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風

惡風

惡風讀wùfēng。指病人遇風覺冷,避風則緩解之症。外感內傷俱可見惡風之證。指病邪,《素問·脈要精微論》:“來徐去疾,上虛下實,為惡風也。故中惡風者,陽氣受也。”

徠厲氣中人所致的疾患,《素問·脈要精微論》:“故中惡風者,陽受之。”高士宗註:“惡風,厲風也。”《聖濟總錄》卷十八:“惡風者,皆五風厲氣所致也。

指壞的風氣。《梁啟超全集》第3卷:“其純然為學界蟊賊,煽三百年來惡風,而流毒及於今日者,莫如徐乾學、湯斌、李光地、毛奇齡。”

簡介


● 英文名稱:Aversion to Wind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診斷學—問診
● 常見病症:表證、虛證

古籍摘選


● 來徐去疾,上虛下實,為惡風也。(《素問·脈要精微論》)

名詞解釋


● 遇風則怕冷不適,甚至戰慄,避風則緩的表現。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惡風是一種自覺怕冷的癥狀。

“問寒熱”意義

● 問寒熱屬於中醫問診的必不可少內容之一。
● 寒與熱是臨床最常見癥狀,通過詢問病人的怕冷與發熱的情況,可以辨別病變的性質和陰陽盛衰的變化。寒為陰征,熱為陽象,寒熱是機體陰陽盛衰的反應。

癥狀表現

● 惡風主要指的是患者出現遇風吹自我感覺怕冷,甚至戰慄,但如果避開風吹則怕冷的感覺會顯著減輕的現象。

主病

● 表證:外感病邪一般先侵襲體表而出現的證候,稱為“表證”。表證的癥狀有發熱、頭痛、惡風、身痛、鼻塞、無汗、脈浮等。
● 虛證:惡風,臨床可伴見精神疲憊,面色不華,氣短音低,頭暈眼花,自汗盜汗,心悸失眠,飲食減少,舌質淡胖或瘦癟,脈虛細無力等。

病因病機

● 寒與熱的產生,主要取決於病邪的性質和機體陰陽的盛衰兩個方面。《醫學心悟•六氣相雜須辨論》載:六氣者,風、寒、暑、濕、燥、火是也……假如脈浮緩,自汗頭痛,發熱而惡風者,傷風也;脈浮緊,無汗頭痛,發熱而惡寒者,傷寒也。
● 惡風是人體身體防線功能減退的表現,中醫認為是肺衛不足、衛陽虛衰導致。
● ● 風寒感冒:可出現惡風癥狀,可伴有頭痛、發熱、咳嗽等癥狀。
● ● 脾胃陽虛:中醫認為脾主四肢肌肉,此時的惡風一般還會伴有食欲不振、易感冒、受涼火者容易腹痛腹瀉,肌肉酸軟無力等癥狀表現。
● ● 肺氣不足:中醫還認為,肺合皮毛,皮毛就是人體的肌膚外層,而肺氣不足會出現怕風怕冷的表現,有時還會出現咳嗽、氣短、胸悶的表現。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鄧鐵濤。中醫診斷學.5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
● [3] 朱文鋒。中醫診斷學.1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