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日落大道的結果 展開
- 1950年比利·懷爾德執導電影
- 2015年梁博演唱歌曲
-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街道
日落大道
1950年比利·懷爾德執導電影
《日落大道》是由比利·懷爾德執導,葛洛麗亞·斯旺森、威廉·霍爾登等主演的劇情片。該片於1950年8月10日在美國上映。
該片以好萊塢從默片時代過渡到有聲片時代為背景,講述了一位自戀的女明星因無法接受情夫背叛自己,於是將情夫殺死的故事。1981年,該片獲得第2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改編劇本、第8屆美國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影片等獎項。
《日落大道》劇照
後來他們二人都被對方所吸引。伊利斯對大導演馬克斯作若瑪的管家侍候若瑪大為不解。劇本完成後,為了要把這本劇本送給老朋友沙利路比德導演,若瑪帶了伊利斯,叫馬克斯開車到攝影場。這位導演只對這部老爺車感興趣,並不喜歡若瑪的劇本,馬克斯和伊利斯都不敢把真像告訴若瑪。
這時伊利斯對在攝影場劇本部工作的貝蒂一見鍾情,若瑪知道這件事後決意要破壞他們的感情,伊利斯非常生氣,將所有事情的真像都揭露了。若瑪失去了返銀幕的幻想,追上正想離開這間大屋的伊利斯,開槍射死了他。
這部電影是比利.威爾德所導演的,他叫巨名的導演修特勒海姆和大明星參孫主演,用冷酷的眼光砌底描寫妄執人心醜陋的一面,是一部具有獨特風格的作品。
演員表
角色名 | 演員名 | 配音 | 備註 |
---|---|---|---|
Norma Desmond | 葛洛麗亞·斯旺森 | ||
Joe Gillis | 威廉·霍爾登 | ||
Betty Schaefer | 南希·奧爾森 | ||
Max Von Mayerling | 埃里克·馮·施特羅.. | ||
Anna Q. Nilsson | 安娜·Q 尼爾松 | ||
Courtier (uncredited) | 格特魯德·阿斯特 | ||
Sheldrake | Fred Clark | ||
Morino | Lloyd Gough | ||
Artie Green | 傑克·韋伯 | ||
Undertaker | Franklyn Farnum | ||
st Finance Man (as Larry Blake) | Larry J. Blake | ||
nd Finance Man | Charles Dayton | ||
Cecil B. DeMille (as Cecil B. De Mille) | 塞西爾·B·戴米爾 | ||
Hedda Hopper | 赫達·霍珀 |
職員表
總導演 | 比利·懷爾德 |
---|---|
製作人 | Charles Brackett |
副導演 | Charles C. Coleman,Gerd Oswald |
美術設計 | Hans Dreier,John Meehan |
造型設計 | Wally Westmore,Nellie Manley,Karl Silvera,Frank Thayer,Vera Tomei |
編劇 | 比利·懷爾德,Charles Brackett,D.M. Marshman Jr. |
服裝設計 | 伊迪絲·海德 |
攝影 | John F. Seitz |
配樂 | 弗朗茨·沃克斯曼 |
剪輯 | Arthur P. Schmidt |
布景師 | Sam Comer,Ray Moyer |
角色介紹
諾瑪
演員葛洛麗亞·斯旺森
過氣演員,人老珠黃。她在默片時代曾經獲得萬千寵愛,然而隨著有聲片時代的到來,她誇張的表演讓她被淘汰和遺忘了。在與世隔絕的豪宅里,她固守著對電影的痴迷,以為自己仍是顛倒眾生的莎樂美公主。後來,她遇到了編劇喬·吉利斯。她不僅給喬·吉利斯提供舒適的環境寫作,還慢慢的傾心於他。
喬·吉利斯
演員威廉·霍爾登
沒落編劇。他在失業以後逃到了默片時代的大明星諾瑪的大屋內。受諾瑪的委託,他開始修改一個叫《莎樂美》的劇本,從而開始了他的劇作家生活。然而,當得知諾瑪要破壞他與貝蒂的感情后,他一氣之下把所有事情的真相都揭露了。
馬克思
演員埃立克·馮·斯特勞亨
諾瑪的管家和好友。他與過氣演員諾瑪一起居住在一所荒廢的豪宅里。他開車把喬·吉利斯送到攝影場,卻得知導演不喜歡諾瑪的劇本。然而,他卻不敢把這件事的真相告訴諾瑪。
貝蒂·謝弗
演員 南希·奧爾森
外表美麗的女子,在攝影場劇本部工作。她與編劇喬·吉利斯一起謀划劇本,兩人之間的感情更是打得火熱。後來,女明星諾瑪識圖破壞她與喬·吉利斯之間的感情。
曲目名稱 |
---|
Prelude |
