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思慧

飲膳太醫

忽思慧,一譯和斯輝,內蒙古人。忽思慧在元廷中主要是以飲膳太醫之職侍奉皇太后與皇后,他長期擔任元廷飲膳太醫,負責宮廷飲食調理、養生療病諸事,他重視食療與食補的實踐與研究,得以有機會將元文宗以前歷朝宮廷進用的奇珍異饌、湯膏煎造的技藝與經驗加以及時整理總結。

生平事迹


忽思慧於元仁宗延祐年間(1314—1320)被選充飲膳太醫一職,至元文宗天歷三年(1330)編撰成《飲膳正要》一書。由於有關史料缺乏,該書成為考其生平的主要依據。從該書“虞集序”可知,忽思慧嘗為趙國公常普蘭奚下屬,且兩人關係密切。據《新元史·常齩住傳》,常普蘭奚於延祐二年(1315)加金紫光祿大夫、徽政院使,掌侍奉皇太后諸事,忽思慧很可能即於是年被選任飲膳太醫,入侍元仁宗之母興聖太后答己。《飲膳正要》成書之後,專門進呈中宮供覽,受命擔任該書刊刻、校正者又多為與中宮關係密切之人,如拜住為中政院使,張金界奴為內宰、隆祥總管等,且“虞集序”中專有褒頌“聖后”之語,故忽思慧當時應在中宮供職,以膳醫身份侍奉元文宗皇后卜答失里。

學術思想


忽思慧繼承了前代食、養、醫結合的悠久傳統與食療、養生的豐富經驗,尤其重視與承襲了唐代著名醫藥學家孫思邈的有關學術理論與見解。他著重論述了有病先以食養、不愈再取葯療,及“保養之道,莫若守中”等食療理論,強調了食療在醫藥學中的作用與地位。他重視“以臟補臟”的食療理論,並在其食療方中充分加以運用,如以羊、鹿、豬腎治療腎虛等等。除食療方外,忽思慧還注意汲取前代養生學各方面的豐富成果。

醫學著作


《飲膳正要》是一部珍貴的元代宮廷飲食譜,也是現存最早的古代營養保健學專著,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與史料價值。全書三卷,約三萬一千二百餘字,卷一講的是諸般禁忌,聚珍目撰;卷二的是諸般湯煎,食療諸病及食物相反中毒等;卷三講的是米穀品,獸品、禽品、魚品、果菜品和料物等。全書另有21幅精美插圖,為古代線描版畫。該書的編撰工作曾得到集賢大學士、趙國公常普蘭奚的直接支持。書成后,於同年刊行,惜元刻本久已失傳,今存有明經廠刊本及近現代影印的幾種刊本。
《飲膳正要》一書就包括了元世祖時“尚醫之論著”(《飲膳正要·虞集序》)。他還繼承了前代著名本草著作與名醫經驗中的食療成就,並注意汲取當時民間日常生活中的食療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