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全和
國家一級演員
劉全和,男,漢族,1957年3月出生於天津,中共黨員,國家一級演員,全國青聯常委,中國雜技家協會常務理事、曲藝協家會常務理事、滑稽藝術委員副主任、國際幽默滑稽協會會員、現任中國廣播藝術團一級演員。
代表作品《照鏡子》,獲得第九屆義大利國際幽默大賽“金小丑”獎。《雙胞胎出生》獲全國百優小品電視大獎賽表演一等獎、作品二等獎。
孿生的優勢不僅從小賦予他更多人們的關注,更使他走上從藝道路的過程顯得自然而然,充滿喜劇色彩。尤為重要的是,透過這種喜劇色彩,他找到了自己藝術的靈感,給我們塑造了許多生動的生活形象,讓人看到了美醜妍媸,看到了世間百態;在給廣大觀眾帶去歡笑的同時,也抱回了第九屆世界滑稽大賽的最高獎“金小丑”獎。他就是中國廣播藝術團國家一級演員、滑稽表演藝術家劉全和。
2021年2月,參加2021年湖北衛視新春聯歡晚會《東風回暖萬里春》節目。
對劉全和來說,自己的從藝道路永遠與弟弟劉全利的攜手有關。從入伍當兵、訓練雜技到轉型滑稽,談起這些往事,劉全和仍像回憶兒時兄弟倆一起去撿煤球、耙樹葉幫襯家裡一樣溫馨。由於家裡兄弟姊妹多,父親一個人掙錢養一家人,生活的艱辛讓他們從小就很懂事。1970年,鐵道兵文工團到天津招收文藝兵,曾跟父親練過武術的劉全和、劉全利兄弟倆去報名考試,順利入伍成為鐵道兵文工團里的一員。
到北京后,最初主要是上舞蹈形體課,練不好是要淘汰複員的。哥倆心裡挺緊張,訓練也很刻苦,往往比別人起得早、睡得晚,有時三更半夜就起來了,直奔訓練場去,別人拉燈一看,才凌晨3點多鐘,鬧了笑話。功夫不負有心人,在1976年的全國文藝調演中,劉全和、劉全利表演的雜技《椅子頂》獲得了優秀表演獎,1979年還以雜技《鑽圈》獲得了全軍文藝匯演二等獎,並隨解放軍雜技代表團赴緬甸進行了文化交流演出。
雜技藝術的特殊性決定了隨著年齡漸長,受體能素質的影響,想繼續活躍在雜技舞台上尋求發展已經很難。劉全和說到,他們深感需要新的藝術突破。在給一個波蘭考察團表演時,兄弟倆無意中聽到有人說“這一對雙胞胎表演得特像卓別林年輕時那麼機靈”,這句話一下子啟發了他們。劉全利說:“後來我們看了很多卓別林的資料,覺得他的表演路子很適合我們,我們就漸漸往幽默小品、幽默滑稽方面發展了。”
最初他們的滑稽創作還以模仿卓別林的表演為主,同時借鑒了雜技傳統節目中的表演形式,比如《扔球》、《搶椅子》等。因為有練雜技和舞蹈的基礎,劉全和、劉全利演起這些節目來很有表現力,立刻大受歡迎。劉全和說:“可有一次我們到香港參加演出,在內地本來很受歡迎的節目觀眾卻反應一般,後來有人告訴我們說,你們的節目模仿痕迹太重,你們應該有屬於自己的形象,這句話一下子點醒了我們。”
回到北京后,劉全和、劉全利想,既然我們是雙胞胎,為什麼不從這方面做文章呢?打定了主意,他們馬上就著手構思,還得到了姜昆、陳佩斯、朱時茂等表演名家的指導。很快,《修桌子》、《修路燈》、《照鏡子》、《櫥窗模特》等節目就出來了,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和廣泛的好評;而《連體兄弟》、《攝影愛好者》、《夢幻奧運》等作品也深入人心,讓觀眾感受到了更多的時代氣息。第三屆全國雜技比賽滑稽類第一名、上海首屆國際啞劇節“最佳表演獎”、首屆全國滑稽大賽金獎等獎項陸續降臨,就像金屬經過打磨,劉全和、劉全利在自己的藝術道路上逐漸閃耀出了自己的光澤,而其中最亮的一道光芒,則是他們在義大利獲得第九屆世界滑稽大賽最高獎“金小丑”獎。
那次比賽在義大利西西里舉行,轉機羅馬時道具延誤沒運到,把哥倆著急壞了。比賽當天早上,道具總算到了。匆匆投入比賽,表演《照鏡子》,儘管台下早已被兄弟倆惟妙惟肖的表演引得笑聲掌聲一片,劉全和、劉全利還是心裡沒底,加上不懂外語,心裡很是緊張。公布結果時,一聽到第三個才說到China,以為得了第三名,哥倆挺失落,後來才知道成績是按照國名英文首寫字母公布的,《照鏡子》得了第一名,拿到了比賽的最高獎“金小丑”獎……
