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圖

元代謝庭芝創作絹本水墨畫

《竹石圖》是元代畫家謝庭芝創作的絹本水墨畫,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圖繪坡草湖行,疏竹几竿,竹葉下垂,如沐雨露,獨具逸志。筆墨秀健,濃淡相間,湖石造型挺秀,以淡墨勾勒,加以渲染。

畫作內容


此畫右下角畫一塊巨大湖石,上端分開,右邊湖石頂部呈尖角,左側湖石上端較為平緩,湖石上大下小,向左傾斜,湖石后倚石有疏竹兩竿,右側一竿高聳直指,左側一竿向左上伸展,造成右高左低的形勢。翠竹枝葉茂盛。竹葉的濃淡、向背、前後、疏密、左右,俱各有致。畫面下端坡石上有幾株叢竹和幾簇蘭花,新筍數枝破土而出。蘭花莖葉青翠,蘭葉挺拔向外舒展。
畫幅左側有作者自題:“至元五年冬十月仲和”。下鈐“謝中和氏”、“任陽民”印多方。

創作背景


元代畫竹大家有李衍、李士行、吳鎮、柯九思,畫作大多數以水墨為主,此圖作者謝庭芝也擅畫墨竹。可見畫竹成為當時文人必取的題材和技藝。該圖作於至元五年(公元1339年)。

藝術鑒賞


《竹石圖》局部
《竹石圖》局部
此畫結構平中求奇,緊密嚴謹,竹葉的布局疏密有致,毫不紊亂,湖石后的幾株墨竹,竹竿和竹枝線條挺堅,用筆比較實在有力,竹葉畫法繼承宋文同的傳統,濃淡墨一筆而成,“墨深為面,淡為背。”蘭花的莖葉,也用濃淡墨一筆而成:巨大的湖石造型奇特,玲瓏剔透,石的畫法不是用線條勾勒,而是通過濃淡墨的暈染來表現,把湖石的多竅和多層次的奇特形狀一一刻畫出來,充分體現了石質的尖峭和立體感,對蘭、竹起到了烘托的作用。此畫在水墨環境的映襯下,圖中的修竹顯得亭亭立玉,青翠悅目。謝庭芝的畫存世極少,此圖為謝氏墨竹畫中難得的佳作。

歷史傳承


此畫曾經清代收藏家孫承澤收藏。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作者簡介


謝庭芝,字仲和,號雲村,江蘇崑山人,元末人。工詩,擅書畫。尤擅長畫墨竹,亦能畫山水,傳世作品極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