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髮膠的結果 展開

髮膠

亞當·山克曼執導電影

電影《髮膠》是一部很輕快的歌舞劇,能把種族衝突用這麼歡樂的方式來演繹,這就是歌舞劇的魅力。那種舊式好萊塢歌舞劇的范兒很有喜感。肥媽是最可愛的人。主講了以瘦為美,是這個社會時尚流行的趨勢,即使你心靈手巧、天賦異稟、魅力超凡、貌美如花,如果你擁有的是一副臃腫的身材,那麼基本可以和你所嚮往的一切說拜拜了,因為在這個以貌取人的社會中,你根本就沒辦法和其他人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特蕾西·特布萊德就是這麼一個從頭“胖”到腳的女孩,先不說是同齡女孩兩倍的身材,再加上被髮膠固定住的蓬蓬頭,特蕾西就是這麼一個從任何角度看都有那麼點“寬”的姑娘。在肥胖的身體里,特蕾西卻懷揣著一顆更加“寬廣”的心,她將自己所有的熱情與專註都放在了舞蹈上,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在“柯尼·科林斯電視秀”的舞台上一展自己出眾的舞蹈才華,這是一個在上世紀60年代的年輕人中風靡一時的現場秀。在夢想前雙眼發光的特蕾西,似乎並沒有發現,遺傳自媽媽的肥胖基因,是她的舞蹈之路最大的一個障礙。

劇情梗概


 髮膠劇照
髮膠劇照
以瘦為美,是這個社會時尚流行的趨勢,即使你心靈手巧、天賦異稟、魅力超凡、貌美如花,如果你擁有的是一副臃腫的身材,那麼基本可以和你所嚮往的一切說拜拜了,因為在這個以貌取人的社會中,你根本就沒辦法和其他人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特蕾西·特布萊德就是這麼一個從頭“胖”到腳的女孩,先不說是同齡女孩兩倍的身材,再加上被髮膠固定住的蓬蓬頭,特蕾西就是這麼一個從任何角度看都有那麼點“寬”的姑娘。
在肥胖的身體里,特蕾西卻懷揣著一顆更加“寬廣”的心,她將自己所有的熱情與專註都放在了舞蹈上,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在“柯尼·科林斯電視秀”的舞台上一展自己出眾的舞蹈才華,這是一個在上世紀60年代的年輕人中風靡一時的現場秀在夢想前雙眼發光的特蕾西,似乎並沒有發現,遺傳自媽媽的肥胖基因,是她的舞蹈之路最大的一個障礙。
與生俱來的“缺陷”,掩蓋住了特蕾西身上的那股子超凡的魅力,讓她無法站在閃亮之處接受旁人的讚美--這是她的媽媽埃德娜時刻都在提醒她的一個事實,其實埃德娜只是在保護女兒,避免她受到自己年輕時曾受到的傷害。然而,這一切都不能阻止特蕾西前進的腳步,因為這個女孩只知道一件事:她是為舞蹈而生的。而這個世上,惟一了解特蕾西的,就只有她的爸爸威爾伯了。
那個鬨動一時的電視節目的主持人柯尼·科林斯來到特蕾西所在的學校挑選新的競爭對手,而特蕾西終於以實力為自己贏來了一個在節目中露臉的機會……沒想到特蕾西迅速贏得了觀眾的喜愛,甚至超越了這個節目中原來公主級的人物艾姆伯·馮·塔塞爾,引起了她的忌妒、懊惱和不安,並和她那詭計多端的媽媽維爾瑪--WYZT電視台的經營者,想法設法地阻止特蕾西,可惜的是取得的效果不大,結果就連艾姆伯心儀的男孩林克·拉金,也開始抵擋不住特蕾西獨特的韻味了。隨著城市裡舉辦的一個私人舞蹈Party“髮膠小姐”的臨近,特蕾西以絕對的優勢成為艾伯姆最大的競爭對手,兩個互不相讓的女孩開始明爭暗鬥起來。
然而一個突發事件,卻讓頭腦有點熱的特蕾西瞬間冷靜下來:她的好友彭妮·平格頓(白人女孩)和塞威德(黑人男孩)之間的戀情,掀起了軒然大波,他們不但成為人們側目的焦點,還因此被拘留特蕾西找到了比舞蹈更重要的事情--消除種族歧視,她將所有的謹慎與警告拋到九霄雲外,為了提高自己的舞蹈技能,竟然跑到黑人社區去找摩特莫絲·梅貝爾。這一舉動使本來還算受歡迎的特蕾西轉瞬間成為了眾矢之的,就連警察局也簽署了關押她的拘捕令,她只好躲在彭妮家的地下室里了。那麼,特蕾西最終能夠逃離不公正的法律制裁嗎?她是不是就這樣錯過和艾姆伯的最終比賽,喪失“髮膠小姐”的參賽資格呢?她會用自己擅長的舞蹈與演唱擺脫掉這些麻煩嗎?有的時候,似乎只有贏得冠軍,才能證明一切。

