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牡丹湯

大黃牡丹湯

大黃牡丹湯,中醫方劑名。為瀉下劑,寒下,具有瀉熱破結,散結消腫之功效。主治腸癰初起,濕熱瘀滯證。證見右下腹腫痞,疼痛拒按,按之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惡寒,或右足屈而不伸,苔黃膩,脈滑數。本方臨床常用於治療急性單純性闌尾炎、腸梗阻、急性膽道感染、膽道蛔蟲、胰腺炎、急性盆腔炎等濕熱瘀結證。

歌訣


金匱大黃牡丹湯,桃仁瓜子芒硝襄,腸癰初起腹按痛,苔黃脈數服之康。

組成


大黃、芒硝、桃仁、丹皮、冬瓜仁。

用量


大黃四兩(12g)、牡丹皮一兩(3g)、桃仁五十個(9g)、冬瓜仁半升(30g)、芒硝三合(9g)。

用法


水煎,芒硝溶服(上藥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渣,納芒硝,再煎沸,頓服之)。

功用


瀉熱破結,散結消腫。

主治


腸癰初起,濕熱瘀滯證。證見右下腹腫痞,疼痛拒按,按之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惡寒,或右足屈而不伸,苔黃膩,脈滑數。

方義


本證多由濕熱鬱蒸,氣血凝聚,熱結不散所致。治療以瀉熱破結、散結消腫為主。濕熱邪毒內結腸腑,氣血凝滯,則右下腹疼痛拒按;熱盛肉腐,膿液內蓄,故局部腫痞;病在腸,與膀胱氣化無干,故小便仍能自調;正邪相爭,營衛失調,故時時發熱、自汗惡寒。方中大黃瀉火逐瘀,通便解毒;丹皮涼血清熱,活血散瘀,二者合用,共瀉腸腑濕熱瘀結,為方中君葯。芒硝軟堅散結,協大黃蕩滌實熱,促其速下;桃仁性善破血,助君葯以通淤滯,俱為臣葯。冬瓜仁清理利濕,導腸腑垢濁,排膿消癰;是為佐葯。本方攻下瀉熱與逐瘀並用,使結瘀濕熱速下,痛隨利減,癰腫得消,諸症自愈。

配伍特點


瀉下、清利、破瘀於一方,濕熱得清,血滯得散,腸腑得通,則癰消則痛止

運用


本方用於腸癰初起,濕熱瘀滯證。臨床應用以右下腹疼痛拒按,小便自調,苔黃膩,脈滑數為辨證要點。

加減化裁


若熱毒較重者,加蒲公英、金銀花、紫花地丁、敗醬草以加強清熱解毒之力;血瘀較重者,加赤芍、乳香、沒藥以活血化瘀。

禁忌


凡腸癰潰后以及老人、孕婦、產婦或者體質過於虛弱者均應慎用或忌用。

附註


附方 清腸飲

組成 金銀花、當歸、地榆、麥冬、元參、生甘草、薏苡仁、黃芩
功用 活血解毒滋陰瀉火
主治 大腸癰。

化裁方鑒別

本方與大黃牡丹湯同具清熱活血消癰之功,均用於腸癰。但大黃牡丹湯長於瀉下破瘀,用於腸痛初起,少腹腫痞伴便秘或大便澀滯不暢者,而清腸飲長於解毒、滋陰,用於腸癰屢發,毒甚且伴口乾、舌紅少津等陰傷表現者。

闌尾化瘀湯、闌尾清化湯、闌尾清解湯的比較

三方均是大黃牡丹湯的化裁方,均能治療闌尾炎。闌尾化瘀湯以行氣活血為主,用於瘀滯型闌尾炎初期,或闌尾炎症消散后;闌尾清化湯以清熱解毒為主,用於急性闌尾炎蘊熱期,或膿腫早期,或輕型腹膜炎;闌尾清解湯以清熱解毒、攻下散結為主,用於急性闌尾炎熱毒期。

重要文獻摘要


《金匱要略·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證並治》:“腸癰者,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也,大黃牡丹湯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