點金桔餅、糧桂花、核桃仁、瓜子仁、紅綠絲等,與豬大油一起拌勻,作為車輪餅的餡心。接著,取精麵粉,加水加油揉成“水油麵”;再取精麵粉,用純油合成“油酥面”。然後將兩種面分別揪成酒杯口大的劑子。將“水油麵”擀成小碗口大的麵皮,再把“油酥面”壓在“水油麵”皮上,捲成筒狀,用刀從中間切為兩段,垂直壓扁。經分別揉搓成為一體后,再擀成薄片。這時兩種面組合在一起,因油、水不相溶,界限分明,麵皮上便呈現出波浪式的花紋。將餡心放置在兩片麵皮之間,合起來捏緊,再把周圍捏出花邊。鍋中倒入適量的葷油,燒熱後放入包好的車輪餅,炸至表面金黃,內里熟透,發出撲鼻香味時,即可取出!
優質的意楊板材:張渡村有豐富的意楊資源,並有大大小小板材加工廠5家,主要進行板材的初級加工,產品供不應求。
金針菜
相傳三國華佗曾在鄭樓一帶行醫,教人採摘薴草花食用以安神健腦。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金針菜具有較佳的健腦、抗衰老功能。日本某教授在其專著中列舉了八種健腦食品,金針菜位居第一,他說:“金針菜具有獲得營養平衡的健腦效果,也可以把它叫做健腦菜,對於神經過於疲勞的人來說,應該大量食用。”國內研究表明,金針菜具有顯著降低人體血清膽固醇的作用,因此,它又是預防中老年人疾病和延緩機體和智力衰老的佳蔬。同時因其含有冬鹼等成份,所以又具有止血、消炎、健胃、安神等功能,其花、莖、根均可入葯。
金針菜的營養價值很高,與冬筍、香菇、木耳齊名,被譽為山珍之一。據化驗,每百克乾菜中含蛋白14.1克,脂肪1.1克,碳水化合物62.6克,鈣463毫克,磷173毫克,以及多種維生素,特別是葫蘿蔔素含量最為豐富,乾菜每百克含葫蘿蔔素3.44毫克,在蔬菜中名列前茅。
金針菜的食法很多,通常是和肉、雞、銀魚等紅燒,或與肉絲、乾絲、葫蘿蔔等燒食,若配以木耳、香菇、榨菜、韭菜等燒湯,則味道極鮮。除用乾菜烹制食品外,也有用新鮮金針菜調製成涼拌菜,用其佐餐能極大提高食慾。
金針菜為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繁殖方法大多用剝櫱法。農曆10月間,將需要更新的老菜整叢連根挖出,從根部將分櫱剝開,剪去老根和葉片的中上部分,每穴栽1-2個分櫱苗。翌年春季即從根部長出新葉,葉叢生,狹長形,狀如芝草。每株分櫱苗當年即可抽出一梗莖,至5、6月間梗頸頂端開花,花一朵或數朵,單瓣色黃,有香味,微甜。一般在花蕾即將開花前採摘上籠蒸餾,再曬或烘成乾菜即成。
當地人民在金針菜種植和加工上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種植上以傳統方式耕作,有機肥料施培,無公害無污染,並摸索和掌握了採收、蒸制、晾曬(或烘乾)的獨特加工工藝,故加工出的金針菜色澤黃亮、體形大、口感好、氣味香。通過多年來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地方傳統產業的發展和保護,興建了綿延十數里的5000畝金針菜基地,培植了地方金針菜加工龍頭企業,進行金針菜的深加工開發,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金針菜產業。2003年國家農業部認定鄭樓金針菜為“無公害農產品”,2004年“富嘴”牌金針菜被宿遷市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評定為“宿遷市名牌產品”,並通過了省級綠色食品認定。傳統產業的開發保護,使鄭樓的菜農畝種金針菜效益達到3000元以上,許多菜農因此改變了貧困面貌,邁上了小康之路,“富嘴”牌金針菜也成為享譽海內外的餐桌珍品。