電影資料


 髮膠
髮膠
編劇 Writer:
Thomas Meehan....(screenplay) &/(musical play) and
Mark O'Donnell....(screenplay) and/(musical play)
Leslie Dixon....(screenplay)
約翰沃特斯John Waters....(1988 screenplay)
主演:
約翰。特拉沃塔 妮基·布朗斯基克里斯托弗。沃爾肯 阿曼達·拜恩斯
扎克·埃夫隆伊利亞·凱利 奎因。萊提法 米歇爾。菲佛詹姆斯·麥斯登
攝影 Cinematography:Bojan Bazelli
MPAA評級:PG for language,some suggestive content and momentary teen smoking
攝影機:Panavision Cameras and Lenses
獲獎情況:第57屆百老匯托尼獎中摘得了8個獎項,包括最佳音樂、最佳男女主角和最佳導演。獲三項金球獎提名。另有17項提名和10項獲獎
官方網站:New Line Cinema [us]

電影評論


髮膠劇照
髮膠劇照
影片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是這個大片雲集的暑期檔中讓人驚艷的一抹與眾不同的亮色。
——《首映》
就像一台永遠在製造微笑的機器,影片會讓你的嘴從頭裂到尾。
——《紐約客》
近年來百老匯舞台劇改編而成的影片中最出色的一部,甚至已經超越了那些奪得奧斯卡的音樂劇。
——《電影城市新聞》

拍攝靈感


髮膠劇照
髮膠劇照
《髮膠》中所講述的故事起源於1988年,電影人約翰·沃特斯(John Waters)和新線公司聯合拍攝的同名經典邪典喜劇影片。與他之前製作的幾部影片非常相似,比如說《粉紅火鳥》和《菠蘿脂》(Polyester),原版的《髮膠》也是由沃特斯自編自導並自己擔任了製片人,而且以最快的速度成為觀眾心目中無法磨滅的記憶。當時,故事的主角特蕾西·特布萊德由還是新人的里基·萊克(Ricki Lake)飾演,迪文(原名為格倫·米爾斯坦德)成了她那可愛的媽媽埃德娜,至於特蕾西的父親威爾伯,則由表演經驗非常豐富的傑里·斯蒂勒(Jerry Stiller)飾演,講述了一個除了沃特斯別人無法模仿、獨特的故事,他說:“在巴爾的摩貧民區的一個小公寓中,我躺在床上創作了這個故事。我曾經看過地方的電視舞蹈節目‘巴迪·迪安秀’,很快就被吸引住了,那個時候的我和所有的白人小孩一樣,總是在暗地裡聽黑人音樂,我們能夠收聽到三個黑人電台。”
傑里·斯蒂勒表示贊同:“約翰·沃特斯就是在巴爾的摩的兩種文化的交叉下長大的,所以說也只有像他那種獨特而瘋狂的人格才能製作出這樣一個故事,也算是對生活的一種展望。”斯蒂勒將在新版的《髮膠》中客串飾演平基先生,一家服裝店的老闆,只賣給“有品質的女孩有品質的衣服”。斯蒂勒還表示,是他的兩個孩子艾米和本促使他接拍了1988年的原著的:“沃特斯的幽默感是沒有界限、沒有約束的,這正是他作為一名電影人優秀的地方,他想象中的1962年的巴爾的摩的樣子,可能與實際中會有一些出入,但你不能否認的是,這種做法只會帶來不可思議的趣味性。”
在約翰·沃特斯看來,他1988年創作的《髮膠》實際上是在通過一個白人的視角--也就是少女特蕾西·特布萊德的雙眼,去看待取消種族隔離運動的:“我相信這會是一部引起共鳴的影片,有趣的同時,也在關注著一些社會問題,絕不會嘮嘮叨叨地講大道理。這裡我要說明的是,從來沒有過胖女孩參加現實生活中的‘巴迪·迪恩秀’,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創造特蕾西這個角色的原因。對於我來說,像特蕾西這樣的女孩,是一個註定會失敗的人,她的夢想是在‘柯尼·科林斯電視秀’跳舞--代表著每一個受到歧視的人的願望。”
蕾西·特布萊德的夢想並沒有隨著約翰·沃特斯1988年的影片的結束而結束,2002年,新線公司重新改編了喜劇《髮膠》,以《髮膠:音樂喜劇》之名,讓這個故事以全新的面貌震驚了百老匯。舞台劇版本由馬克·奧唐納(Mark O'Donnell)和馬斯·米漢(Thomas Meehan)共同編劇,馬克·沙依曼(Marc Shaiman)作曲,沙依曼和斯科特·威特曼(Scott Wittman)合作填詞……《髮膠:音樂喜劇》最終獲得了13項托尼獎的提名,並斬獲了其中的8個,包括最佳音樂喜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原聲音樂等等。
音樂劇版的《髮膠》在百老匯的尼爾·西蒙大劇院持續吸引著觀眾,它那通俗易記的可惜、可愛的角色、大眾化的主題,很快就風靡北美,得到了所有年齡的觀眾的喜愛。另外,《髮膠:音樂喜劇》正打算擴張一下海外的市場,2007年7月在日本停留兩周之後,將於10月份去倫敦公演。

