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堡村

雲南宣威市龍場鎮下轄村

李家堡村,距離龍林村委會0公里,距離龍場鎮10 公里,是龍林村委會所在地。國土面積有3.916 平方公里,海拔 2030米,年平均氣溫 12.7℃,年降水量950 毫米,適宜種植玉米 等農作物。

村情概況


李堡村有耕地2261.17 畝,其中人均耕地2.23 畝;有林地3006.84 畝。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84 戶,有鄉村人口999 人,其中農業人口997 人,勞動力554 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377人。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21.12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59.78元。該村屬於(貧困村或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產業及勞務產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261. 170 畝(其中:田223.87畝,地 2037.3畝),人均耕地2.23 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3006.84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畝,主要種植 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5畝,其中養殖面積0畝;草地0畝;荒山荒地135.99畝,其他面積455 畝。有煤等資源。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21.12 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68.79萬元,佔總收入的32.38 %;畜牧業收入131.35 萬元,佔總收入的 25.20%(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335 頭,肉牛4 頭,肉羊 20頭);漁業收入0 萬元,佔總收入的0 %;林業收入1.58萬元,佔總收入的 0.19%;第二、三產業收入204.18萬元,佔總收入的39.18%;工資性收入6.67萬元,佔總收入的2.33 %。農民人均純收入2559.78元,農民收入以種、養產業及勞務產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9.2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77人(占勞動力的27.72 %),在省內務工246 人,到省外務工31人。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水、通 電、通 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 284戶通自來水,有0 戶飲用井水,有 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 0%)。有 284戶通電,有83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41 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29.22 %和 84.8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12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93 戶(分別佔總數的42.25%和 32.74%)。該村到龍場鎮道路為土 路;進村道路為 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0 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 0.2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 輛,拖拉機 0輛,摩托車10 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0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0 戶;建有小水窖0 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 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43 畝,有效灌溉率為 10.9%,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40.89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24畝。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 3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15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10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0 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縣內、省內。2007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56.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0.86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 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84 戶,共鄉村人口999人,其中男性 534人,女性465人。其中農業人口997人,勞動力554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族混居地),其中漢族 993人,其他民族0 人。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9 人,占人口總數的3.90%(人員名單附后);參加農村合作醫療908 人(人員名單附后),參合率 90.89%;享受低保 29人(人員名單附后)。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 10公里。該村建有公廁 0個,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2 戶,占農戶總數的0.7 %。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龍林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鎮一、二 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0.2 公里,距離中學 1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04 人,其中小學生 45人,中學生 59人。該村建有文化活動室0 個、圖書室 0個、業餘文娛宣傳隊 個,年被 評為" "等等。 (適當增加當地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等情況)。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主要以粘貼公告方式公開。到2007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246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858.4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 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元(人均 0元),一事一議籌勞 0個(勞均0 個)。年末集體總收入 0萬元,有固定資產0 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 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 粘貼公告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0 個,黨員總數13 人,黨員中男黨員11 人,女黨員2 人。該村黨小組年被評為 先進基層黨小組;年被評為先進集體等等。該村設有團支部0 個(設在本村或是設在村委會),團員28 人。該村團支部 年被評為 先進團支部;年被評為 先進集體等等。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村間道路未硬化建設,產業結構單一,經濟發展滯后.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建設村間道路,提高以馬鈴薯、玉米、生豬養殖為主導產業的高產標準化種、養殖水平;發展以核桃為主的經濟林果業,發展養殖業,其中發展豬 131頭、牛4 頭、羊18 只;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68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7年的2559.78元增加到3578.3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