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明經

符明經

徠符明經,又名符文光,1901年6月出生於海南瓊東縣(今瓊海市)大路鎮角塘村的一戶貧農家庭。1908年,符明經進入本地私塾學習,1911年考入美容精美學堂,1916年在大路初等小學讀書。由於家境清貧,符明經上學時斷時續,但他很勤奮,除了白天用功學習外,還秉燭夜讀。

成長曆程


1920年秋,符明經考進瓊東縣立一高小學。楊善集到該校任校長后,在學習和思想上指導和幫助 符明經,還引導 符明經結識了進步人士、瓊東縣民選縣長王大鵬。符明經的思想漸趨進步。1922年春,反動勢力企圖煽動學潮反對楊善集,符明經發動進步同學支持楊善集,平息了學潮。1923年秋,符明經考入廣東省立第六師範學校,他如饑似渴地閱讀進步書刊,接近進步人士,參加各種進步活動,經常寫文章,出牆報,宣傳新思想、新文化,破除封建迷信,參加遊行示威,反對軍閥和帝國主義。1925年冬,符明經加入了共青團,與雷永業、林樹芹等負責六師共青團支部的工作,組織同學們印刷革命傳單,張貼標語,參加聲援“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鬥爭。1926年夏,符明經成為一名中共黨員。同年秋,符明經從六師畢業后,受中共瓊崖地委委派,到瓊崖仲愷農工學校附設的高小班任教,並與陳世珍、李修獻等負責指導瓊崖東路(包括瓊東、樂會、萬寧、陵水等縣)的共青團組織活動。11月,符明經等共產黨人發動和領導了十三中“擇師”學潮,把反動校長張韜趕下了台。
1927年4月22日,國民黨瓊崖反動當局發動反革命事變,事變前幾小時,瓊崖地委按照中共廣東區委的指示,發出緊急撤退的通知。當天,符明經正在海口,獲悉國民黨右派正在海口、府城相繼進行大搜捕,立即從府城趕到嘉積,安排瓊崖仲愷農工學校的領導同志迅速轉移,同時通知瓊東、樂會、萬寧、陵水等縣農訓所學員和農民武裝人員儘快撤回鄉村,伺機行動,從而保存了瓊崖東路的革命力量。
為了揭穿國民黨反動派的陰謀,堅定群眾的信心,符明經於1972年4月25日印發了《敬告全縣人民書》,揭露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的罪行。他還在瓊東四區一帶秘密收集民間槍支,組織武裝隊伍,為以革命的武裝反擊反革命屠殺做好準備。

