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傑

首都師範大學副教授

陳英傑,男,1975年9月生,河北清河人。現任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時間院校學位
2004年6月中山大學中文系博士

工作經歷

2004年7月至2008年6月任教於暨南大學中文系。
2008年9月任教於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研究方向
古文字學
主要貢獻
出版專著2部,發表學術論文40多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2項,北京市教委重點項目1項。主持各類教改項目3項。
專著
《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銘辭研究》(上下),線裝書局2008年10月。
《文字與文獻研究叢稿》,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6月。
代表論文
金文中“叚”字及其相關文例的討論,《中國文字》新30期,2005年11月
張振林先生的一個重要學術思想和對金文研究的兩大貢獻,《中國文字》新32期,2006年12月
談金文中、召、卲、邵等字的意義,《中國文字研究》第9輯,2007年12月
金文中“君”字之意義及相關問題探析,《中國文字》新33期,2007年12月
豳公盨銘文再考,《語言科學》2008年第1期
談金文中“辟”字的意義,《中國文字學報》第2輯,商務印書館2008年12月
商代金文文例研究,《中國文字研究》2008年第2輯
兩周金文“器主曰”開篇銘辭研究,《華夏考古》2009年第3期
關於倉頡整理、統一文字說的重新檢討――談由於文獻誤讀而形成的一個學術觀點,《中國文字研究》第13輯,大象出版社2010年10月
金文字際關係辨正五則,《語言科學》2010年第5期
談金文中一種長期被誤釋的象形“甗”字――兼論“鬲”、“甗”的形體結構,《簡帛》第七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0月。

社會活動


職務
中國古文字研究會會員、中國文字學會會員。

獲得榮譽


時間獎項全稱獲獎作品
2010年北京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專著《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銘辭研究》(上下)
首都師範大學2011年度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競賽三等獎
2011年文學院2010年度教學雙推進工作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