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致遠

漢語成語

寧靜致遠,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níng jìng zhì yuǎn。出自漢·劉安《淮南子·主術訓》:“是故非澹漠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意思是心情平穩沉著,專心致志,才可有所作為。

作賓語、定語。

解釋


書法:寧靜致遠
書法:寧靜致遠
或:只有心境平穩沉著、專心致志,才能厚積薄發、有所作為。
【英文翻譯】:accomplish sth. Lasting by leading a quiet life; Keep cool and you'll win

出處


寧靜致遠·張銘篆刻
寧靜致遠·張銘篆刻
此句最早出自西漢初年道家劉安的《淮南子:主術訓》,蜀漢丞相諸葛亮的《誡子書》也 有引用。
寧靜致遠:平穩靜謐心態,不為雜念所左右,靜思反省,才能樹立(實現)遠大的目標。
諸葛亮的《誡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道士葛洪曰:“無為自化,清靜自在”。寧靜,是一種美好的境界,恬和、安寧,如一泓秋水,映著明月。
煉丹家劉安著作《淮南子:主術訓》片段:
人主之居也,如日月之明也。天下之所同側目而視,側耳而聽,延頸舉踵而望也。是故非澹泊(同:淡泊)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兼覆,非慈厚無以懷眾,非平正無以制斷。
《誡子書》片段:
《寧靜致遠》
《寧靜致遠》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 志無以成學,淫漫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誡子書》是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既是諸葛亮一生經歷的總結,也是對他兒子的要求。
詞意:
馮躍利書寧靜致遠
馮躍利書寧靜致遠
心裡如果有雜念,就不能達到成功的境界。想要成功就要心無旁騖的專心做一件事情。

詞語例句


寧靜致遠
寧靜致遠
1.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2.所謂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是非讀書不能達到的境界。
3.道可道非常道,難怪諸葛先生說“淡薄以明智,寧靜以致遠。”大自然的秘密常常是潛藏在平靜處的,浮躁、急功近利都難以觸及到它的奧秘。
4.他待人謙恭謹慎;學習孜孜不倦;生活簡單樸素,有寧靜致遠的精神境界和嚴謹自律的道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