任職經歷


1927年6月,中共瓊崖地委在樂會四區寶墩村召開緊急會議,中共廣東省委特派員楊善集在會上傳達了省委的重要指示。會議就組織、宣傳、群眾、武裝等問題作了決議,要求迅速恢復農村工作,組織革命武裝反擊反革命的白色恐怖。符明經積極參加了中共瓊東縣委的組建工作。11月,在瓊崖特委第一次擴大會議上,符明經當選為特委委員。
1928年3月,國民黨第十一軍第十師師長蔡廷鍇率部“圍剿”瓊崖紅軍,由於敵強我弱和紅軍戰略戰術的錯誤,瓊崖反“圍剿”鬥爭受挫,瓊東革命根據地遭到破壞。7月,瓊東縣委進行調整,符明經任組織委員。同年底,瓊崖蘇維埃政府機關和紅軍在王文明的領導下,轉移到定安縣的母瑞山區,建立革命根據地。符明經受王文明的委派,同瓊東縣委書記馮世江等留在瓊東縣的珍寨、里文和長坡的沙浦嶺、彬村山一帶堅持潛伏活動,逐步把瓊東縣被破壞的黨組織和群眾組織恢復起來。艱苦的歲月使 符明經徠的革命意志更加堅強,他自編了許多革命民歌教給群眾傳唱,以鼓舞大家的鬥志。如“一更鼓,月朦朧,賊軍放槍響隆隆,我和媽,走入山,悄悄藏……三更鼓,月斜西,歡迎紅軍她到來,大喊衝鋒和繳械,殺的殺來宰的宰。”這些民歌至今仍為革命老區人民廣為傳頌。
1929年7月,特委領導機關在海口被破壞。8月中旬,在澄邁縣委書記馮繼周(馮白駒)的提議下,由王文明主持,在定安內洞山召開了各縣代表聯席會議。符明經代表瓊東縣委出席了這次會議。會議總結了特委機關遷入海口兩次遭破壞的教訓,確定黨當前的工作方針是堅持以農村為基地一恢復和發展黨的各級組織和蘇維埃政權,擴大紅色區域,發展壯大紅軍和赤衛隊,建立和發展農村革命根據地,進行土地革命,迎接新的鬥爭高潮。會議決定成立瓊崖臨時特委(后改瓊崖特委),符明經當選為特委委員。符明經會後回到瓊東,認真貫徹執行會議精神,恢復和建立了一批鄉蘇維埃政府,恢復和健全黨和群眾組織,使瓊東縣的革命形勢得到迅速發展。
1930年4月,瓊崖黨的第四次代表大會在母瑞山召開。選舉產生了新的特委領導成員,符明經當選為特委委員。瓊崖特委為了便於指導全瓊鬥爭,七八月,特委、瓊蘇政府機關和紅軍獨立二師師部一起遷駐瓊東縣第四區益平鄉的火相看、平坦等一帶村莊。符明經對這裡的情況十分熟悉,便同瓊崖經濟委員會主任符鎮等一起發動群眾籌糧籌款,借用民房設立消費社、縫紉局、軍械局和紅軍醫院等工作,為解決黨政機關和全體指戰員的給養提供了有利條件。
1931年3月18日至26日,全瓊第三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萬寧四區的加榮村召開。成立了第三屆蘇維埃政府。符明經當選為常務委員會委員長(主席)。當時,全瓊有9個縣先後恢復和建立了縣蘇維埃政府或縣蘇維埃準備委員會。各地還恢復和建立了工會、農會、婦女會等群眾組織,赤衛隊也得到很大發展。蘇區人民響應黨和蘇維埃政府的號召,踴躍開展土地革命,發展生產,支援前線,參加紅軍,蘇區農村呈現一派興旺景象。
1932年8月,國民黨陳濟棠部警衛旅旅長陳漢光率5個多營的兵力,分四路向瓊東四區益平鄉瓊崖黨政軍機關所在地一帶進犯。瓊崖紅軍獨立二師經兩天苦戰,給敵人一定的殺傷后,領導機關和紅一團主力撤往母瑞山區,留一部分紅軍和女子軍特務連在原地開展游擊戰爭,牽制敵人。幾天之後,敵人又集中兵力向母瑞山進攻,並出動飛機狂轟濫炸。在如此殘酷的鬥爭面前,符明經和特委書記馮白駒、瓊蘇政府秘書長王業熹等率領黨政機關及紅軍警衛連100多人與敵周旋,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在敵人的殘酷“圍剿”下,最後僅剩 符明經、馮白駒、王業熹等26人。他們歷盡艱辛,在母瑞山支撐了8個多月,過著大地為床、樹葉為被、野菜為糧的原始生活。直到1933年4月才突圍下山,回到馮白駒的家鄉,與黎民(即李黎明)、馮安全、劉秋菊、朱運澤等瓊文縣委的領導同志會合。
為了重新打開局面,恢復老區,發展新區,1933年9月,符明經、王業熹、李漢、馮安全等被特委派往瓊西南地區開展工作。1934年5月,西南臨時工作委員會成立,符明經任書記。臨委成員分駐昌感、儋縣秘密活動,雖然找到一些從外地疏散而來和在本地潛伏的同志,但是由於新區的群眾基礎薄弱,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局面還是打不開。特委對此很不滿意,並於1935年底,作出了解散西南臨委的決定,同時分別給 符明經、王業熹、李漢、馮安全等開除黨籍、留黨察看、警告等處分。1937年秋,特委派常委黃魂前往瓊西南地區聽取他們的意見,並深入群眾調查研究,發現特委對他們的錯誤過於誇大,經報特委同意取消了對他們的處分。對此,符明經胸懷豁達,對黨毫無怨言,仍積極投入到抗日救亡鬥爭中。
1939年8月後,符明經曾先後任廣東省瓊崖抗日游擊隊獨立總隊第三大隊副官、第八中隊政治指導員、瓊崖抗日公學總務主任。1941年9月,中共瓊東縣委在長安鎮(今長坡鎮)張涌溝坡召開全縣人民代表大會,成立瓊東縣抗日民主政府,符明經當選為縣長。11月,中共瓊崖特委在瓊山縣樹德鄉召開全瓊人民代表大會,成立瓊崖東北區抗日民主政府,馮白駒任主席,符明經等12人為委員。
1945年秋,符明經任瓊山縣民主政府縣長。1946年4月,國民黨四十六軍“清剿”解放區的計劃被粉碎后,又在鄧龍光、張發奎的催促下,再次向解放區發動新的“清剿”。敵軍12個連和文昌、瓊山國民黨游擊大隊共1000餘人包圍了瓊山縣民主政府和抗日新聞社駐地——新馬茄芮山。當時縣府機關共有30人左右,抗日新聞社也有三四十人。在敵人的包圍封鎖下,同志們飲污水,吃生魚、生蝦、生蟹,躺在泥濘中藏身,堅持艱苦鬥爭。6天後,瓊山縣委書記陳說派人潛入茄芮山,提供了敵人的布防情況,縣府人員分為三路突圍,兩路隊伍突圍成功,而 符明經帶領的突圍隊伍卻因地理環境惡劣和敵人追擊,傷亡慘重。符明經在扶救同志渡溝時溺水犧牲,時年4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