在劉全和、劉全利創演的滑稽小品中,像《不文明的人》諷刺社會上的不文明現象,《蜜蜂的報復》呼籲環保的意識,《夢幻奧運》表達對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暢想,這些題材取向表達了他們對社會生活的關注和對積極向上精神的追求。從藝30多年,儘管獲得了諸多獎項,把歡樂送到基層老百姓中去始終是他們一貫踐行的準則。多年來,劉全和、劉全利跟隨“心連心”藝術團赴邊疆、奔哨所,到處進行慰問演出;在中國文聯舉辦的“送歡樂、下基層”活動中,、也能處處看見他們的身影。
全和全利
12歲時,出生於天津普通工人家庭的他們靠著幾樣簡單的武術招式和雙胞胎的機靈可愛幸運入選鐵道兵文工團。22年後,身藏過硬絕活兒的哥兒倆從遙遠的義大利為中國捧回了國際幽默滑稽大賽的最高獎“金小丑”獎,獲獎作品正是靠著從自身雙胞胎特點汲取靈感創作而成的《照鏡子》。2009年,年過50的哥兒倆又成功舉辦滑稽幽默專場演出“快樂人生”,從舞台創意策劃到作品題材形式,無不求新求變。
40年,從當年鐵道兵文工團的小戰士到如今國內外知名滑稽幽默表演藝術家,哥兒倆走過了很多,也走出了很遠。人生在舞台上彈跳,笑聲在舞台上播撒。從早年的《櫥窗模特》、《照鏡子》,到近年的《雙胞胎出生》、《鋼琴家與指揮家》,全和全利以靈巧傳神的肢體語言、獨特詼諧的戲劇情節、中西雜陳的豐富表演,將幽默的藝術演繹到極致。一部部作品在觀眾的笑聲中凝成了精品。2010年最新創作的《快樂童年》,還越發童趣盎然。
“你見過雙黃蛋嗎?沒錯兒,那就是我們倆!”劉全利喜歡這樣比喻他們哥兒倆。而在一次電視訪談中,主持人欣然送他倆綽號“快樂雙黃蛋”。
也許很少有人能想到,這對舞台上以笑聲為職業的“快樂雙黃蛋”,40多年來走過的道路卻像是一場險而遠的攀岩,竭盡全力、從未停歇。正是沿途那幾次關鍵的登頂奠定了他們在人生與藝術上的高度。
第一次登頂是在鐵道兵文工團的學員隊,基礎很差的哥兒倆通過苦練一步一步超越別人,成為了基本功最好的隊員。好多人驚訝:“你們怎麼會那麼多!”藝高人膽大,1976年哥兒倆獲得全國文藝調演優秀表演獎的《雙杠椅子頂》以及後來引起雜技界轟動的創新性節目《鑽圈》,都是靠著勤奮苦練出的紮實基本功演出來的。“如果沒有紮實的基本功,即使成名,也是曇花一現。”
第二次登頂是在全國青聯。在這裡遇到的一大批文藝界前輩的熏陶,使他們完成了從苦練“技藝”到追求“藝術”的提升。而這對於表演藝術家的成長來說,是關鍵“一跳”。“如果沒有那次機會,我就永遠像個老黃牛,只知道苦練技術。”劉全利現在回想起來仍頗有感觸。正是在姜昆、陳佩斯的指導下,他們開始琢磨把雜技與傳統戲劇、小品、相聲的元素相結合,在滑稽表演中融入戲劇性的情節。日後為他們贏得國際大獎的《照鏡子》就是這麼創作出來的。“這次中國人拿出來的作品,終於像滑稽了!”至今,劉全和仍然對當年獲獎時國外同行的一句評價記憶猶新。而如果沒有那次獲獎,他們兩兄弟很可能就已經改行了。
創作歡樂的工作並不總是輕鬆的,這對“快樂雙黃蛋”坦言,“時刻都有危機感,永遠不敢歇一歇。有時候真累。”“其實藝術關鍵是用心,大部分時間心思都在琢磨作品,觀察生活中的一切,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學習。而現在很多年輕人改來改去,反而把最好的青春都浪費了。”出國演出的間隙,他們從不購物逛街,而是去看演出做觀摩,日程排得滿滿的。對他們來說最幸福和歡樂的事情,就是能踏踏實實追求自己喜歡的藝術,退休前能再留下幾個好作品。
全和全利,這對在藝術的道路攜手登頂的雙胞胎兄弟,在舞台上難分彼此的“快樂雙黃蛋”,期待他們用精湛的演技和認真的求索,不斷登場,將滑稽與幽默傳遞。
《照鏡子》獲第九屆義大利國際幽默大賽“金小丑”獎,《櫥窗模特》獲第三屆雜技比賽滑稽項目第一名,《攝影愛好者》獲首屆全國滑稽大賽金獎。
《雙胞胎出生》獲全國百優小品電視大獎賽表演一等獎、作品二等獎。近期創作的新作品還有《連體兄弟》、《公園雕塑》、《備戰奧運》等。
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和環保活動,多次參加中央電視台“心連心”藝術團赴新疆、西藏、內蒙、廣西、寧夏等地慰問演出,隨中國文聯、中國曲協、中國雜協到基層慰問演出。被廣電總局評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先進個人”,被環保總局授予“熱心環保公益事業”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