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馬利亞人

東北非索馬利亞共和國的主體民族

東北非索馬利亞共和國的主體民族。約1108萬人(1995),佔全國人口的98%。另有部分人分佈在衣索比亞歐加登地區、肯亞東北部和吉布地共和國東部。屬黑白混血的衣索比亞人種。

概況


索馬利亞人
索馬利亞人
索馬利亞人(Somali)按地域分為北、中、南、西4部分,包括伊薩人、格里人、伊沙克人、米傑廷人、哈維亞人、薩布人、歐加登人和迪爾人等支族。使用索馬利亞語,分多種方言,屬閃含語系庫希特語族東支。曾用奧斯曼體文字,1973年改用拉丁文字。索馬利亞人多信伊斯蘭教,屬遜尼派;內陸山地和叢林地帶的居民仍保持傳統的自然崇拜(見原始宗教)和祖先崇拜。

分佈


非洲民族。其居地為索馬利亞全境、吉布地一狹長地帶、衣索比亞南部歐加登(Ogaden)地區和肯亞西北部分地區。語言屬含閃語系庫施特語族(Cushitic)。雖然索馬利亞人按北部、中部、南部各地區分為3大群體,但是他們具有高度統一的文化和很強的民族自豪感。索馬利人主要是游牧民族,信奉伊斯蘭教,但對教義模糊不清,宗教活動主要仍是崇拜祖先。第二範疇的索馬利人是以城市為中心的居民和農民,特別是非洲之角沿岸的居民,因長期同伊斯蘭文化密切接觸,已使本身文化高度發達,信奉正統伊斯蘭教,而其地理位置也使城鎮居民成為阿拉伯世界和內陸索馬利人放牧部落之間的商業中間人。

起源


其發祥地為今索馬利亞西北州地區,原始群體為格里人。13世紀時曾建立過封建帝國。14世紀索馬利亞人開始向東、向南遷移,16世紀佔據整個半島,迫使謝貝利河中下游的班圖人(見班圖尼格羅人)南遷,上游的加拉人向西南擴散。自19世紀末起,英、法、意殖民勢力侵入,將索馬利亞人分佈區切割為5塊:北、中、南索馬利亞人分別受法、英、意控制,西索馬利亞人居住的歐加登地區併入衣索比亞,另一部分則劃歸肯亞。1960年,英、意控制區先後爭得獨立,同年合併成立索馬利亞共和國。1969年10月21日改國名為索馬利亞民主共和國。1976年7月成立“索馬利亞革命社會主義黨”並接管最高革命委員會的全部權力,同月西亞德任總統。法屬索馬利亞於1977年獨立,成立吉布地共和國

禮儀


索馬利亞人待人彬彬有禮,言談舉止講究禮貌,社會交往注重禮儀,富有強烈的民族感情。索馬利亞人同外來客人交往時,總是主動打招呼,熱情地握手問候致意,寒暄時間長,顯得親切友善。相互熟悉的朋友見面,多數要相互擁抱,進行一番內容廣泛的問候。當地人遇見身份和地位顯赫的貴賓,總是行右腿跪地的大禮。男女見面,多是以微笑表示問候,相互間講話不多,男女相互握手的現象更是少見。
在社會交往場所,索馬利亞人非常重視自己的著裝,非常講究自己的著裝是否得體。無論是出席正式場合或者外出訪友,還是在家中接待客人,那些有身份、有地位、受到高等教育的人士,絕大多數是西裝革履,系著領帶,皮鞋擦得錚亮。許多索馬利亞人也喜歡穿一身民族服裝,男士總是一身寬大棉布袍,女士多穿一身色彩艷麗的連衣裙,而且還要佩戴一塊花色的頭巾。
允許一夫多妻。男女均行割禮。不同程度地保存年齡結群制度。
主要從事畜牧業,飼養駱駝、長角牛、羊及少量馬匹;內陸居民仍過半游牧生活。居住在謝貝利河朱巴河中下游的哈維亞人和薩布人以農業為生,接受並發展了原土著班圖人的農耕文化,種植高粱、玉米、大麥、小麥、豆類、棉花和香蕉。沿海地帶的居民從事漁業或食鹽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