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源鎮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外區下轄鎮
巨源鎮,隸屬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外區,位於道外區東北部,東隔蜚克圖河與賓縣糖坊鎮交界,南與永源鎮接壤,西與民主鎮毗鄰,北與呼蘭區腰堡鄉隔江相望。區域面積為210平方千米(2018年)。
2019年,巨源鎮下轄2個社區和8個行政村。2018年,巨源鎮戶籍人口為28799人。
2016年,巨源鎮工農業生產總值5.3億元,增長3.9%;招商引資5.9億元,增長22.9%;固定資產投資3.15億元,增長12.5%;農民人均收入1.2萬元,增長9%。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設巨源區。
1950年,與永源鄉合併為雙源區。
1956年,析置巨源鄉。
1960年,劃歸哈爾濱市太平區,稱太平公社。,改巨源分社。
1962年,劃歸阿城縣。
1984年,改為巨源鄉。
1996年,改為巨源鎮。
2006年8月,劃歸哈爾濱市道外區。
2011年,巨源鎮下轄松江、新豐2個社區和9個行政村,下設4個居民小組、64個村民小組。
凡興 | 小山 | 新房 | 新豐 | 巨源 | 前進 | 松花江 | 城子 | 北興 |
2019年,巨源鎮下轄松江社區、新豐社區2個社區和8個行政村。
巨源村 | 新豐村 | 前進村 | 小山村 | 新坊村 | 城子村 | 凡興村 | 松花江村 |
巨源鎮政府駐巨源鎮巨源村。
巨源鎮地處平原地帶,松花江沖積平原,地勢南高北低。
巨源鎮屬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寒冷漫長,夏季高溫多雨。多年平均氣溫3.6℃,1月平均氣溫-25℃,極端最低氣溫-33℃。無霜期最短140天,年平均150天。年平均降水量為540毫米。
巨源鎮境內河道屬松花江水系,有蜚克圖河和松花江2條河流,分別長4千米,流域面積40平方千米,佔全鎮總面積的32%。
2011年,巨源鎮有漢族、滿族、朝鮮族、蒙古族、回族、壯族6個民族,總人口為32311人,其中男性19386人,女性12925人。
2017年,巨源鎮常住人口為22619人。
2018年,巨源鎮戶籍人口為28799人。
2010年,巨源鎮玉米種植面積10萬餘畝,大豆種植面積1.06萬畝,無公害水稻種植面積6.5萬畝;出欄生豬21223頭,存欄31253頭,出欄肉牛1176頭,存欄1442頭,出欄肉羊1707隻,存欄3620隻,出欄家禽302149隻,肉類總產量2830噸,禽蛋產量1300噸。全鎮有企業58家。全年社會總產值7.3億元,畜牧業總產值8110萬元,招商引資1億元,人均收入6887元,財政收入300萬元,同期增長285%。
2011年,巨源鎮社會總產值7.18億元,農業產值4.5億元,招商引資1.6億元,農民人均收入8239元。
2012年,巨源鎮社會總產值6.84億元,招商引資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5.5億元,區本級財政收入383萬元。
2013年,巨源鎮招商引資2.8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5.03億元,區本級財政收入612.2萬元。
2014年,巨源鎮水稻種植面積64459畝,玉米種植面積98774畝,平均生產總產值約2.6億元。全鎮有牛養殖戶54戶,牛411頭,總產值約400萬元;羊養殖戶53戶,羊1523頭,總產值245萬元;豬養殖戶589戶,豬22973頭,總產值6000萬元;雞養殖戶1647戶,雞212228隻,總產值1050萬元。全年全口徑產值9.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額2.2億元,區本級財政收入490萬元。
2015年,巨源鎮糧食產量超過7萬噸,經濟作物種植面積5300餘畝,水產養殖面積5400畝。全年農業總產值超過12億元,糧食產值2.8億元,經濟作物產值2200萬元,畜牧業總產值超過2.4億元,水產養殖產值6000萬元,招商引資4.8億元,工農民人均收入11900元。
2011年,巨源鎮有民辦幼兒園7所,公辦學前班1個,專任教師30人;小學8所,初中2所,中小學在校生共2381人,專任教師共196人。
