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縣彌陀寺
太湖縣彌陀寺
安徽省太湖縣彌陀寺,位於太湖縣西北的彌陀鎮。解放前,彌陀寺既是現在彌陀鎮的地名,又是寺廟名。據《太湖縣誌》載,彌陀寺始建於唐朝貞觀年間(公元627年),后因歷朝戰亂,幾興幾廢。
1942年12月18日中午,桂軍第48軍138師412團3營9連的高射炮隊正在太湖縣彌陀寺附近山頭一陣地上演練。士兵們突然發現一架敵機由東向西飛近陣地,且飛行高度較低。指揮官一聲令下,炮手立即對準目標開炮射擊,這架飛機瞬時被炮彈命中,伴著滾滾濃煙墜毀在不遠的深山裡。令桂軍官兵想像不到的是,被他們擊落的飛機里,乘坐著侵華日軍第11軍司令官(又稱軍團長)兼華中派遣軍指揮官冢田攻大將。這是8年抗戰在中國戰場上被擊斃的職務最高的日本陸軍軍官。因而彌陀寺殿宇被毀於1942年12月25日日軍兵火。規模宏偉的三重佛殿付之一炬。
![太湖縣彌陀寺](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7/8/m78d1c98a95ba141844d4f1812c2b2cd9.jpg)
太湖縣彌陀寺
彌陀寺廟基,相傳為荷葉地,是因為東、南、北三面有千畝圩田,百畝荷塘圍繞。僅西面靠著一座不到十米高的小山坡,此山坡即彌陀烈士陵園所在地。圩田荷塘的外圍,又被兩條大河包抄,兩河匯合於廟前約半公里之處,故彌陀寺有“二龍戲珠”、“玉帶繞寺”之美稱。每當草長鶯飛春和景明之際,河堤上,楊柳依依,荷塘內,荷錢點點,鳶飛魚躍,梨白桃紅,田疇蛙鼓,柳岸煙波;或清秋月朗之夜,荷塘大有“上下天光,一碧萬頃”之大觀。有名的王家塘,就在寺廟右前方距廟只有三十來米,它將是一泓天然的放生池。寺廟的左前方約一公里之處,有一座四百米的大橋,廟前望去,如一道長虹橫跨大河兩岸。寺正前方的朝山,層巒起伏,峰案重重,木魚包、香爐峰,惟妙惟肖。在彌陀寺西南約二公里的黃龍庵,亦是個古剎勝地,山幽水凈,修竹茂林,別有洞天,真有“深山藏古寺”之妙境。向寺廟西南再遠處眺望,可望到全縣最高的山峰——巍巍的桐山。它與名山鐵林寨相望,如兩大巨人盡職盡責地守衛著彌陀寺。彌陀寺四周的文化設施和旅遊景點多數已恢復或正在加緊建設。
![太湖縣彌陀寺](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8/6/m8677364a5c39f15937e4654e8ecff11d.jpg)
太湖縣彌陀寺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落實了宗教政策,彌陀寺於1993年被上級批准修復。當時因資金不濟,未能及時動工,直至今年四月,有覺宏師為首,有黨政關懷,有四眾支助,才有緣動工開發。中國佛教協會和趙朴初會長在修建寺廟的困難時刻,及時來信鼓勵指導,信中告誡我們:“……敬希法師規劃建設好寺院,樹立正知正見、勇猛精進的學風道風,恆順眾生,無有疲厭。”同時中國佛協助資三萬元,朴老個人助資二萬元。目前東寮房已完工,三聖殿也即將告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