幕後製作


髮膠劇照
髮膠劇照
1988年版本中特蕾西·特布萊德的飾演者里基·萊克表示,約翰·沃特斯拍攝的影片更像是一個“灰姑娘的故事”,也間接影射著萊克本身的遭遇,她回憶道:“我和沃特斯一樣,將會在新版影片中客串一個角色,當我來到片場時,那種感覺太不可思議了,我的意思是,我們拍攝原著的時間可是19年前,每當想到我現在的年齡足以做新版特蕾西的媽媽時,就會產生一種不太真實的感覺。要我說,這樣一個故事,即使到了今天,仍然有著它難以抵抗的魅力:只要你相信自我,夢想總可以成真--我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能夠出演1988年的《髮膠》,是我邁向成功的第一步,我將永遠感謝沃特斯在人群中發現了我,把我從卑微帶向成功,最終使我成了一個明星……現在,尼基·布朗斯基(Nikki Blonsky)穿上了那雙曾讓我變成公主的水晶鞋,只要她願意,就能得到和我擁有的一切。”
讓我們回到2007年,首先要說明的是,新版本的故事並非是1988年的重拍版,也不是2002年音樂舞台劇的電影版,而是綜合了兩位“先輩”特點的新故事。
2004年秋天,新線公司召集了製片人克雷格·扎丹(Craig Zadan)和尼爾·梅隆(Neil Meron),他們都是音樂類型片中的經驗豐富的老手,曾經為獲得奧斯卡的《芝加哥》做過製片--好萊塢34年來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的音樂電影。梅隆說:“三個版本的《髮膠》擁有著相同的基因和血統,它們能夠彼此聯繫在一起,同時又因為不同的藝術敏感性而相互獨立。新版的影片不但利用了原著的一些建築結構,還注入了那種百老匯音樂劇獨有的能量和趣味性,它們就好像是三胞胎,並不完全一樣,是獨立的個體,可是卻來自於同一個家庭。”

幕後花絮


髮膠劇照
髮膠劇照
每天拍攝之前,約翰·特拉沃塔都要花上4個小時的時間把他那身“肥油”粘身上。
尼基·布朗斯基抵達片場的第一天,約翰·特拉沃塔就對她說:“到媽媽這兒來。”
新版影片的原聲碟收錄了“三個”特蕾西的演唱:原版的里基·萊克;舞台劇中的瑪麗沙·葉瑞特·維諾庫(Marissa Jaret Winokur)以及新版中的尼基·布朗斯基,她們演唱的是同一首歌--《媽媽,我現在是大姑娘了》(Mama,I'm A Big Girl Now)。另外,哈韋·菲爾斯泰(Harvey Fierstein)也會在影片即將結束時露一小臉。

