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張學銘的結果 展開

張學銘

中國國民革命軍中將

張學銘,男,漢族,字西卿,1908年出生,遼寧海城人。愛國民主人士,中國國民黨陸軍中將。張作霖次子、張學良胞弟。東北講武堂畢業。

1919年畢業於日本步兵專門學校,曾任駐日使館見習武官。1929年回國,任天津市警察局局長,天津市市長。七七事變后旅居歐、美、香港。1941年香港淪陷被迫返回內地。1943年曾被迫接受汪精衛偽政權軍事委員會委員。抗戰勝利后未被追究,任國民政府東北長官司令部參議室參議,東北行轅參議室副主任、總參議。建國后,歷任天津市建設局副局長,天津市市政工程局副局長、顧問,民革第五屆中央委員、天津市委副主任委員。“文革”中遭迫害入獄。1973年平反。是第三至五屆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政協常委。

張學銘是公認的美食家,對各大菜系很有研究。所以居所內的餐廳,無論從裝修還是實用上,都很考究。

1983年4月9日在北京病逝。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生,早年入東北講武堂學習。
1928年入日本陸軍步兵學校學習。
1929年返國,就職於東北軍。
1930年10月中原大戰,隨張學良入關支持蔣中正,后經中國國民黨元老吳鐵城舉薦,出任天津市警察局局長。
1931年4月任天津市市長兼警察局局長。
張學銘[中國國民革命軍中將]
張學銘[中國國民革命軍中將]
1931年11月9日和11月26日兩次粉碎由日本操縱的天津便衣隊騷亂,后在日本駐華公使的所謂“抗議下”,南京政府妥協退讓,迫使張學銘辭職出國考察。
考察途中遇到天津名媛,朱啟鈐的六女,趙一荻的中學同學朱洛筠。二人結合,轟動一時。回國後跟原配姚夫人(東北醫院院長之女,張作霖包辦)離婚。
抗日戰爭初期住在歐洲和香港。太平洋戰爭爆發后,香港淪陷,被迫返回大陸,住南京。
1943年曾被迫接受汪精衛偽政權軍事委員會委員。抗戰勝利后未被追究,出任國民政府東北長官部參議室中將主任,總參議。平日,一身將軍服,領章金板雙花,十分神氣。在雞尾酒會上,他非常活躍,大家同他開玩笑,稱他為“總餐宜”,他笑著說:“我無議可參,何不‘餐宜’?”
1949年前夕,拒往台灣,留在天津,等待解放。
建國后受到周恩來的關照,任天津市人民公園主任、市政工程局副局長、民革天津市委員會副主任、民革中央委員等職。
文革爆發后,1968年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迫害,被關押入獄。
張學銘[中國國民革命軍中將]
張學銘[中國國民革命軍中將]
1973年平反后,任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政協常委。
1974年,全國政協委員張學銘出席國慶招待會。
1983年4月9日病逝於北京,享年75歲。

個人生活


家庭生活

張學銘的第一位夫人姚佩貞
張學銘的第一位夫人姚佩貞
有一女(原配姚夫人生)張閭娥,原在天津第二中心醫院工作,現已退休。
有二子(朱洛筠生):長子張元沖在香港經商,次子張鵬舉在天津市政工程局工作。

後世紀念


人物故居

張學銘的天津故居位於原天津英租界香港道(今和平區睦南道50號)。
天津張學銘舊宅
天津張學銘舊宅
張學銘故居建於1925年,張學銘是張學良的弟弟,他的寓所自然也十分講究。這是一套庭院式二層住宅,前面的一幢是主樓,主人的飲食起居都在這裡,後面的一幢是傭人住房及家庭教室等。
張氏故居系1931年以大福堂名義購自鄭熾房產。大門坐北朝南,主樓是一幢二層帶頂子間的西式洋樓。總平面布局:前為主樓,後為輔助用房。主樓前有花園。主樓首層設有帶暖廊和花室的大廳,並與餐廳、備餐廳、卧房、廚房、衛生間、樓梯間相連。大廳採用彩色玻璃提拉通天窗採光。門窗與地板用上等木料;頂棚與柱子有裝飾灰線。餐廳內木製護牆板局部有木雕花飾,以暖色調為主。二層設有卧室、會議室和兩個衛生間。木結構頂層大閣樓為貯藏室。
主樓是一幢坡頂的西式建築,外牆採用紫紅色機磚砌築,內部裝修豪華。首層設有帶暖廊和花室的大廳,並與賓客卧室、餐廳、備餐廳、廚房,衛生間和樓梯間相連,二層設有卧室、會客室和兩個衛生間,大廳內採用彩色玻璃提拉通天窗,以方便採光。樓前是一座花園,園中遍植丁香,一年四季紫藤滿園。
主樓外牆採用紫紅色機磚砌築,多坡筒瓦屋頂,建築立面穩重、和諧。
該樓是張學銘1931年購買的住宅,在津期間一直居住於此。該樓是住宅與花園為一體的英國庭院式建築。外檐紅牆磚體,錯落式筒瓦屋頂。內檐全部為菲律賓木裝飾。內設客廳、花廳、舞廳、餐廳、書房、卧室等,樓前有花園。整體設計風格簡約自然,比例均衡,色調和諧統一,落落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