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學

中國光學學會主辦的中文學術期刊

《中國光學》是1985年創辦的中文學術期刊,雙月刊,曾用名《中國光學與應用光學》,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中國光學學會主辦,中國科學院主管。

主要刊登反映國內外光學、光電子學、光學技術應用的最新科學理論、研究成果、前沿技術和發展動態的原創性論文、技術報告、階段性研究報告和綜合評述等。

根據2018年3月《中國光學》官網顯示,期刊編委會擁有9位顧問、54位編委、30位青年編委及8位編輯部成員。根據2018年3月中國知網顯示,《中國光學》總被下載431594次、總被引7625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2.330、(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1.955。

歷史沿革


1985年,《中國光學與應用光學文摘》創辦。
2008年,轉型更名為《中國光學與應用光學》,正式成為學術刊物。
2011年,更名為《中國光學》,並成為中國光學學會會刊,並獲批中國科學院期刊出版領域引進優秀人才計劃擇優支持。
2013年,入選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2014年,入選中國精品科技期刊,同年獲中國科學院科學出版基金科技期刊排行榜三等獎。
2015年,獲中國科學院科學出版基金科技期刊排行榜三等獎及科學出版社期刊出版質量優秀獎。
2016年,獲吉林省新聞出版優秀集體獎。
2017年,獲批第四屆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項目資助。

欄目介紹


《中國光學》設有微納光學、信息光學、集成光電子、光譜學和光譜儀器、激光技術與應用、光學功能材料、光學設計與工藝、大氣與空間光學、光學儀器與測試、綜述、前沿動態、產業資訊、科普教學、實驗室介紹、光學領域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進展、前沿熱點訪談、熱點評論等欄目。
主要刊登反映國內外光學、光電子學、光學技術應用的最新科學理論、研究成果、前沿技術和發展動態的原創性論文、技術報告、階段性研究報告和綜合評述等。
主要讀者對象為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相關技術領域的教師、研究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博士、碩士研究生等。

人員編製


中國光學
中國光學
根據2018年3月《中國光學》官網顯示,期刊編委會擁有9位顧問、54位編委、30位青年編委及8位編輯部成員。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編委會主任曹健林
主編王家騏
副主編劉晶儒、相里斌、袁小聰、郭勁
執行副主編王立君、李耀彪
編輯部主任張瑩

主要成果


收錄情況

根據2018年3月期刊官網顯示,《中國光學》被美國Ei Compendex資料庫、美國ESCI資料庫、荷蘭Scopus資料庫、美國《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美國《化學文摘》、俄羅斯《文摘雜誌》、波蘭《哥白尼索引》、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CSTP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NKI)、萬方數字化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光學期刊網資料庫等收錄。

研究發表

根據2018年3月中國知網顯示,《中國光學》出版文獻量為9135篇。

影響因子

根據2018年3月中國知網顯示,《中國光學》總被下載431594次、總被引7625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2.330、(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1.955。

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

《中國光學》面向科技創新和國家戰略需求,聚焦中國國內外光學領域的最新動態、高新成果和前沿技術,關注光學交叉學科和新興學科,展示光學領域原創成果、綜合評述、項目進展、前沿動態、產業資訊、科普教學、熱點評論等,打造中國光學精品科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