Money Trouble |
Chase And Mansion |
The Organ Grinder |
A Curious Collaboration |
Norma's Gallery |
Afternoon Outings |
Dramatic Chord |
After Auld Lang Syne |
Parading To Paramount |
Interview With Demille |
Demille's Compassion |
The Studio Stroll |
Farewell |
The Comeback |
Sunset Boulevard Cast |
Toccata And Fugue In D Minor |
La Cumparsita |
Diane |
Charmaine |
Auld Lang Syne |
Main Title |
日落大道,洛杉磯最著名的街道,最早的好萊塢片廠建在這裡,1920年代以後那些風華絕代的男人女人們定居在這裡,珠環翠繞,流光溢彩。而《日落大道》的故事,開始於死人的講述,開場,屍體浮在游泳池裡,死者的畫外音響起,幽靈飄蕩的氛圍成了冰冷的反諷。編劇的鬼魂回憶他生前的平庸不得志,曾經,他願以多大的代價來換一個好故事——青春、道德和靈魂都可以淪喪,而這魔鬼交易最後的籌碼,是他的命。日落大道,美好的字面背後更有暗黑陰冷的角落:鬼氣森森的大宅,被遺忘的默片巨星,泯然眾人的小編劇,出賣,沉淪,佔有,謊言,背叛,情殺,不瘋魔不成活。
電影里的女主角諾曼·戴斯蒙德,默片時代的巨星,曾經風華絕代,萬千寵愛,隨著有聲片時代的到來,她誇張的表演成了多餘的,她被淘汰,被遺忘,而在與世隔絕的豪宅里,人老珠黃的女子固守著對電影的痴迷,以為自己仍是顛倒眾生的莎樂美公主。扮演戴斯蒙德的葛洛利亞·斯萬森,1920年代的默片女王,曾經萬人空巷爭看她的新片,每周收到的影迷來信以數萬計。當青春逝去,在風起雲湧的變革中,葛洛利亞激流勇退,東遷紐約。懷爾德找她演《日落大道》時,她結束第五段婚姻,重回好萊塢,物是人非,看朱成碧,西岸眾人“笑問客從何處來”。男主角喬,一個從來不曾有機會在好萊塢粉墨登場的編劇,沒有人為他的故事埋單,這樣的年輕人是好萊塢一將功成腳下的萬千枯骨。扮演喬的威廉·霍爾登在那之前碌碌無名,唯一有些影響的角色是11年前的處女作《黃金男孩》,11年的沉默在好萊塢足夠活埋一個演員。
1950年,在派拉蒙公司的《日落大道》看片會上,也有一位大佬勃然大怒,他是美高梅總裁梅耶,他說:“懷爾德玷污了這個城市!這裡養育了他,他卻如此報答!”對他來說,這電影對他一手創造的黃金好萊塢(1930年、1940年代)是最惡毒的中傷。而現實以更出人意料的軌跡延續:憤世嫉俗的《日落大道》上映,一年後,梅耶被迫下台,這個締造了好萊塢最輝煌年代的王牌製片人也難逃被淘汰的命運。
製作公司 | 派拉蒙影業公司[美國] 派拉蒙影業公司[美國](1950) (USA) (theatrical) 派拉蒙家庭視頻公司[美國](2002) (USA) (DVD)/(????) (USA) (VHS)/(2006) (USA) (DVD) Paramount Filmes do Brasil[巴西](2003) (Brazil) (DVD) Paramount Home Entertainment (Spain) S.L.[西班牙](2003) (Spain) (DVD) Paramount Home Entertainment[德國](2003) (Germany) (DVD) BFI (Collections)[英國] CIC-Taft Home Video[澳大利亞](????) (Australia) (VHS) Facets Video[美國](????) (USA) (DVD) NBC電視台[美國](196?) (USA) (TV) Epoca[阿根廷](Argentina) (DVD)/(Argentina) (VHS) Yleisradio (YLE)[芬蘭](1971) (Finland) (TV) Finnkino Oy[芬蘭](2003) (Finland) (DVD) Nelonen[芬蘭](2008) (Finland) (TV) Mainostelevisio (MTV)[芬蘭](1985) (Finland) (TV) (as MTV1) Paramount Home Entertainment[美國](2006) (USA) (DVD) TV(1992) (Finland) (TV) Paramount Home Video(2002) (Canada) (DVD) Paramount-Films(1951) (Finland) (theatrical) Nutopia Entertainment(2011) (Greece) (theatrical) (re-release) Paramount Films(1951) (Netherlands) (theatrical) Central Motion Picture Exchange(1951) (Japan) (theatrical) Eye Film Instituut(2014) (Netherlands) (theatrical) (digitally restored version) Paramount Pictures(1951) (Argentina) (theatrical) |
