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河村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下轄村

東河村位於宣州區東郊的宛溪河畔。1978年前,家家戶戶住草房,年人均收入不足150元。當時農業基礎設施薄弱,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差,旱澇災害頻繁。特別是在“大呼隆”的時候,人窮的買米都沒錢。

如今東河村,翠綠的蔬菜在廣袤的大地上織成一塊綠色的地毯,錯落有致的塑料大棚猶如綠海中的片片白帆,一棟棟排列整齊的樓房恰如一顆顆整齊排列的珍珠鑲嵌在碧水相映的宛溪河畔,寬闊整齊的水泥大道交織於阡陌之間。據統計,2007年,全村人均純收入近6000元,村集體總收入24萬元,農村人口總收入1155.4萬元。

目錄

正文


大棚蔬菜種植是東河村的一面旗幟。自80年代就率先在全市範圍內使用反季節蔬菜大棚。經過試驗后,大面積推廣,到1997年底,全村塑料大棚已發展到613個,覆蓋率達60%。今年更是加大對示範戶的事迹推廣,分別以會議、宣傳欄等方式宣傳部分人的致富經歷來刺激普通村民心中致富的願望,並最終在全村範圍內基本實現家家有棚,戶戶要致富的氛圍。截止2007年底,全村700餘個反季節大棚全年向市場提供的“無公害”蔬菜1000餘萬公斤,在蔬菜種植能手的帶動下,全村又新增鋼架大棚40多個。壩下村民組,人多地少,在村兩委的扶持下,建起大棚195個,蔬菜畝均產值5400元,全組24戶,1992年家家蓋起了樓房,被譽為“樓房村民組”,成為全村冒尖的富裕組。
1980年前村裡無廠,直到86年村裡也只有幾個加工廠,沒有工業企業。而今,村裡廠房、倉庫、門面房等固定資產擁有一千多萬元。2002、2003、2005年通過多方努力,東河村成功引進浙江商人鄭道洪、浙江商人徐正義及上海客人王飛寶來村興業,2007年上半年,浙江客商潘鴻翔來村投資600多萬元創辦了工貿公司。通過招商引資工作的開展,不光提高了宣州區的財政收入,最重要的是還為本村解決部分富餘勞動力,為村民增收起到了很好地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