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機器局

廣州機器局

廣州機器局,由兩廣總督瑞麟創辦,是近代嶺南最早兵工廠。它藏身文明路,在廣州市文明路南和德政路西側的交界處的一處稱做聚仁坊,在民國以前的名字叫聚賢坊的街坊。從1873年正式創辦投產,到1886年遷往增埗與廣東軍火局合併,13年間,在總辦溫子紹帶領下,廣州機器局生產了大量的槍炮子彈與火輪船,極大地提高了廣東軍隊的武器裝備水平,開創了近代嶺南軍事工業的先河。

歷史沿革


據史料載,同治八年(1869年),時任廣州將軍的瑞麟和廣東巡撫張兆棟籌集資金,在廣州文明門外聚賢坊舊的常平倉附近,購買瀕臨南河邊的10餘間民鋪,籌備創辦廣州機器局。1873年,正式開工興建,委派在籍員外郎、順德人溫子紹為機器局總辦,開工生產槍炮等,成為嶺南第一家官辦的近代軍事工業企業。
咸豐,廣州瑞麟綏靖治,強巡邏量,購買輪船艘;治七,購兵船艘。,購買兵船久,兵船需耗材———槍炮彈費錢!且,輪船蒸汽機在使用中時有損壞,每次必須運到香港的修理廠去維修,既費錢又費時,手續還特別麻煩,很不方便。因此,瑞麟和時任廣東巡撫的張兆棟等人商量后決定——自辦工廠。
初,設聚賢坊廣州器局產槍炮彈。秋,廣督劉坤一從英國商人手中買下了設在黃埔的柯拜、錄順和於仁等3個船塢,作為廣州機器局的造船廠。於是,廣州機器局由洋槍製造而兼制彈藥及輪船,在當時全國22家官辦軍事工業中,規模僅次於江南製造總局、金陵機器局、福建船政局以及天津機器局4家,成為第二梯隊中的領頭羊。從1874年到1883年,廣州機器局共製造了“海長青”等內河小輪船27艘。
1874年,瑞麟病逝,朝廷任命英翰為兩廣總督,在英翰到任以前由廣東巡撫張兆棟代理職務。張兆棟鑒於廣州機器局生產規模小,於是在廣州西門外增設廣東軍火局一所,1875年,廣東軍火局正式建造。
在聚賢坊內,有一條口袋形的南北向百年老巷,叫做聚賢北街。據聚仁坊所在的東山區珠光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介紹,住在聚賢北街的居民有十多戶,基本上是附近街坊中最老資格的居民。但他們也無人知道這裡曾有過近代嶺南最早的兵工廠。而東山區文物普查辦的謝老師則告訴記者,在大多數廣州人的印象中,一提起兵工廠就會想起石井兵工廠,但他們根本不清楚石井的兵工廠原先最早是在文明路外的聚賢坊創辦、後來才遷到增埗和石井的。
謝老師不無遺憾地表示,經過那麼多年的風雨滄桑,當年的廠房建築早已蕩然無存,而最初的當事人也已作古多年,周邊的居民多數都是後來遷居過來的,多數對此段“威水史”並不知情。所以,如果要對當年廣州機器局原址作進一步的挖掘與規劃保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