粉絲:曾幾何時,鄭樓人民與粉絲結下了濃厚情意,鄭樓因粉絲而名聲遠播。在鄭樓付咀一帶加工粉絲歷史可追溯千年之久,由於當地的特定氣候和土壤環境,使得鄭樓種植的山芋所加工出的澱粉結構與他地所產迥然有別,風味獨特,加工的粉絲色澤晶瑩剔透,入口氣味芳香,口感柔中含韌,綿而爽滑,食之難忘。當地人民在粉絲加工方式上,以手工為主,工藝十分講究,用水極為考較,流程頗為繁雜,加工出的粉絲與別處所產相比觸目可辨,縷縷粉絲細長均勻,絲體剔透,入鍋久煮不糊,口感極佳。由於工藝複雜,所產數量有限,幾乎被外地的“大娘水餃”、“金陵鴨血粉絲”等商家定購一空,市場頗為緊俏。尤其在山芋澱粉的提取和純化方面,當地加工戶自有妙方。
鄭樓粉絲歷史悠久,相傳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乾隆皇帝沿運河南巡,龍船泊港留宿於鄭樓境內的“崔鎮”小鎮(今張渡村境內),品嘗了當地的粉絲,讚不絕口:“真乃玉絲也!非富嘴而難常食之”,因鄭樓的“崔鎮”與“摧朕”諧音,乾隆皇帝在此僅留一宿即匆匆離去,臨行還囑人帶走粉絲待入京御用,地方官員為不負欽命,連夜於百姓家中徵集十餘大車加工精細的粉絲,於黎明時分運抵運河口,裝船而行。南宋名將文天祥被元軍押解北去大都(今北京)時也曾途經今張渡、胡李一帶運河之上,並宿於“崔鎮”,嘗罷當地粉絲,頗感口味獨特,興緻倍增,執筆留詩一首《崔鎮驛》“萬里中原役,北風天正涼;黃河漫道路,蒼耳滿衣裳。野闊人聲小,日斜駒影長,解鞍身似夢,遊子意茫茫。”文天祥離別之時,百姓含淚送別,精心烹制當地特產的粉絲湯為其餞行,留下一段“縷縷粉絲縷縷情”的佳話。從改革開放以來付咀的粉絲加工規模日漸擴大,粉絲已俏銷大江南北,為尋常百姓所嘗,地方黨委政府更是大力扶持和保護地方的傳統產業,不斷培植加工大戶,不斷改進生產工藝,帶動一方百姓致富,特別是粉絲加工企業“宿遷市金泉經貿有限公司”,更是嚴格控制粉絲加工工藝流程,不斷發掘傳統工藝流程秘方,制定和執行國家有關標準,使粉絲加工惠及百姓,讓百姓因粉絲而致富,鄭樓因粉絲而聞名,由於百姓因此致富,粉絲基地的“付咀”(原叫付咀村)也就為百姓改稱“富嘴”了,“付咀”的粉絲便也成了“富嘴”粉絲,如今“富嘴”粉絲的品牌已名聲遠播,鄭樓的百姓也與粉絲結下不解之緣,是真正的“縷縷粉絲縷縷情”了。
鄭樓實驗中學
宿豫城歷史悠久。夏代即為徐國都城,西周為厹猶國都,秦初為厹猶縣治。晉惠帝永興二年(三0五年),安東將軍琅琊王司馬睿在此置邸閣。東晉義熙元年(四0五年),置宿豫縣時始建城池。梁武帝天監五年(五0六年),太子右衛張惠紹“塹其羅城,引泗環之”。唐代宗寶應元年(七六二年),宿豫縣改名宿遷縣后,於宋初治所北徙,后故城淹沒於泗水之中。此前,宿預故城既為縣治,又為宿預郡、東楚州、南徐州、東徐州、北徐州、安州、下邳郡和泗州等郡州治所。但因史料無載,古城規模不詳。
宿豫城北遷后,古邑不失要衝地位。人丁興旺,街市繁榮。明清時曾在此設立巡檢司、古城驛。歷代文人常臨此地,並留下吟詠詩篇。
宿豫故城歷經戰亂水患,舊時形勢不可復睹,然古城山鶴立於淮泗平原,仍現卓然不凡之勢。其北麓峭然壁立,各文化層顯露如畫,清晰可辨。這裡曾出土東漢、六朝以前的城磚、陶器及唐宋時代的瓷片和近代廟宇建築構件等文物。西北麓尚有三義廟、百子堂遺址,與山頂之觀音庵遺址鼎足相望。二00五年六月,宿豫城遺址被公布為地級宿遷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爾今,古城巨變,舊貌新顏。勒石銘史,以襄盛世。是為記。
《晚次宿預館》唐·錢起:鄉心不可問,秋氣又相逢。飄泊方千里,離悲復幾重。回雲隨去雁,寒露滴鳴蛩。延頸遙天末,如聞萬國鍾。
