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聚

積聚

積聚,中醫病名。是腹內結塊,或痛或脹的病證。積屬有形,結塊固定不移,痛有定處,病在血分,是為臟病;聚屬無形,包塊聚散無常,痛無定處,病在氣分,是為腑病。因積與聚關係密切,故兩者往往一併論述。西醫學中,凡多種原因引起的肝脾腫大、增生型腸結核、腹腔腫瘤等,多屬“積”之範疇;胃腸功能紊亂、不完全性腸梗阻等原因所致的包塊,則與“聚”關係密切。積聚的病位主要在於肝脾。基本病機為氣機阻滯,瘀血內結。聚證以氣滯為主,積證以血瘀為主。積證治療宜分初、中、末三個階段:積證初期屬邪實,應予消散;中期邪實正虛,予消補兼施;後期以正虛為主,應予養正除積。聚證多實,治療以行氣散結為主。

簡介


● 英文名稱:Aggregation-accumulation
● 又稱:癥瘕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分科—內科

古籍摘選


● 積聚之病,凡飲食、血氣、風寒之屬,皆能致之,但曰積曰聚,當詳辨也。(《景岳全書•雜證謨》)

名詞解釋


● 以腹內結塊,或痛或脹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分積證和聚證。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積聚即積證與聚證的合稱。積證又稱癥,聚證又稱瘕,故積聚又稱為癥瘕。

積證

● 積證見腹內結塊,觸之有形,固定不移,或脹或痛,以痛為主,痛有定處。
● 病在血分,屬臟病,病機主要是氣機阻滯,瘀血內結,故以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為基本原則,常選用軟堅、破瘀、消結之品。
● 初期以攻邪為主,中期宜攻補兼施,末期以扶正為主。

聚證

● 聚證見腹內結塊,聚散無常,或痛或脹,以脹為主,痛無定處,時作時止。
● 病在氣分,屬腑病,病機以氣機逆亂為主,故應以疏肝理氣、行氣消聚為基本治則,在補的同時,側重以“消聚”為主。

疾病特點

● 積證多為逐漸形成的過程,結塊大多由小漸大,由軟漸硬,疼痛逐漸加劇,病史較長,病情一般較重。聚證病史較短,病情一般較輕。

現代醫學範疇

● 現代醫學中,多種原因引起的肝脾腫大、腹腔腫瘤、增生型腸結核,及胃腸功能紊亂、不完全性腸梗阻等所致的腹部包塊,均可歸為積聚範疇辨證論治。

預防調護

● 在血吸蟲流行區域,要整治疫水,做好預防工作,防止蟲毒感染。
● 飲食有節,忌食肥甘厚味及辛辣油膩刺激之品,忌酒。調暢情志,保持心情舒暢。注意保暖,起居有時,勞逸適度,適當參加體育活動。
● 定期體檢,對惡性腫瘤引發的積聚,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張伯禮。中醫內科學.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