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構函數

析構函數

析構函數(destructor) 與構造函數相反,當對象結束其生命周期,如對象所在的函數已調用完畢時,系統自動執行析構函數。析構函數往往用來做“清理善後”的工作(例如在建立對象時用new開闢了一片內存空間,delete會自動調用析構函數后釋放內存)。

函數介紹


與構造函數相反,當對象結束其生命周期,如對象所在的函數已調用完畢時,系統會自動執行析構函數。以C++語言為例:析構函數名也應與類名相同,只是在函數名前面加一個位取反符~,例如~stud( ),以區別於構造函數。它不能帶任何參數,也沒有返回值(包括void類型)。只能有一個析構函數,不能重載。如果用戶沒有編寫析構函數,編譯系統會自動生成一個預設的析構函數(即使自定義了析構函數,編譯器也總是會為我們合成一個析構函數,並且如果自定義了析構函數,編譯器在執行時會先調用自定義的析構函數再調用合成的析構函數),它也不進行任何操作。所以許多簡單的類中沒有用顯式的析構函數。

函數定義


C++當中的析構函數格式如下:
如以下定義是合法的:
當程序中沒有析構函數時,系統會自動生成以下析構函數:
<類名>::~<類名>(){},即不執行任何操作。

作用


析構函數
析構函數
下面通過一個例子來說明一下析構函數的作用:
最後輸出:
析構函數被調用。
cin.get() 表示從鍵盤讀入一個字元,為了讓我們能夠看得清楚結果。當然,析構函數也可以顯式的調用,如(*t).~T(); 也是合法的。

程序實例


c++語言程序

包含構造函數和析構函數的C++程序。
把類的聲明放在main函數之前,它的作用域是全局的。這樣做可以使main函數更簡練一些。在main函數中定義了兩個對象並且給出了初值,然後輸出兩個學生的數據。當主函數結束時調用析構函數,輸出stud has been destructe!。值得注意的是,真正實用的析構函數一般是不含有輸出信息的。
在本程序中,成員函數是在類中定義的,如果成員函數的數目很多以及函數的長度很長,類的聲明就會佔很大的篇幅,不利於閱讀程序。而且為了隱藏實現,一般是有必要將類的聲明和實現(具體方法代碼)分開編寫的,這也是一個良好的編程習慣。即可以在類的外面定義成員函數,而在類中只用函數的原型作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