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沙河街道

遼寧省大連市金州區下轄街道

登沙河街道,位於遼寧省大連市金州區東北部,地處金州區東北部,東鄰杏樹街道,東南瀕臨黃海,北接華家街道,西連亮甲店街道,西南角與大李家街道接壤,旅遊休閑度假區12.98平方千米。距區政府42千米,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3.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4千米,總面積109平方千米。總人口3.82萬人,其中非農人口1.56萬人。轄16個社區。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4412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483人,城鎮化率21.5%。截至2020年6月,登沙河街道下轄16個行政社區。 街道辦事處駐正陽街9號。

登沙河街道糧食作物以玉米、稻穀等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料作物蔬菜等。

歷史沿革


清代屬金州廳積金社。
沙俄侵佔時期屬關東省郭家嶺行政區。
日本侵佔時期屬普蘭店管內長嶺寺會和姜家堡子會。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秋,置登沙河區,屬新金縣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4月,劃歸金縣。
1945年設大連市登沙河區。1950年,登沙河區改稱第六區。
1955年,複名登沙河區。
1956年,撤區劃鄉,分為姜家堡子、棋桿、登沙河3鄉。
1958年,3鄉合併成立登沙河公社。
1983年,登沙河公社改登沙河鄉。
1984年,登沙河鄉改鎮。
1996年,面積101.4平方千米,人口4.2萬人,轄南關、姜家、北關、排子、海關、白家、段家、高家、棋桿、程家、叢家、范家、金星、蔡家、馬蹄子、阿爾濱、山東頭17個行政村和5個居委會。
2002年,登沙河鎮轄正陽社區和南關、姜家、北關、排子、海頭、白家、段家、高家、旗杆底、程家、范家、叢家、馬蹄子、阿爾濱、蔡家、山東頭、金星17個行政村。2005年,撤銷登沙河鎮,設立登沙河街道。
● 地名由來
因古時整個流域植被茂盛、河水清澈見底而得名。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登沙河街道位於遼東半島南部,金州區東北部,東經122°03′、北緯39°13′。東鄰杏樹街道,北接華家街道,西連亮甲店街道,西南角與大李家街道接壤,南臨黃海。距區政府42千米,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3.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4千米,總面積109平方千米。其中:鎮區4.34平方千米,臨港工業區50.55平方千米,農業科技園區18平方千米,有機食品生產基地20.1平方千米,特色果業生產基地10.08平方千米,旅遊休閑度假區12.98平方千米。總人口3.82萬人,其中非農人口1.56萬人。轄16個社區。海岸線長17.3千米,其中島岸線長2.3千米。G11高速公路、丹大快速鐵路、濱海大道橫穿境內。
登沙河街道風景
登沙河街道風景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轄正陽1個居民委員會,南關、姜家、北關、排子、海頭、白家、段家、高家、棋桿、程家、范家、叢家、馬蹄子、阿爾濱、蔡家15個村民委員會;下設24個居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登沙河街道下轄16個行政社區。 街道辦事處駐正陽街9號。 
登沙河街道統計區劃詳情
正陽社區南關社區姜家社區北關社區排子社區海頭社區
白家社區段家社區高家社區棋桿社區程家社區范家社區
叢家社區馬蹄子社區阿爾濱社區蔡家社區//

人口民族


2011年末,登沙河街道轄區總人口4412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483人,城鎮化率21.5%。另有流動人口14998人。總人口中,男性21928人,佔49.7%;女性22193人,佔50.3%。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1591人,佔94.3%;有蒙古、回、滿、朝鮮等7個少數民族,共2530人,佔5.7%。2011年,人口出生率4.7‰,人口死亡率8.7‰,人口自然增長率-4‰。

經濟


綜述

2011年,登沙河街道農民人均純收入28280元,登沙河街道財政總收入13400萬元,比上年下降36.8%。 

農業

2011年,登沙河街道糧食作物以玉米、稻穀等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料作物蔬菜等。油料作物以花生為主。
2011年,登沙河街道農業耕地面積65846畝;林地面積5620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19900萬元,比上年增長13.7%。生產糧食22721噸,其中大豆1287噸,其他糧食作物279噸。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9208畝,產量42929噸。
截至2011年末,登沙河街道累計造林0.6萬畝,其中防護林4900畝,經濟林107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90萬株,林木覆蓋率43%。

畜牧業

2011年,登沙河街道以飼養生豬、家禽、牛、羊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46571頭,出欄23887頭;家禽飼養量131487萬羽;牛飼養量15427頭;羊飼養量7153隻。2011年,生產肉類8764噸,其中豬肉4427噸,牛肉954噸,羊肉57噸;禽蛋9375噸,鮮奶32048噸。 

工業

登沙河街道是國家級精品鋼、特殊鋼和裝備製造業用鋼的生產基地,形成以冶鍊、鑄造、服裝加工為主體的工業體系。2011年,工業總產值達到148億元,比上年增長394%。
2011年,登沙河街道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家,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5家,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3家。
2011年,登沙河街道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家,職工2213人,實現工業增加值9.7億元,比上年下降18.6%。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5家,職工795人,實現工業增加值4.9億元,比上年下降68.9%。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3家。

交通


登沙河街道有國道(G11)一條,貫穿全街道。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登沙河街道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327人,專任教師21人;小學3所,在校生l642人、專任教師129人,小學適齡兒童人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050人。專任教師111人,初中適齡人口人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有重點高中1所,在校生1350人,專任教師161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登沙河街道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7個,其中醫院1所,衛生院16所;病床140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10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3.1張,固定資產總值2049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35人,其中執業醫師54人,執業助理醫師12人,註冊護士53人,平均每千人擁有執業(助理)醫師1.5人、註冊護士1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0萬人次,住院手術631台次,出院病人2852人次)。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54.1/10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9萬人,參合率100%;孕產婦死亡率0。 

社會保障

2011年,登沙河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48戶,人數222人,支出100萬元,比上年增長30.6%,月人均375.4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08戶,人數了715人,支出165.4萬元,比上年增長57%,月人均192.8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48人,支出30.3萬元,比上年增長7%;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0人,支出3.8萬元,比上年增長7%﹔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773人次,支出23萬元,比上年增長85.7%。自然災害受災人口842人,緊急轉移安置5人,農作物受災面積2010畝,倒塌房屋15間,直接經濟損失196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87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27.2萬元,比上年增長57.4%。社區服務中心2個;社區留宿照料床位數9張。經常性社會救助工作站、點和慈善超市1個,全年接受社會拊款102萬元,接收捐贈衣被940O件,使1659人(次)難群眾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