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針灸
溫針灸
針刺與艾灸相結合的一種方法。又稱針柄灸。即在留針過程中,將艾絨搓團捻裹於針柄上點燃,通過針體將熱力傳入穴位。每次燃燒棗核大艾團1-3團。本法具有溫通經脈、行氣活血的作用。適用於寒盛濕重,經絡壅滯之證,如關節痹痛,肌膚不仁等。
溫針之名首見於《傷寒論》,但其方法不詳。本法興盛於明代,明·高武《針灸聚英》及楊繼洲之《針灸大成》均有載述:“其法,針穴上,以香白芷作圓餅,套針上,以艾灸之,多以取效。……此法行於山野貧賤之人,經絡受風寒者,或有效”。近代已不用藥餅承艾,但在方法也有一定改進。其適應證已不局限於以風濕疾患,偏於寒性的一類疾病為主,如骨關節病、肌膚冷痛及腹脹、便溏等。而擴大到多種病證的治療。
溫針灸的主要刺激區為體穴、阿是穴。先取長度在 1.5寸以上的毫針,刺入穴位得氣后,在留針過程中,於針柄上或裹以純艾絨的艾團,或取約2 cm長之艾條一段,套在針柄之上,無論艾團、艾條段,均應距皮膚2~3cm,再從其下端點燃施灸。在燃燒過程中,如患者覺灼燙難忍,可在該穴區置一硬紙片,以稍減火力。每次如用艾團可灸3~4壯,艾條段則只須1~2壯。近年,還採用帽狀艾炷行溫針灸。帽狀艾炷的主要成分為艾葉炭,類似無煙灸條,但其長度為2cm,直徑1cm,一端有小孔,點燃后可插於針柄上,燃燒時間為30min。因其外形象小帽,可戴於毫針上,故又稱帽炷灸。帽炷溫針灸,既無煙,不會污染空氣;同時,它的作用時間又長,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溫針灸法。
1.溫針灸要嚴防艾火脫落灼傷皮膚。可預先用硬紙剪成圓形紙片,並剪一至中心的小缺口,置於針下穴區上。
2.溫針灸時,要囑咐患者不要任意移動肢體,以防灼傷。
溫針灸的主要刺激區為體穴、阿是穴。先取長度在 1.5寸以上的毫針,刺入穴位得氣后,在留針過程中,於針柄上或裹以純艾絨的艾團,或取約2 cm長之艾條一段,套在針柄之上,無論艾團、艾條段,均應距皮膚2~3cm,再從其下端點燃施灸。在燃燒過程中,如患者覺灼燙難忍,可在該穴區置一硬紙片,以稍減火力。每次如用艾團可灸3~4壯,艾條段則只須1~2壯。近年,還採用帽狀艾炷行溫針灸。帽狀艾炷的主要成分為艾葉炭,類似無煙灸條,但其長度為2cm,直徑1cm,一端有小孔,點燃后可插於針柄上,燃燒時間為30min。因其外形象小帽,可戴於毫針上,故又稱帽炷灸。帽炷溫針灸,既無煙,不會污染空氣;同時,它的作用時間又長,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溫針灸法。
風寒濕痹症、骨質增生、腰腿痛、冠心病、高脂血症、痛風、胃脘痛、腹痛、腹瀉、關節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