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切口疝

腹壁切口疝

腹壁切口疝是徠腹部手術后一個晚期的併發症。本病的發病率為2%~11%,男性和女性沒有顯著性差別。腹腔內臟器,通過腹壁切口,向體外突出形成的疝,稱為腹壁切口疝。主要表現為:腹部手術切口處,出現反覆突出的腫塊,可以用手推回去。常伴有腹痛、食慾減退、噁心、便秘等不適。本病首選手術治療,但對年老體弱、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不能耐受手術者,可採用非手術治療。如疝內容物發生壞死絞窄,會引起劇烈腹痛,嚴重者可出現腸梗阻,甚至危及生命。經過積極治療,多數可以治癒。

就診科室


● 普通外科或外科

病因


● 切口疝的發生與很因素有關,可分為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兩方面。

局部因素

● 切口感染、裂開;
● 醫生切口選擇不當,或縫合技術不恰當。

全身因素

● 肥胖
● ● 肥胖患者肌肉薄弱、腹壁鬆弛度弱,手術后切口易撕裂,容易發生切口疝。
● 腹內壓增高的慢性疾病
● ● 慢性阻塞性肺病、前列腺增生、頑固性便秘等疾病,可引起腹內壓增高,容易導致切口裂開和癒合不良,而導致切口疝的發生。
● 糖尿病
● ● 糖尿病患者傷口癒合能力差,切口疝發生率是正常人的5倍。
● 營養不良、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和其他免疫抑製藥物
● ● 可阻礙切口癒合,導致切口疝的發生。
● 膠原代謝紊亂
● ● 部分切口疝患者,存在膠原代謝紊亂,會直接影響切口癒合。

癥狀


● 本病的臨床表現為:

典型表現

● 腹部手術切口處,出現反覆突出的腫塊,平卧或用手壓時腫塊可自行回納、消失。

其他表現

● 腹痛
● 食慾減退
● 噁心
● 便秘

檢查


● 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可以幫助診斷疾病。
● 體格檢查
● ● 醫生通過腹部觸診,來判斷切口部位的腫塊大小、形狀,檢查腫塊是否在屏氣時明顯、是否容易回納。
● ● 醫生還可能會讓你咳嗽幾下,來判斷咳嗽時手指在疝環處的衝擊感。
● 影像學檢查
● ● 腹部的B超、CT和磁共振,可以顯示腹壁缺損的位置、大小、疝內容物及其與腹內臟器的關係,有助於明確診斷、指導治療。

診斷


● 醫生通過詢問病史,根據臨床表現、體格檢查等可以進行診斷。
● 有腹部手術史或外傷史。
● 腹部手術切口處,出現反覆突出的腫塊。
● 體格檢查:觸診可捫及切口下方的缺損。

鑒別診斷


● 腹壁切口疝,需要與腹股溝疝、白線疝等疾病相鑒別。
● 如果腹部出現反覆突出的腫塊,應及時到醫院掛號就診。
● 醫生通過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可以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本病首選手術治療,但對年老體弱、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不能耐受手術者,可採用非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

● 腹壁切口疝的手術修補,包括開放修補和腹腔鏡修補兩大類,此外還包括腹腔鏡與開放操作結合的雜交手術。
● 修補方法包括直接縫合修補和補片修補兩大類。
● ● 直接縫合修補的複發率超過50%,僅適用於缺損很小的腹壁切口疝。
● ● 目前臨床主要採用的是補片修補,複發率約5%。

非手術治療

● 年老體弱、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不能耐受手術者,可採用非手術治療。
● 非手術治療主要是使用有彈力的腹帶保護切口部位,防止腹內臟器經切口疝突出。

危害


● 如果疝內容物發生壞死絞窄,會引起劇烈腹痛,嚴重者可出現腸梗阻,甚至危及生命。

預后


● 經過積極治療,多數可以治癒。

預防


● 腹部手術后,要加強護理,避免切口感染、裂開,不要進行負重勞動。
● 慢性阻塞性肺病、前列腺增生、頑固性便秘等疾病的患者,應積極進行治療。

參考文獻


● [1] 吳肇漢,秦新裕,丁強。實用外科學:上冊。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
● [2] 趙玉沛。中華醫學百科全書:普通外科學。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