2011年,巨源鎮有文化站1個;圖書室1個,藏書2000冊。同時,1個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2%。此外,還在旅遊公司協助下,結合“濕地節”和“七夕節”活動,組織開展了秧歌會演、龍舟比賽、七夕演出等系列大型文化體育活動,觀眾累計達到5000餘人。
2013年,巨源鎮完善了農家書屋9處,建設了全民健身場地4處,組織開展了首屆鄉村文化藝術節。
2011年,巨源鎮有衛生院1個,村衛生所10個,病床10張,專業衛生人員10人。
2010年,巨源鎮投資5100萬元,新建老人護理院一處;發放低保金116萬元,臨時救濟資金1.2萬元;投入資金25萬元為老軍人建房5戶;投入12萬元為貧困戶修建房屋5戶。
2011年,巨源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693戶、1584人,支出235.7萬元,比2010年增長24%,月人均124元,比2010年增長40%;供養農村五保154人,支出68.4萬元,比2010年增長20%。
2013年,巨源鎮發放各類社會救助資金190餘萬元;發放糧食直補、綜合直補865萬元,良種補貼202萬元;完成泥草房改造212戶;發放計生獎勵扶助及特扶資金15.774萬元。
2014年,巨源鎮發放各類社會救助資金297萬餘元;城市醫療救助3人,發放醫療救助金約6000元,農村醫療共救助101人,發放醫療救助金9.7萬元,其中門診救助28人,支出5000元。
2015年,巨源鎮發放社會救助資金560萬元,農業人口實領養老金403萬元;完成泥草房改造64戶,發放補貼款48萬元。
2016年,巨源鎮改造危房78戶,累計為970戶2100人發放救濟扶貧款800萬元,累計發放到齡養老金400萬元,累計發放計生獎勵扶助及特扶資金31.95萬元。
2011年,巨源鎮有四環路、江南中環路,境內通村公路全部實現砂石化,其中有9.7千米為白色路面。同時有碼頭2個、公交線路2條,年客運總量15萬人次。
2014年,巨源鎮投資25萬元對東巨路破損路面進行維修,建成“通巨橋”和“創業橋”。
2016年,巨源鎮投資510萬元,完成沿江兩個村9.8公里道路硬化工程。
城子村遺址
城子村遺址位於巨源鎮城子村北,松花江南岸,阿什河東側的二級台地上,地理位置為東經126°2′、北緯45°52′。城址為正方形,包括城子村城址及附近居住址和墓葬址,地勢北高南低,周長1262米,城牆為夯土版築,有角樓4個,馬面36個,東、西、南有城門,南門有瓮城。城內有金代雕花磚、布紋瓦、仿定瓷片等遺物,曾出土鐵制矛、刀、馬鐙及宋、金貨幣,為金代初期所建城址。城外南面和西面的崗地上,分佈著許多同時期居住址和墓葬址。
1999年1月10日,城子村遺址被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黑龍江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金代齊國王墓遺址
金代齊國王墓遺址位於巨源鎮城子村,在巨源鎮城子村遺址西側約200米處。該墓於1988年5月16日由城子村村民李連生髮現石棺,5月22日發掘工作基本結束。出土文物100多件,被稱作該年度十大考古發現之一,並有“塞北馬王堆”之稱。石槨內放置長方形木棺1具,朱漆墓棺內葬男女二人,屍體已腐爛,只剩骨骼以及衣著服飾。棺內屍體腳的方向對著東側,有金代古城。疊砌石槨立角用的是金代布紋瓦,服飾紋樣,衣服式樣等均具有明顯的宋代、金代時期的特徵。棺蓋上放置的銀制銘牌,由頂部蓮朵與主體蓮龕組成,中央用九疊篆字書寫“太尉開府儀同三司事齊國王”12個字;棺內男主人枕頭下放置的一塊長65厘米、寬23.4厘米的木牌,其上用墨書寫漢字“太尉儀同三司事齊國王”,背面用墨書寫“房一坐”字樣。考古學家據根據發現的這些文字確定墓葬為金代齊國王墓,然後據根《金史》確定男性墓主人為金代太尉開府儀同三司事齊國王完顏晏。
哈爾濱白漁泡國家濕地公園
哈爾濱白漁泡國家濕地公園位於巨源鎮白魚屯北部500米處,呈狹長分佈,南北最長2000米,東西最寬700米,面積為284萬平方米。其中有花鰱、麥穗魚等魚類14種,野鶴、水鳥等禽類18種。2008年,被國家林業部批准為國家級濕地公園試點單位,同時被定級為AAA級景區。2009年,被國家水利部批准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2011年,通過國家林業部組織正式驗收。2013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