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道腺病

陰道腺病

陰道腺病是少見的婦科疾病。患者發病年齡22~65歲, 以生育期婦女多見。陰道腺病的發生大多與母體在孕期受過非甾體類合成雌激素乙底酚的影響有關以及其他因素引起。多數患者無自覺癥狀。可有陰道分泌物增多、血性分泌物、陰道灼熱感、性交疼痛、接觸性出血或外陰疼痛等癥狀。隱性陰道腺病無自覺癥狀者不需治療,定期隨診即可。癥狀性陰道腺病患者的目前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主要的治療方法有物理治療、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陰道腺病有部分病灶消失,部分未經治療的患者在密切隨訪中病變無明顯進展也未自然消退。陰道腺病引起陰道陰道分泌物增多,疼痛不適,影響生活質量。少部分有惡變發生,預后差。

就診科室


● 婦產科

病因


藥物影響

● 陰道腺病的發生大多與母體在孕期受過非甾體類合成雌激素乙底酚的影響有關。
● 妊娠早期服用此藥物,干擾了胎兒的泌尿生殖竇上皮和副中腎管系統上皮的轉變過程,副中腎管尾端上皮受藥物影響而使部分腺體殘留。到青春期,受到激素、炎症或損傷等的刺激,導致殘留的腺體增生,形成陰道腺病。

其他因素

● 先天因素。當尿生殖竇發育障礙時會造成陰道下段先天發育異常並影響陰道壁細胞發生障礙,合併多種下生殖道發育異常。
● 性激素刺激。
● 陰道正常上皮被某些因素,如化療藥物、激光、產傷等破壞后, 導致內層間質細胞成分和功能破壞。
● 獲得性陰道腺病可能與口服避孕藥有關。

癥狀


● 多數患者無自覺癥狀。
● 可有陰道分泌物增多、血性分泌物、陰道灼熱感、性交疼痛、接觸性出血或外陰疼痛等癥狀。

檢查


● 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可初診,並結合體格檢查、輔助檢查以確診。

體格檢查

● 婦科檢查應重點注意上1/3前壁或陰道穹窿部的黏膜。
● 病變主要表現為陰道壁黏膜紅色顆粒狀、陰道囊腫,個別呈糜爛狀,甚至形成潰瘍,有的呈息肉狀或形成黏膜橫嵴。
● 有時可見宮頸發育不良或宮頸有橫嵴、皺襞或呈雞冠樣突起等畸形表現。

輔助檢查

● 碘染色
● ● 可疑患者可通過碘染色,點狀或片狀的碘不著色區,提示病變範圍以指導進一步檢查。不能單純依靠碘染色篩查。
● 陰道細胞學檢查
● ● 細胞學塗片是檢測陰道腺病的有效方法。
● 陰道鏡檢查
● ● 陰道鏡下活檢是目前最常用的診斷方法。陰道鏡有放大作用,可以更清楚的觀察陰道壁病變。
● 活檢
● ● 組織活檢是確診陰道腺病的依據,也是排除惡變和不典型腺病所必須。可以選擇碘不著色區或陰道鏡下異常表現部位取多點活檢。

診斷


● 醫生通過了解患者病史、臨床表現,結合體格及輔助檢查,通常可做出診斷。
● 母體在孕期受過非甾體類合成雌激素乙底酚影響。
● 多數患者無自覺癥狀。可有陰道分泌物增多、血性分泌物、陰道灼熱感、性交疼痛、接觸性出血或外陰疼痛等癥狀。
● 婦科檢查病變主要表現為陰道壁黏膜紅色顆粒狀、陰道囊腫,個別呈糜爛狀,甚至形成潰瘍,有的呈息肉狀或形成黏膜橫嵴。
● 碘染色和細胞學塗片可協助診斷。
● 陰道鏡下活檢可確診。

鑒別診斷


● 陰道腺病與陰道子宮內膜異位症、革氏囊腫、包涵囊腫、陰道鱗癌等疾病有著相似的癥狀,因此患者在出現陰道分泌物增多時,不要自行診斷和用藥,以免病情加重,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醫生可以通過體格檢查及陰道鏡檢查等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隱性陰道腺病無自覺癥狀者不需治療,定期隨診即可。癥狀性陰道腺病患者的目前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主要的治療方法有物理治療、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

物理治療

● 適用於病變範圍廣泛或散在,無惡變徵象者。
● 可疑的患者應先活檢排除惡變再行物理治療。
● 透熱、燒灼、冷凍、微波、激光或電凝治療等均有效。

藥物治療

● 適用於病變範圍廣泛或散在,無惡變徵象者。
● 藥物或物理治療的同時應增加陰道酸度和治療陰道炎。

手術治療

● 適用於病變範圍局限、囊腫型腺病或伴有惡變或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
● 惡變或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按陰道惡性腫瘤處理。
● 病變局限的患者以切除局部病灶為主,良性腺病因可通過物理和藥物治療。

危害


● 陰道腺病引起陰道陰道分泌物增多,疼痛不適,影響生活質量。有惡變發生的可能,癌變率低,但惡性程度高,預后差。

預后


● 陰道腺病有部分病灶消失,部分未經治療的患者在密切隨訪中病變無明顯進展也未自然消退。極少部分有惡變,惡性程度高,預后差。

預防


● 孕8周前避免濫用合成雌激素或他莫西芬。
● 有宮內非甾體類合成雌激素乙底酚暴露史的患者,患陰道腺病的風險增加,應每年隨診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