時間 | 國家 |
---|---|
1950年8月10日 | 美國 |
1950年8月17日 | 英國 |
1950年9月29日 | 澳大利亞 |
1950年12月20日 | 瑞典 |
1951年1月12日 | 芬蘭 |
1951年1月25日 | 丹麥 |
1951年3月29日 | 義大利 |
1951年4月7日 | 西德 |
1951年4月18日 | 法國 |
1951年5月11日 | 葡萄牙 |
1951年6月18日 | 烏拉圭 |
1951年9月28日 | 奧地利 |
1951年10月28日 | 日本 |
1951年11月1日 | 阿根廷 |
1990年8月26日 | 東德 |
2006年12月27日 | 法國 |
2011年6月30日 | 俄羅斯 |
2011年6月30日 | 希臘 |
時間 | 獎項簡稱 | 獎項全稱 | 獲獎方 | 所獲獎項 | 結果 |
---|---|---|---|---|---|
1951年 | 奧斯卡金像獎 | 第23屆奧斯卡金像獎 | Charles Brackett、比利·懷爾德 | 最佳改編劇本 | 獲獎 |
第23屆奧斯卡金像獎 | Hans Dreier、John Meehan | 最佳藝術指導(黑白) | |||
第23屆奧斯卡金像獎 | 弗朗茨·沃克斯曼 | 最佳配樂 | |||
第23屆奧斯卡金像獎 | 《日落大道》 | 最佳影片 | 提名 | ||
第23屆奧斯卡金像獎 | 威廉·霍爾登 | 最佳男主角 | |||
第23屆奧斯卡金像獎 | 葛洛麗亞·斯旺森 | 最佳女主角 | |||
第2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 埃立克·馮·斯特勞亨 | 最佳男配角 | |||
第23屆奧斯卡金像獎 | 南希·奧爾森 | 最佳女配角 | |||
第23屆奧斯卡金像獎 | 比利·懷爾德 | 最佳導演 | |||
第23屆奧斯卡金像獎 | John F. Seitz | 最佳攝影(黑白) | |||
第23屆奧斯卡金像獎 | Arthur P. Schmidt | 最佳電影剪輯 | |||
金球獎 | 第8屆美國金球獎劇情類 | 葛洛麗亞·斯旺森 | 最佳女主角 | 獲獎 | |
第8屆美國金球獎劇情類 | 《日落大道》 | 最佳影片 | |||
第8屆美國金球獎 | 比利·懷爾德 | 最佳導演 | |||
第8屆美國金球獎 | 弗朗茨·沃克斯曼 | 最佳電影配樂 | |||
第8屆美國金球獎 | 埃立克·馮·斯特勞亨 | 最佳男配角 | 提名 | ||
第8屆美國金球獎 | Charles Brackett、比利·懷爾德 | 最佳編劇 | |||
第8屆美國金球獎) | John F. Seitz | 最佳攝影(黑白) | |||
2020年 | 長春電影節 | 長春電影節 | 《日落大道》 | “百年經典 4K修復”單元 | 獲獎 |
《日落大道》是最優秀的黑色電影之一,它以冷酷的眼光反映了好萊塢在經歷繁榮過後所滋生的負罪感。無論是製作者賦予影片形式上的創意,還是關於衰老和成功的主題所折射出來的深度,《日落大道》都挖掘了黑色類型影片在這兩方面最本質的特色。首先,影片採取了由一個已死角色講述其過去的方式來構架整個故事。對於《日落大道》劇照片中撲朔迷離的謀殺案來說,相比傳統探案片中的抽絲剝繭,聽一個被害者親口講述殺人事件的始末顯然是一種獨特的嘗試。那種膠著在客觀敘述與個人情緒之中的敘述口吻,以及獨立於上帝視角與當事人視角之外的另一種視角,都讓《日落大道》在它本身就富有玄機的情節背後平添了一種神秘感。此外,這種弔詭的手法也為影片帶來了黑色幽默的效果。(《東方電影》評)
在《日落大道》中,畫外音都來自那具漂浮在游泳池的屍體。由於畫外音的內容和語氣是以一種冷眼旁觀的態度來評論,因此它讓觀眾產生了第三人稱的印象。在劇情發展的大部分時間裡,第一人稱的內心獨白不僅與劇情緊緊相關,而且充滿了情感糾結的心理活動。畫外音的出現不僅造成一種自我精神分析與內省的效果,還讓觀眾得以輕易進入角色的內心世界,並大大深化了影片的內涵。此外,影片通過同一個敘述者的聲音在第三人稱旁白和第一人稱獨白之間的轉換,形成了一種巨大的諷刺感。(《電影文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