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敏

山東落子演員

張青敏,男,山東落子演員,山東落子最年輕的嫡系傳人。作為落子第十八代傳人,16歲拜當時落子王代永慶為師,張青敏勤奮刻苦,又具備落子演唱天賦,深得師愛,盡得師傳,很快就學有所成。學成后的張清敏開始了行走江湖,常年活動於魯西南、魯南、皖北、蘇北等地區,這一唱就是31年。張清敏在落子表演上集各曲種之長,取各派之精,對落子這一傳統劇種不斷改革創新。在唱法唱腔上,改過去四平八穩的輕口聲落子為現在高平聲落子,明確分出高音、低音、截音,突出連口、喝、斷、詞、疾唱法。張青敏勇於創新,創作出了新穎表現形式-對口落子。

2018年5月,被評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個人介紹


張青敏,男,1961年生,山東省金鄉縣司馬鎮人,16歲棄學拜代延慶為師。18歲藝成之後,常年在魯西南、皖北、蘇北等地流動演唱。2007年11月在濟南電視台舉辦的“曲山藝海震江湖”比賽中獲最具表現力獎;2008年4月獲山東省廣電局等單位舉辦的地方文藝大賽最具活力獎。2007年被濟寧市批准為落子市級傳承人。2011年被評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山東落子項目傳承人。
在表演手法上,也突出了荷葉竹板的配合,增強了演出效果。演出過程中在琢磨一些技巧,他把這個鑔能拋起來,單手拋起,再用拇指接住,能把(鑔)敲得轉圈,這個板能打成碎板、整板、還有好多花板。多次表演過《英烈傳》、《雙鞭記》、《馬踏歸德府》、《粉妝樓》、《小八義》、《施公周庭傳》、《十把串金扇》等經典名作,他還結合時代的發展,自編自演了《張老漢講稅法》、《陶淵明司馬游》、《計劃生育頌》、《誇大蒜》等一系列歌頌黨的政策、歌頌蒜鄉的節目,使魯西南落子得到進一步發揚光大。
張敏表演的節目多次在省、市、縣演出中獲獎,先後被授予金鄉縣民間藝術家、濟寧市民間藝術家,為了表彰張清敏在曲藝方面做出的貢獻,又被授予金鄉縣優秀民間藝術家光榮稱號。
唱山東落子的藝人張青敏是濱州市民的“老熟人”。4年來,張青敏一直堅持亮相胡集書會。多次接受媒體跟蹤採訪。其堅持曲藝的艱辛道路,被多家媒體連載:從街頭藝人到民間藝術家的張青敏。
演出圖片
演出圖片

落子作品


《英烈傳》、《雙鞭記》、《馬踏歸德府》、《粉妝樓》、《小八義》、《施公周庭傳》、《十把串金扇》、《張老漢講稅法》、《陶淵明司馬游》、《計劃生育頌》、《誇大蒜》、《三八二十三》、《姜子牙賣面》等

作品獲獎


《特殊招聘》2013十藝節全國曲藝優秀節目展演
《三八二十三》獲得首屆中國農民文藝會演 豐收獎
《三八二十三》獲得 山東省2008年度“繁榮藝術創作突出貢獻獎”
濟寧市2008年度“繁榮藝術創作突出貢獻獎”
《誇大蒜》 CCTV7匯演
《曲山藝海震江湖》最具表現力獎
《誰不說俺家鄉好》 山東地方文藝曲藝大賽 最佳表現獎

成就榮譽


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山東落子項目
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山東落子項目傳承人
濟寧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山東落子項目傳承人
濟寧市優秀民間藝術家
金鄉縣優秀民間藝術家
2017年12月28日,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
2018年5月,被評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評審意見


通過認真審核張青敏申報材料,綜合考量,認為該申報人:師承脈絡比較清晰,傳承基本有序。較為全面的掌握了本項目的專業技能,在長期的演出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藝術風格,在同行業中業績突出,得到了業內和社會的普遍認可,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和影響力,是山東落子藝術的中堅力量。同時該申報人還熱衷於本項目的研究和傳承,有較高的自覺性,在傳承發展培養後代傳承人方面成績突出。經評審,認為該申報人基本符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評審標準,同意推薦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