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糖

透糖

如今淮安的透糖主要分兩部分,一是以上等白面,摻以糕點餅屑,揉成麵糰,切為小方塊,用刀在上面劃成淺紋,在煮沸的麻油鍋內炸成金黃色,撈起放在鐵絲絡上晾好。二是用白糖桂花、玫瑰鹵等調和成湯汁。購買時分別拿回,吃時將湯汁澆在糖餅上,待浸透即可食用。入口又甜又香,又酥又粘,但爽口不膩,回味悠長。

透糖的傳說


透糖
透糖
明朝時起,淮安就流傳著端午節吃透糖的習俗。
傳說,明朝淮安城內有一片小茶食店,店裡有父女兩人,姑娘乳名叫蓮兒,才十六歲,生得心靈手巧,做得一手好糕點。小小的茶食店,天天顧客盈門。
小店的名氣越來越大,生意越做越好,這可氣壞了那些大字型大小的茶食店店主們。一天,他們把全城茶食業同行召集在一起,蓮兒的父親也被邀來了。一個大店主首先開口:“端午節快到了,大家該思謀思謀,能不能製作一種新奇、獨特、外地沒有的應節糕點啊!”別的店主們紛紛應和:“對呀,對呀!”停了一會,有人擠眉眨眼地對蓮兒父親說:“哎喲喲,差點兒忘啦!你家蓮兒姑娘心眼伶俐,手藝精巧,你回去何不叫她翻翻花樣,拿出一手來給同行看看呢!”蓮兒父親知道這些人存心捉弄他,只好含糊地回答:“難啊。”
蓮兒父親回去,把這件事告訴姑娘。蓮兒說:“他們想捉弄我啊,我倒要搞出點名堂來給他們看看!”蓮兒盤算了一夜,第二天就動手把平時賣的糕點積下的各種各樣的碎屑兒,統統收攏在一起,過了秤,算了算斤兩,再對上些新鮮麵粉,揉合成大麵糰兒,接著切成小方塊兒,再幾刀順著每個塊兒的正中劃一條淺淺的溝紋。隨即引火燒鍋,倒入麻油,放進油里炸熟,再撈起來放在鐵絲上晾,然後裝進瓷皿,澆上白糖、桂花、玫瑰鹵兒,調和而成。
隔了一天,蓮兒打開大瓷皿一看,餅兒在甜汁里泡浸了一天,滷汁大半都滲進去,已經變得鬆軟酥透了。她用筷子揀起來嘗嘗,啊!又甜又香,又酥又粘,多麼爽口呀!她高興萬分地朝店堂喊道:“爹,成功啦!”父親跑來一看,蓮兒用筷子揀起一塊餅兒遞進他嘴裡,一嘗,真是又驚又喜。他問姑娘:“這種新點心該起個什麼名字呀”?蓮兒想了想說:“就叫它‘透糖’好啦,糖鹵兒都滲到餅里嘛!”父親頻頻點頭:“叫‘透糖’?行行行!”
端午節前兩天,蓮兒店裡的透糖上市了。全城只此一家,別無分店。顧客們覺得新鮮,爭著要買。一嘗,人人誇不絕口。接連五、六天,做出的透糖一拿到店裡,很快就賣光了。
消息一傳開,那些原先想捉弄蓮兒的大茶食店店主們,雖然心裡不服氣,但是為了做生意掙錢,也只得硬著頭皮去向蓮兒討教。都照著蓮兒教給的方法製作透糖,大量上市。從那以後,家家戶戶端午吃透糖,就成為淮安的一種民俗了。

製作工藝


首先,配製40%濃度糖液,用糖量為與原料之比0.7:1,即50公斤果肉需用35公斤白糖配成40%糖液,然後加入0.05%防腐劑山梨酸鉀,0.2%檸檬酸,混合液煮沸后加入香蕉果肉,因為果肉柔軟不可直接與糖液煮制,應採用多次透糖法,即糖液單獨煮制濃縮,趁熱加入原料中讓原料逐漸吸收糖液,這樣經過十多天浸漬透糖,讓糖液可溶性固形物達到60~65%再保持2~3天浸漬,透糖工藝便可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