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補血湯

當歸補血湯

當歸補血湯,中醫方劑名。為補益劑,具有補血之功效。主治血虛陽浮發熱證。肌熱面紅,煩渴欲飲,脈洪大而虛,重按無力。亦治婦人經期、產後血虛發熱頭痛;或瘡瘍潰后,久不癒合者。臨床常用於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等心血瘀阻者;婦人經期、產後發熱等血虛陽浮者;各種貧血、過敏性紫癜等血虛有熱者。

做法


做法一

用料
食材用量
烏雞4塊
當歸2塊
黨參4條
黃芪10g
紅棗3顆
枸杞5g
2塊
詳細步驟
步驟圖片說明
步驟一
步驟一
步驟一
準備以圖材料
步驟二
步驟二
步驟二
烏雞先去雞皮,放入溫水中飛飛水,記得溫水中放入2片姜和少許料酒,這樣可以去掉肉料的腥味,也令燉湯更清甜
步驟三
步驟三
步驟三
飛水后的烏雞,再用清水清洗一下,去掉表面的浮物和血絲,記得飛水要用溫水,不能用熱水,用熱水焯的話,由於肌肉在高溫下迅速收縮,且蛋白質凝結。會將血水封存在肉裡面。導致腥味難除。
步驟四
步驟四
步驟四
烏雞處理后,藥材也要清洗再浸泡3分鐘,紅棗記得去核,如果帶核燉,會比較燥熱,因為是兩個人喝,我放了4碗水,燉2個小時,燉好后就可以下鹽喝湯了

做法二

用料
食材用量
當歸15g
土雞蛋100g
紅糖30g
詳細步驟
說明
1.當歸用水泡10分鐘,再用牙刷輕輕刷洗乾淨,切成薄片。
2.把切好的當歸片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開後轉中小火煮15分鐘。
3.雞蛋放入鍋中,加沒過雞蛋的冷水中火煮開至熟。
4.取出,用冷水泡浸一下,剝去雞蛋殼,並用叉子在蛋白的表面扎一下。
5.把剝好的雞蛋放入當歸水中,調大火,煮開後轉中小火繼續煮10分鐘左右。
6.加入紅糖,煮至糖溶即可。

做法三

用料
食材用量
烏雞一小隻
當歸(孕婦禁用)半根
適量
草果一顆
白寇(香砂)一顆
紅棗三顆
枸杞少量
詳細步驟
步驟圖片說明
步驟一
步驟一
步驟一
處理好的烏雞放開水鍋里煮一會,炒掉血水,趁水滾開的時候涮乾淨夾起來備用。(我一般使用這種方法,因為焯水過程中產生很多浮沫,如果只是濾起來也很難清洗乾淨)
步驟二
步驟二
步驟二
準備好當歸,草果和白寇把裡面的籽兒弄出來只留殼,拍一塊姜備用。 (棗&枸杞 隨意,不想放的可以不放)
步驟三
步驟三
步驟三
把弄好的雞塊轉移到燉鍋裡面,加足量的水,然後把準備好的草果皮、白寇皮和姜放下去,大夥燉開轉中小火,且燉著它。 半小時后把當歸扔下去 小伙繼續燉。
步驟四
步驟四
步驟四
一小時后,扔紅兩個棗下去(棗可以不放,放也不能放多了,會有甜味,反正我不喜歡),加點鹽 繼續小伙燉,這時候湯已經有點濃了。
步驟五
步驟五
步驟五
再燉一下,然後嘗一口,你感覺湯的濃度已經達到你想要的,撒幾顆枸杞就可以出鍋享用啦!

歌訣


當歸補血君黃芪,芪歸用量五比一,補氣生血代表劑,血虛發熱此方宜。

組成


黃芪、當歸。

用量


黃芪30g,當歸6g。

用法


以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空腹時溫服。

功用


補氣生血。

主治


血虛陽浮發熱證。肌熱面紅,煩渴欲飲,脈洪大而虛,重按無力。亦治婦人經期、產後血虛發熱頭痛;或瘡瘍潰后,久不癒合者。

方義


本證多由勞倦內傷,血虛氣弱,陽氣浮越所致,治療以補氣生血為主。血虛氣弱,陰不維陽,故肌熱面赤、煩渴引飲,此種煩渴,常時煩時止,渴喜熱飲;脈洪大而虛、重按無力,是血虛氣弱,陽氣浮越之象。方中重用黃芪,其用量五倍於當歸,用意有二:一是滋陰補血固里不及,陽氣外亡,故重用黃芪補氣而專固肌表;一是有形之血生於無形之氣,故用黃芪大補脾肺之氣,以資化源,使氣旺血生。配以少量當歸養血和營,則浮陽秘斂,陽生陰長,氣旺血生,虛熱自退。至於婦人經期、產後血虛發熱頭痛,取其益氣養血而退熱。瘡瘍潰后,久不癒合,用本方補氣養血,扶正托毒,有利於生肌收口。

配伍特點


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應當急固,有形之血生於無形之氣,補氣生血,故黃芪用量倍於當歸(黃芪與當歸用量5:1);黃芪大補肺脾之氣,以滋生化之源;當歸養血合營。

運用


本方用於血虛陽虛發熱證,臨床應用以肌熱面紅,煩渴欲飲,脈洪大而虛,重按無力為辨證要點。

加減化裁


若婦女經期,或產後感冒發熱頭痛者,加蔥白、豆豉、生薑、大棗以疏風解表;若瘡瘍久潰不愈,氣血兩虛而又餘毒未盡者,可加金銀花、甘草以清熱解毒;若血虛氣弱出血不止者,可加煅龍骨、阿膠、山茱萸以固澀止血。

禁忌


陰虛內熱證禁用。

重要文獻摘要


1、吳昆《醫方考》卷3:“血實則身涼,血虛則身熱。或以飢困勞役,虛其陰血,則陽獨治,故令肌熱、目赤、面紅、煩渴引飲。此證純象傷寒白虎湯之證,但脈大而虛,非大而長,為可辨爾。《內經》所謂脈虛血虛是也。當歸味厚,為陰中之陰,故能養血;而黃芪則味甘補氣者也,今黃芪多於當歸數倍,而曰補血湯者,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於無形之氣故也。《內經》曰:‘陽生陰長’,是之謂爾。”
2、《內外傷辨惑論》卷中:“治肌熱,燥熱,口渴引飲,目赤面紅,晝夜不息,其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內經》曰脈虛血虛,又雲血虛發熱證象白虎,惟脈不長實有辨耳,誤服白虎湯必死。此病得之於飢困勞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