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然保護基金會

世界自然保護基金會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的英文縮寫。WWF建立於1961年9月11日,原名為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總部設在瑞士。其目的是通過組織、宣傳和教育等工作,促使有關方面重視自然環境面臨的威脅,儘可能取得世界性的精神和物質的支持,並在科學的前提下,把這些支持付諸於行動,向世界各國的野生動物保護項目提供資金和技術。中國的大熊貓、白暨豚麋鹿等許多項目都得到了WWF的幫助。其工作範圍是保護地球上必不可少的自然環境和生態。

WWF


簡介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是在全球享有盛譽的、最大的獨立性非政府環境保護組織之一,自1961年成立以來,WWF一直致力於環保事業,在全世界擁有將近520萬支持者和一個在100多個國家活躍著的網路。
WWF在中國的工作始於1980年的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的保護,它是第一個受中國政府邀請來華開展保護工作的國際非政府組織。1996年,WWF正式成立北京辦事處,此後陸續在全國八個城市建立了辦公室。發展至今,共擁有120多名員工,項目領域也由大熊貓保護擴大到物種保護、淡水和海洋生態系統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森林保護與可持續經營、可持續發展教育、氣候變化與能源、野生物貿易、科學發展與國際政策等領域。
自從1996年成立北京辦事處以來,WWF共資助開展了100多個重大項目,投入總額超過3億元人民幣。

成立時間

該組織成立於1961年,總部設於瑞士。目前世界自然基金會通過由27個國家級會創辦人之一:朱利安·赫胥黎、21個項目辦公室及5個附屬會員組織組成的一個全球性網路在北美洲、歐洲、亞太地區及非洲開展工作。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是在全球享有盛譽的、最大的獨立性非政府環境保護機構之一,在全世界擁有將近500萬支持者和一個在90多個國家活躍著的網路。世界自然基金會是世界最大的、經驗最豐富的獨立性非政府環境保護機構。在全球擁有520萬支持者以及一個在100多個國家活躍著的網路。從1961年成立以來,世界自然基金會在6大洲的153個國家發起或完成了約12000個環保項目。
世界自然基金會在中國的工作始於1980年的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的保護,是第一個受中國政府邀請來華開展保護工作的國際非政府組織。1996年,世界自然基金會正式成立北京辦事處,此後陸續在全國八個城市建立了辦公室。

使命

WWF的使命是遏止地球自然環境的惡化,創造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未來。致力於:
1.保護世界生物多樣性;
2.確保可再生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3.推動降低污染和減少浪費性消費的行動。

歷史沿革


六十年代
世界自然基金會創始階段的一位重要人物是英國著名的生物學家朱安利。赫胥黎。他曾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一任總幹事,也曾幫助建立了一個以科學研究為主的自然保護機構-WWF-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1960年,赫胥黎前往東非,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該地區野生動物保護活動的顧問。回到倫敦后,赫胥黎在《觀察家》報上發表了三篇文章以警告英國公眾。他在文章里指出,如果人類以如此的速度去破壞動物棲息地,捕殺野生動物,那麼該地區的野生物種在20年內就會毀滅殆盡。赫胥黎的文章立即在英國引起轟動,公眾們開始認識到自然保護是一個嚴峻的問題,赫胥黎收到許多公眾的來信,其中包括一位名為維克多·斯托蘭的商人。他在信中指出可以創立一個國際組織來籌集保護自然的資金,但斯托蘭指出自己的身份不適合親自創辦這樣的組織。赫胥黎於是與英國自然保護組織總幹事鳥類學家馬克斯·尼科爾森取得聯繫。1961年,尼科爾森召集了一批科學家和公共關係專家,均贊同成立斯托蘭所建議的基金會。由於新成立的基金會計劃與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攜手合作,而此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已將其總部遷到瑞士日內瓦湖北岸莫爾日的一個小鎮,他們決定將基金會的總部設立於此。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對其十分歡迎。在雙方合作協議書上這樣寫到:“我們將共同努力,去喚起公眾的意識,讓世界認識到保護大自然的重要。”世界自然基金會於1961年9月11日正式作為慈善團體登記註冊。世界自然基金會第一個國家計劃於1961年11月23日在英國建立,愛丁堡公爵擔任主席。12月1日,美國也繼而成立了世界自然基金會國家機構,接著是瑞士。1962年,世界自然基金會為印度阿薩姆邦上西隆高原地區的佩濟先生資助131美元,以保證其能夠前往卡奇沼澤地區去調查印度野驢的現有數目。佩濟找到了870隻。到1975年,這種野驢的數目降到了400隻,並面臨著滅絕的危險。於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在該地區設立了野驢保護區,到八十年代中期,野驢的數目已超過2000隻。1969年,世界自然基金會與西班牙政府聯手購買了瓜達爾基維爾河三角洲的沼澤地帶,並建立了科托多納納國家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