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抗日義勇軍
西北抗日義勇軍
決定首先發展兵運工作,由吳鴻賓、李慕愚和孫作賓三人負責。2月,王儒林、李慕愚以及前陝甘工農紅軍游擊隊骨幹呂振華、史悟亭等十多人,在靖遠北灣設立了招募辦事處。名義上是招撫散兵游勇,實際上是遵照特委的指示,聯習皋蘭和榆中北山、靖遠、海原、古浪、會寧一帶潛伏的工農紅軍游擊隊戰士,為成立符合人民抗日要求的義勇軍做準備。
這時正值農曆正月十五,群眾集會鬧社火,遠近聞名的王儒林到來的消息迅速傳開,潛伏的游擊隊員聞訊后,攜槍持刀,結夥投奔。曾與游擊隊有過聯繫的薛寶山、張子明、楊得勝(藏族)等各率數十人前來參加,很快使招募處人馬過百。隨後,招募辦事處要求綏靖公署配發給養,綏署迴文指示:給養自籌。王、李等認為不發給養更便於活動,於是轉移到榆中園子岔積極進行西北抗日義勇軍的籌建工作。
到1933年3月中旬,招募人數已達三四百人。在此基礎上,西北抗日義勇軍正式在榆中縣園子岔成立,李慕愚向全體人員講了話。李慕愚在講話中強調,“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了東北三省,國民黨反動派實行不抵抗主義,節節撤退,東北三省人民妻離子散,慘不可言。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引起了全國人民的憤恨。
東北早已有了東北抗日義勇軍,我們也要成立西北抗日義勇軍,跟全國人民一起共同抗日。大家歡呼贊成,當即貼出了蓋有“西北抗日義勇軍總指揮部”關防的布告,公之於眾。
西北抗日義勇軍由王儒林任總指揮,李慕愚任政委,薛寶山任副總指揮,張子明任參謀長。初建時,義勇軍編製為一個大隊,下轄三個中隊。楊得勝任大隊長,呂振華任一中隊隊長,孫紹堂任二中隊隊長,王丕榮任三中隊隊長。另有一個偵察小分隊,武振華任隊長。
義勇軍成立后,利用甘肅綏靖公署准予“自行解決糧草,的許諾,公開進行群眾工作,召集群眾大會,向群眾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號召農民團結抗日,踴躍參加義勇軍。時值春耕即將開始,為了解決農民的籽種和春荒之急,義勇軍發動群眾鬥爭了兩個大土豪展迎福、雷福興,將近百石糧食分給貧苦農民,深受四鄉農民的擁護。局面打開后,李慕愚即回蘭州向特委彙報情況,特委派軍委書記孫作賓到義勇軍駐地進行視察指導。為擴大力量,補充裝備,義勇軍還派薛寶山到蘭州籌集槍支彈藥,同時派人在農村組織群眾,準備運輸力量。
西北抗日義勇軍的成立、蘭州水北門工人起義、西北抗日義勇軍在靖遠及皋蘭、榆中一帶發動農民打土豪、分糧食,宣傳反蔣抗日等一系列革命活動,極大地震動了國民黨南京政府和甘肅軍政當局。蔣介石立即下令蘭州國民黨駐軍和西北的馬鴻賓、馬步芳等組成甘寧青“三省聯軍”,“圍剿”西北抗日義勇軍,並嚴令“限期剿反”。
國民黨“三省聯軍”以及西北“諸馬”的騎兵為動力,先後有馬鴻逵所部騎兵團、馬鴻賓部冶成章旅、青海騎兵第一師馬虎臣團和甘肅東路交通司令部的袁福昌團及駐靖遠的第十一旅喬維三營從四面八方向西北抗日義勇軍撲來。
1933年4月,西北抗日義勇軍經過近2個月的連續作戰後,在蘭州附近的皋蘭武川紅砂峴進行休整。下旬,國民黨“三省聯軍”集中優勢兵力包圍了紅砂峴。數十倍於西北抗日義勇軍的國民黨軍隊向西北抗日義勇軍陣地輪番進攻,敵軍部隊潮水般湧入山巔溝壑,使戰鬥異常激烈殘酷。陷於絕境的西北抗日義勇軍將士,浴血鏖戰了一整天,拼彎了刺刀,砸斷了槍托,打盡了最後一粒子彈。在強大敵人的殘酷鎮壓下,西北抗日義勇軍傷亡慘重,近300名官兵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生命。
義勇軍步兵大隊大隊長賀晉年率60餘人從紅砂峴東北方向突圍,因為不熟悉敵情,遭遇冶成章騎兵襲擊,賀晉年被俘,呂明成及數十名戰士犧牲。殘暴的敵人還將呂明成首級帶回景泰一條山示眾;另一路突圍的100多名義勇軍戰士,在子彈打光之後,被滅絕人性的馬二虎的黑馬隊揮動馬刀瘋狂屠殺,義勇軍戰士的屍體填滿了一處蓄水的澇池。當夜,西北抗日義勇軍參謀長張子明收集被衝散的百餘名戰士,突襲敵軍陣地,試圖搶回被俘虜的王儒林、孫作賓、李慕愚等官兵,不料遭到冶成章騎兵旅和馬二虎黑馬隊的突擊,除張子明等個別人脫險外,其餘全部犧牲……《中國共產黨蘭州歷史》記錄了這一場悲壯的戰鬥。
《蘭州革命故事》中記述了步兵大隊大隊長賀晉年等被俘后的情景。“國民黨軍隊用繩子把他們綁起來拴在馬尾上,到晚上怕賀晉年他們逃走,又把他們裝進口袋,鎖在房子里,早晨再把他們從口袋裡放出來,再拴到馬尾上。”但是,頑強的賀晉年他們還是趁敵人疲憊疏忽之際機智脫險,后輾轉到了陝北。
紅砂峴血戰之後,王儒林、孫作賓、李慕愚等被俘的35名官兵被敵袁福昌團押解著前往蘭州。當押解隊行至皋蘭長川時,因為天色已晚,便寄宿下來。是夜,在義勇軍指戰員的掩護下,王儒林等順利脫險,其餘被押解到蘭州。之後,中共甘寧青軍委書記孫作賓、義勇軍政委李慕愚由中共甘寧青特委通過多方營救獲釋,崔仰亭、呂振華、史悟亭等營救未果,被敵人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