精彩對白


劇照
劇照
Motormouth Maybelle: If we get any more white people in here this is gonna be a suburb.
摩特莫絲·梅貝爾:如果這裡再多一個白人,就快變成市郊了。
Wilbur Turnblad: [to Tracy] This is America,you gotta think big to be big.
Edna Turnblad: Big ain't the problem in this family,Wilbur.
威爾伯·特布萊德(對特蕾西說):這裡是美國,你覺得它有多大,它就有多大。
埃德娜·特布萊德:大(胖)可不是這個家的問題,威爾伯。
Edna Turnblad: Penny,get home before your mother shoots you.
埃德娜·特布萊德:彭妮,在你媽媽打算開槍打你之前,快回家。
Velma Von Tussle: Amber! Save your personal life for the camera,sweetie! Oh,shiny!
維爾瑪·馮·塔塞爾:艾姆伯!親愛的!鏡頭能夠拯救你的生活,會把你的生活照得更亮!
Motormouth Maybelle: [to Tracy and Penny] I'm warning you. You two will be in for a whole lotta ugly.
Penny Pingleton: Oh,so you've met my mom.
摩特莫絲·梅貝爾(對特蕾西和彭妮說):我警告你們倆,你們在這裡只會得到難堪。
彭妮·平格頓:哦,你肯定已經見過我的媽媽了。
Link Larkin: [to Tracy] I think knowing you is the start of a pretty big adventure.
林克·拉金(對特蕾西說):我想知道,你也許是一個非常大的計劃的開始。
Velma Von Tussle: [to Edna,about Tracy] Tracy certainly has redefined our standards
Amber Von Tussel: That's for sure.
維爾瑪·馮·塔塞爾(對埃德娜說):特蕾西的確已經重新定義了我們的審美標準。
艾姆伯·馮·塔塞爾:確實是這樣。
Prudy Pingleton: Soon you'll be in jail,fighting the whores for cigarettes!
普魯迪·平格頓:很快,你就會坐牢,和被關在那裡的妓女為了搶香煙而打仗。
Motormouth Maybelle: [after demonstrating a dance] That's the way you do it!
摩特莫絲·梅貝爾(跳完了用來示範的舞蹈之後):你就照著這樣做!

原聲大碟


⒈"GOOD MORNING BALTIMORE" - Nikki Blonsky
⒉"THE NICEST KIDS IN TOWN" - James Marsden
⒊"IT TAKES TWO" - Zac Efron
⒋"(THE LEGEND OF) MISS BALTIMORE CRABS" - Michelle Pfeiffer
⒌"I CAN HEAR THE BELLS" - Nikki Blonsky
⒍"LADIES' CHOICE" - Zac Efron
⒎"THE NEW GIRL IN TOWN" - Brittany Snow
⒏"WELCOME TO THE 60's" - Nikki Blonsky & John Travolta
⒐"RUN AND TELL THAT" - Elijah Kelley
⒑"BIG,BLONDE & BEAUTIFUL" - Queen Latifah
⒒"BIG,BLONDE & BEAUTIFUL reprise" - John Travolta & Michelle Pfeiffer
⒓"(YOU'RE) TIMELESS TO ME" - John Travolta & Christopher Walken
⒔"I KNOW WHERE I'VE BEEN" - Queen Latifah
⒕"WITHOUT LOVE" - Zac Efron,Nikki Blonsky,Elijah Kelley & Amanda Bynes
⒖"(IT'S) HAIRSPRAY" - James Marsden
⒗"YOU CAN'T STOP THE BEAT" - Nikki Blonsky,Zac Efron,Amanda Bynes,
⒘"COME SO FAR (GOT SO FAR TO GO)" - Queen Latifah,Nikki Blonsky,Zac
⒙"COOTIES" - Aimee Allen
⒚"MAMA,I'M A BIG GIRL NOW" - Nikki Blonsky,Marissa Jaret Winokur & Rikki L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