《夜半步次古城》唐·楊衡:茫茫死復生,惟有古時城。夜半無烏雀,花枝當月明。
《發崔鎮》宋·文天祥:高雁空秋興,寒螿破曉眠。淡煙白似海,野水碧於天。興廢嗟何及,行藏信自然。南人乍騎馬,北客半乘船。
《阻風崔鎮有感》元·薩都剌:逆風吹河河倒行,阻風時節正清明。南人北人俱上冢,桃花杏花開滿城。雖雲年
有同船好弟兄。
《夜泊古城》明·張惟恕:細雨生寒滿,扁舟次古城。風柔春浪息,月落夜潮平。
《古城春望》明·李夢陽:陰陰日欲暮,迢迢春望稀。野色吹寒立,林鴉逆雨歸。孤城還麥秀,白草且花飛。臨路柳長裊,前朝今是非。
《過宿遷縣》清·弘曆:大堤臨運水,宿豫過名城。煙火隔堤庶,倉箱際歲亨。殷勤循吏治,親切愛民情。花柳遲何礙,吾寧問景行。
《過古城謁三義廟》清·吳偉業:廟貌高原古,村巫薦白蘋。河山雖兩地,兄弟只三人。舊俗傳香火,殘碑誤鬼神。普天皆漢土,何必史書真。
《古城春望》清·鄭牧民:古堞春深色自奇,傾城應有綠珠姿。季倫原是豪華客,一望渾非金谷時。
《薄暮發古城》清·王士禎:一水天未明,餘霞亂相射。錯落披金膏,噴流蕭瑟瑟。長嘯招天風,為我馭海席。吳越指顧間,黃花正秋色。
《古城義聚》清·眭文煥:昔年龍戰野,此地躍真龍。不有紫陽筆,萬古皆昏蒙。魚水時未合,飄蕩寄孤窮。君臣而骨肉,高義薄蒼穹。千載撫遺跡,古驛荒煙叢。聖神長廟享,吳魏直沙蟲。正氣滿天地,長河振烈風。
《古城漢壽亭侯廟》清·李鼎元:兄弟君臣義,遙遙聚古城。三分基已植,六齣勢先成。劍舞郵亭月,觴飛邸舍旌。河干遺廟在,千載氣勢如生。
張克喜:黨委書記,主持鎮黨委全面工作,分管黨建、人事、紀委和招商引資工作。
於淼:鎮長,主持鎮政府全面工作,分管財稅、目標、審計、統計、金融及策應扶持工作。
魏從平:人大主席,主持鎮人大全面工作,分管農業農村工作。駐鄭樓居委會。
司勇:黨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分管招商引資、目標考核、政工政法、信訪穩定、社會管理創新、人武、辦公室工作。協助於淼同志抓好目標考核、策應扶持工作。駐古城居委會。
周冬: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分管紀檢監察、黨風廉政建設、作風效能建設、工程招投標、計劃生育等工作,協助張克喜同志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工作。駐金溝村。
劉玉芳:黨委委員、副鎮長,分管教育、衛生、婦聯、共青團工作。駐張渡村。
吳松:副鎮長,分管工業經濟、“三外”及國土、規劃、環保、供電、郵政、電信等工作,負責鎮區工業項目、工業集中區規劃建設、三產招商工作。駐胡李村。
劉慶中:副鎮長,分管民政、雙擁、殘聯、紅十字會、殯葬改革、勞動保障等工作。駐邱庄村。
付從金:黨委委員(副科級),分管安全生產、消防安全、食品安全、交通等工作。駐梁庄村。
陳曉陽:副鎮長,分管科技、文化、協助司勇同志做好辦公室工作。駐陳圩居委會。
周西文:黨委委員、宣統委員,分管宣傳、統戰、城建城管、環境整治和集中居住區建設。駐大溝村。
許釗:黨委委員、人武部長,專業招商。
韓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金山村支部書記,分管組織、全民創業、工會、關工委,負責金山村支部工作,協助張克喜同志抓好乾部人事工作。
胡雅俊:財政所所長(副科級),協助於淼同志做好財稅征管等工作。駐太平村。
鄭明文:民政助理(副科級),負責民政、雙擁、殘聯工作,側重抓好公墓建設和殯葬改革工作。
陸新建:派出所所長(副科級),協助司勇同志做好政法和信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