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航空醫學研究所

三級甲等醫學研究所

空軍航空醫學研究所,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醫學訓練、健康鑒定為一體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是北京市首批醫療保險定點醫院、第四軍醫大學教學醫院、北京市狂犬病免疫預防定點醫院。

醫院簡介


2006年1月更名為空軍航空醫學研究所,是國內唯一從事航空醫學理論與應用研究,實施飛行人員醫療康復、航空生理心理訓練的醫學科研單位,北京市衛生先進單位海淀區婦幼保健和性疾病工作先進單位空軍計劃生育優生優育以及濕疣皰疹技術指導中心。累計開展科研課題700餘項,獲國家、軍隊科技進步獎 362項,其中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以上高等級成果88項,國家發明獎7項。

歷史沿革


1954 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後方勤務學校航空醫學研究所成立。建所初期,以教學培訓為主。隨後開展了高空飛行衛生保障、加壓供氧醫學研究和高空缺氧耐力、耳氣壓機能的體檢工作。1960年3月,改稱空軍第四研究所。1964年,建造了大型金屬低壓艙和爆炸減壓艙。1970年,開始利用載人離心機進行抗荷研究和飛行員的選拔訓練。1986年,自行研製了高溫低壓艙。1993年,航空生理實驗室成為軍隊醫學重點實驗室。2004年8月,改稱空軍航空醫學研究所。2005年7月,開始利用新型載人離心機進行抗荷研究和高性能戰鬥機飛行員的選拔訓練及健康鑒定。編輯出版有《航空軍醫》《中華航空航天醫學雜誌》

科室設置


空軍航空醫學研究所編設科技訓練部、政治部、管理處,下設衛生勤務、飛行人員健康鑒定、航空救生、高空生理、加速度生理、航空心理工效、航空衛生裝備、航空醫學信息等研究室,以及航空醫學工程研究中心,航醫訓練隊和載人離心機醫學訓練基地。

研究團隊


研究所現有醫學科研人員300餘名,臨床醫學技術人員600餘名,其中著名生物醫學工程專家俞夢孫主任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空軍首席專家、博士生導師。

學術研究


①飛行學員的醫學、心理學選拔方法和標準,以及飛行人員的健康鑒定方法和標準。②航空環境因素和航空生物動力學因素對人體的影響,以及飛行人員供氧、抗荷、救生裝備生理衛生學要求。③飛行勞動負荷特點、評定方法和保障措施。④航空營養衛生學調查和飛行人員營養衛生標準。⑤軍事航空工效學和航空生物醫學工程。⑥飛行事故的醫學調查研究。⑦空軍衛生勤務和衛生防護。⑧航空衛勤保障專用設備的研製。

文化傳統


使命在肩傳薪火,浩歌同礪赤子忱。7月1日下午,空軍航空醫學研究所隆重舉行學習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先進事迹報告暨七一表彰大會,這是航空醫學研究所黨委充分發揮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建所育人作用,引導全所官兵牢固樹立獻身科研的價值取向、矢志航空醫學科研的價值追求,而組織的深化主題教育活動。
報告會現場,“在為祖國傳統醫學事業奮鬥中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中醫針灸專家黃曉潔、“用智慧和汗水為飛行安全插上科學的翅膀”的航空醫學專家賈宏博、“價值,在真誠服務中升華”的軍務參謀宋金亮、“獻身使命,無怨無悔,勇做航空醫學科學試驗的‘探路者’”的一級士官王葛同、“最普通的士兵給予我最深切的感動”的航空心理專家萬憬等5名同志從不同角度暢談了自己的工作體會和感想,介紹了他們堅定理想信念,立足本職崗位,勤奮紮實工作,崗位建功立業的先進事迹,贏得了陣陣掌聲,深深震撼了官兵們的心靈。
近年來,該所黨委在全所廣泛開展學習實踐活動,用身邊典型引導官兵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努力打造研究所文化品牌,強化用特色文化引導人、培育人、塑造人。他們請老紅軍講述光榮戰史、利用駐地紅色資源“學習英雄、緬懷先烈”、舉辦“軍歌嘹亮,頌祖國”歌詠比賽、開展“最佳黨日”評比系列活動,有效激發了官兵不辱使命、奮發成才、崗位建功的學習工作熱情,為研究所科學發展注入了強大精神動力。
前不久,該所航衛保障專家組,奔赴空軍所有建制航空兵團,成功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防飛行錯覺安全教育巡迴講課,是空軍建軍以來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受訓人員最多的專門針對降低和防止飛行錯覺事故進行的專題安全教育。今年5月,該所心理專家武國城教授,穿越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行程5200多公里,對22各基層單位1300餘人,進行了“走邊關心理疏導服務”,官兵反響很大,深受官兵歡迎。此外,該所張信民同志作為國慶首都閱兵空中梯隊指揮部訓練指導組成員,到參加受閱的空軍、海軍和陸軍進行了巡迴宣講教育,使部隊增加了對閱兵工作的感性認識和理性知識,提高了完成任務的信心和決心。
目前,該所正以科研條件建設為契機,大力開展“將信念融入使命,以素質鑄就榮譽”主題實踐活動,構建“地位突出、特色鮮明、科研躍升、訓練規範、人才輩出、環境和諧”航空醫學科研保障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