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9條詞條名為下村的結果 展開
- 2001年評為縣級小康村
- 廣東深圳市光明新區公明街道下村社區
- 福建省武平縣城廂鄉下村
- 廣東普寧市佔隴鎮下轄村
- 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蓮下鎮下村
- 雲南省彝族自治縣仁德鎮下村
- 易門縣小街鄉木沖村民委員會下轄村
- 雲南省楚雄祿豐縣碧城鎮下村村委會
- 山西運城市平陸縣聖人澗鎮下轄村
- 雲南省峨山縣雙江鎮石泉村民委員會下轄村
- 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下轄村
- 六渚村
- 山西省呂梁市交口縣石口鄉下轄村
- 雲南省祿勸縣翠華鎮下轄村
- 雲南省楚雄楚雄市樹苴鄉營盤山村委會下轄村
- 雲南省富民縣羅免鄉下村
- 雲南省楚雄市西舍路鄉安樂甸村委會下轄村
- 雲南省保山騰衝縣北海鄉下村
- 峨山縣雙江鎮土官村民委員會下轄村
- 雲南省昆明祿勸縣雪山鄉舒姑村委會下轄村
- 雲南省永勝縣松坪鄉松坪村委會下村
- 雲南省玉溪通海縣興蒙蒙古族鄉興蒙鄉下村
- 雲南省富源縣后所鎮下村
- 雲南晉寧縣新街鄉下轄村
- 雲南省大理市雲龍縣寶豐鄉下村
- 雲南省昆明祿勸縣雪山鄉基多村委會下轄村
- 河南省新安縣曹村鄉下轄村
- 雲南省玉龍縣拉市鄉下村
- 雲南省宣威市羊場鎮下村
- 雲南省大理市雲龍縣長新鄉下村
- 山西省長治市黎城縣黎侯鎮下轄村
- 福建省龍岩市連城縣賴源鄉下村
- 雲南省昆明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雪山鄉下轄村
- 雲南省曲靖宣威市海岱鎮箐頭村委會下轄村
- 雲南省昆明官渡區阿拉彝族鄉下轄村
- 雲南省楚雄楚雄市新村鎮下村村委會
- 昆明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下轄村
- 雲南省永勝縣大安鄉大安村委會下村
- 山西省運城市絳縣衛庄鎮下轄村
- 山西省晉城市下村鎮下村
- 雲南省楚雄楚雄市紫溪鎮冷水村委會下轄村
- 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萬安鎮下轄村
- 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區滇源鎮下轄村
- 雲南省富民縣永定鎮下村
- 雲南省宣威市板橋鎮下村
- 雲南省大理市雲龍縣檢槽鄉下村
- 雲南省大理市洱源縣西山鄉下村
- 雲南省祥雲縣祥城鎮下村
- 雲南省大理市雲龍縣關坪鄉下村
- 雲南省楚雄市西舍路鄉下村
- 雲南省臨滄市雲縣曉街鄉下村
- 福建省龍岩市永定區湖山鄉楊山下村
- 寧州鎮上村社區居民委員會下轄村
- 雲南省隆陽區永昌街道下村
- 雲南省華坪縣新莊傈僳族傣族鄉下村
- 雲南省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營盤鎮下轄村
- 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張家樓下村
- 福建省漳浦縣古雷鎮下轄村
- 易門縣綠汁鎮臘品村民委員會下轄村
下村
雲南省彝族自治縣仁德鎮下村
下村位於遂昌縣西南邊境,緊靠福建省浦城縣,距縣城119公里(小路90公里),是浙閩邊境名村。明清時曾屬二十一都周公口庄。民國時期屬?義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一直屬柘岱口(毛陽)鄉。由17個自然村組成,村委會駐地?下。南宋寧宗(1195~1224在位)時,著《資治通鑒綱目發明》的著名學者尹起莘曾在尤家墩的仙峰庵研修。全村地廣人稀、山多田少,總面積4.21萬畝,內山地4.12萬畝,耕地415畝。1992年,全村309戶,1079人。主要姓氏為張、廖、周、劉4姓。張姓祖籍福建汀州上杭,於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遷居此地。周姓祖籍湖北黃崗,唐時遷大柘,其後代於明初再遷居下。
下村位地廣人稀、山多田少,耕地415畝。2007年工農業總產值43.3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83元,村集體可支配收入4.13萬元,家家戶戶通自來水、有線電視、電話,手機入戶率達90%,2001年評為縣級小康村。
下村隸屬於仁德鎮北觀社區行政村,屬於壩區位於仁德鎮西北邊,距離北觀村委會1 公里,距離仁德鎮3公里,適宜種植0等農作物。有耕地429.41畝,其中人均耕地0.3畝。全村轄4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58戶,有鄉村人口1386人,其中農業人口1386人,勞動力77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623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9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9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畜牧農業為主。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7萬元,佔總收入的29%;畜牧業收入27萬元,佔總收入的2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86頭,肉牛177頭,肉羊84頭);林業收入1萬元,佔總收入的1%;第二、三產業收入26萬元,佔總收入的27%;工資性收入3萬元,佔總收入的3%。農民人均純收入1390元,農民收入以畜牧 農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0人(占勞動力的6%),在省內務工5人,到省外務工4人。
該村現有農戶358戶,共鄉村人口1386人,其中男性701人,女性685人。其中農業人口1386人,勞動力776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1386人,其他民族0 人。
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165人(人員名單附后),參合率84%;享受低保49人(人員名單附后)。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人畜混居的農戶21戶,占農戶總數的5%。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一. 村內無路燈,行走不便. 二。飲水不方便,尚未通自來水. 三. 水田灌溉困難。四村內支路狹窄未硬化.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近年內完成路燈安裝,解決飲水及灌溉問題,硬化村內支路,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收入由2006年的1419.3元增加到1700元。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仁德二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仁德鎮中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1公里,距離中學1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92人,其中小學生112人,中學生80人。
該村建有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
該村設黨小組4個,黨員總數40人,黨員中男黨員31人,女黨員9人。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電、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不通自來水,有358戶飲用井水。有358戶通電,有11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5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32%和9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0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10戶(分別佔總數的83%和58%)。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2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4輛,摩托車200輛。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0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8戶居住磚木結 構住房;有5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