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
乳腺炎
乳腺炎是乳腺組織的炎症,可分為哺乳期乳腺炎和非哺乳期乳腺炎。乳腺炎可見於各年齡段的女性,以哺乳期婦女為主。哺乳期乳腺炎是由於乳汁淤積,繼發細菌感染引起;非哺乳期乳腺炎病因不明,可能與乳管堵塞、細菌感染、乳頭內陷、自身免疫力減退、創傷、體內激素水平改變等有關。哺乳期乳腺炎常急性起病,表現為乳房脹痛,局部皮膚紅、腫、熱、痛,有明顯的硬結,還可以出現寒戰、高熱等癥狀,進一步發展可形成乳房后膿腫;非哺乳期乳腺炎常慢性起病,主要表現為乳腺腫塊、膿腫,乳頭內陷、乳頭溢液、乳腺疼痛,反覆發作可形成乳腺瘺管、瘺道或潰瘍。哺乳期乳腺炎早期藥物治療效果較好,膿腫形成后需手術治療;非哺乳期乳腺炎則需根據具體病情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乳腺炎可導致乳房膿腫、敗血症。
● 普通外科、婦產科。
● 哺乳期乳腺炎是由於乳汁淤積後繼發細菌感染所致。
●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可能與乳管堵塞、細菌感染、乳頭內陷、自身免疫力低下、創傷、體內激素水平改變等有關。
● 乳腺炎的癥狀與疾病類型有關。
● 哺乳期乳腺炎常急性起病,表現為乳房脹痛,局部皮膚紅、腫、熱、痛,有明顯的硬結,還可以出現寒戰、高熱等癥狀,進一步發展可形成乳房膿腫。
● 非哺乳期乳腺炎以非感染性炎症反應為主,常慢性起病,主要表現為乳腺腫塊、膿腫,乳頭內陷、乳頭溢液、乳腺疼痛,反覆發作可形成乳腺瘺管、瘺道或潰瘍。
● 乳房脹痛
● ● 早期程度較輕,乳房可觸及硬結,伴壓痛,隨著病情發展,疼痛較前加重,硬結明顯,局部皮膚出現紅、腫、熱、痛,病情進一步發展可形成乳房膿腫,可向外破潰或積於深部組織中。
● 腋下淋巴結腫大
● ● 腋下可以出現腫大、有觸痛的淋巴結。
● 發熱
● ● 可出現寒戰、高熱、頭痛、無力、脈搏快等全身癥狀。
● 乳腺腫塊
● ● 可伴乳頭內陷、乳頭溢液和乳腺疼痛,慢性起病,可繼發急性感染形成膿腫,膿腫破潰可形成乳腺瘺管、瘺道或潰瘍,經久不愈。
● 體格檢查
● ● 患側乳房可觸及包塊,觸痛明顯,局部皮溫可升高,膿腫形成時可觸及波動感,腋窩淋巴結腫大、觸痛。
● 血常規
● ● 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升高。
● 乳腺超聲檢查
● ● 能檢查出腫塊,並對腫塊的性質做出判斷,是首選的影像學檢查方法。
● 乳腺鉬靶檢查
● ● 為非常規檢查,一般用於鑒別乳腺癌。
● 組織病理學檢查
● ● 可明確診斷腫塊性質,作為診斷的主要依據。
● 乳管鏡檢查
● ● 可插入乳腺管內進行檢查,主要用於乳頭溢液的病因診斷。
● 根據患者的病史、臨床表現,結合輔助檢查以確診。
● 哺乳期婦女急性起病,乳房脹痛,局部皮膚紅、腫、熱、痛,有明顯的硬結,還可以出現寒戰、高熱等癥狀;育齡期婦女出現乳腺腫塊、膿腫,乳頭內陷、乳頭溢液、乳腺疼痛,反覆發作可形成乳腺瘺管、瘺道或潰瘍。
● 血常規提示白細胞升高,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乳腺超聲提示乳腺炎性包塊。
● 乳腺炎與炎性乳腺癌、乳管內乳頭狀瘤、乳房結核等有著相似的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結果,因此哺乳期或育齡期婦女出現乳房腫塊、乳房脹痛、乳頭溢液、乳腺疼痛等,需要及時就診,全面檢查,以免延誤病情。
● 哺乳期乳腺炎需儘早行藥物治療,如膿腫形成,則需手術治療;非哺乳期乳腺炎以手術治療為主,但需根據不同類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 一般治療
● ● 哺乳期乳腺炎應注意保持乳頭清潔,排空乳房,早期局部冷敷減輕水腫,炎性腫塊形成后需熱敷促進炎症吸收。
● 藥物治療
● ● 哺乳期乳腺炎和部分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急性期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部分非哺乳期乳腺炎則需先使用激素治療縮小病灶。
● 手術治療
● ● 哺乳期乳腺炎如膿腫形成,則需切開引流;非哺乳期乳腺炎非急性期、腫塊穩定時可行手術治療,切除腫塊。
● 乳腺炎孕婦可併發乳房膿腫、敗血症、乳瘺、竇道等,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還可影響哺乳,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心理上和經濟上的壓力。
● 乳腺炎經早期、及時治療,效果較好;如不及時治療,則可能需手術治療,一般預后尚可;極少數患者病情反覆發作,可形成乳腺瘺管、瘺道或潰瘍,遷延不愈。
● 哺乳期乳腺炎可通過增強孕婦抵抗力,定時哺乳,注意排空乳房,避免乳汁淤積,保持乳頭清潔,防治乳頭損傷等措施預防。
● 非哺乳期乳腺炎病因不明,故無有效的預防措施,應注意定期檢查,早期發現。
● [1] 吳孟超,吳在德,吳肇漢,等.外科學。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