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連故里

目連故里

目連故里,位於四川省遂寧市射洪縣青堤鄉。

基本介紹


離滸溪口不遠的涪江岸上,有一段黃桷樹連綴而成的五里長堤,遠處望去像兩條搶寶的綠色長龍。乘渡船停留在一處名為“青堤渡”的渡口,拾階而上,即進入一個風景旖旎的小場鎮。
場鎮不足一公里長,一支煙的工夫便可從街頭走到街尾。街道兩旁的民居仍保留著明清時期的建築風格,斑駁的木頭門、陳舊的瓦礫、凹凸不平的石板路,無聲地訴說著小鎮的古老。坐觀涪江的“頂頂廟”是小鎮的標誌性建築,寺廟一旁的墳冢為“劉氏青堤之墓”。寺廟是當地人為紀念唐代聖僧目連及其母親劉青堤而修建的,寺廟大門的內側,上書“青堤古鎮”四個大字。
這就是 中國目連的故里——射洪縣青堤鄉。僅次於二十四孝的“目連救母”的故事在當地廣為流傳,“青堤”名自唐太宗追封目連之母劉青堤后,歷代沿襲至今。初唐詩人陳子昂曾作詩《題劉氏青堤墓》:“百里洪州望無涯,臻及唐初起聖家。目連慈渡鑲惻遠,劉氏香花玉女華。”

目連故里在青堤


84歲高齡的謝德安老人在青堤鄉德高望重。他曾被抓壯丁,在軍隊中擔當醫護人士,解放后回鄉。回到青堤后,謝德安潛心研究中醫,凡遇人求醫,他照例只開藥方,而不少鄉人憑藥方治癒了沉痾舊疾。但最令當地人稱道的,是謝德安對青堤歷史和目連事迹孜孜不倦的研究。
“目連確有其人,俗名付蘿蔔。”謝老先生告訴記者,唐太宗李世民曾敕封兩個聖僧,一個是“西天取經”的玄奘,出生於河南偃師縣陳河村,俗名陳偉。一個是“幽冥救母”的目連,出生於射洪縣綺川渡(青緹渡的前身)。此外,有人對印度的摩訶目犍連與中國目連兩個人物有所混淆,“兩個目連救母的故事有迥然的差別,摩訶目犍連曾二世救母,最終通過設‘盂蘭盆會’請五百僧人吃齋,解脫了母親的罪孽。”
相傳在南北朝時,涪江流經紅廟子武顯廟山邊,青堤只是滸溪河的渡口,名曰綺川渡。渡口兩岸住著兩家大戶——溪東付府和溪西劉府。
據《目連傳》記載,付蘿蔔父親付相生前廣結善緣,死後升天。而其妻劉青堤受人慫恿,在付相死後違背付門齋戒清規,大開葷宴。付蘿蔔得知母親的所為後,決定以良苦的用心去溫勸母親。於是身背靴子,口銜鐵環,伏地求母乘騎,意要母親回心轉意,嚴守付門戒規。劉氏四娘感到委屈、羞愧和氣惱,難以訴說自己的苦衷,拉兒子到葵花樹下發誓洗心,由於氣急敗壞,五內俱焚,頓時口吐鮮血,暴疾而亡。
付蘿蔔認為母親犯了咒神,到陰曹必受地獄輪迴之苦,當即發誓要出家修行,待得道后奔赴幽冥,解母倒懸,超度亡魂上西天極樂世界。他隻身外出尋師訪道,餐風露宿,備受艱辛,歷經年余,終於到達四大佛教聖地之一的安徽九華山,由毗盧尊者剃度出家,賜法號名目連。目連潛心學法,悟讀經書,很快就能講經說法,成為得道高僧。唐王欣喜,查其付門一家,四代忠孝,虔心好佛,付相捐餉又有功於唐朝,特敕封目連為大唐聖僧,追賜其母之名為劉氏青堤,以“青堤渡”之地名賜劉氏,並立碑為志。
“儘管目連救母的故事有神話的成分,但付家和劉家的歷史都有物證,青堤為目連故里是不爭的事實。”四處奔走尋找物證的謝德安最終發現,歷史故事中付相和劉青堤捐資修建的“會緣橋”和“積善橋”在青堤尚有殘橋,而位於柳樹鎮境內的“花園寺”,正是劉氏府邸的花園,為紀念劉青堤而取名,沿用至今上千年都未更改。

青堤目連戲已失傳


“我是聽父親唱目連戲長大的。”頭髮全白的謝德安精神矍鑠,思維清晰。
據謝老先生回憶,在他10多歲時,父親謝永福一個人常站在隊上的山坡上唱目連戲。“昔日有個目連僧,為母修行大道成,西天求佛賜珠杖,方能打開鐵圈城……”謝永福一邊吟唱,一邊敲鼓,間或吹簫,“唱、做、念、打”一氣呵成。歌聲、鼓聲、蕭聲,穿過密密匝匝的黃桷樹,進入鄉親的耳朵里。而在清朝雍正年間,青堤目連戲更是興盛。
但如今的青堤人會唱目連戲的並不多,即便是耳濡目染的謝德安,也只記住了目連救母的故事,對唱戲卻是一竅不通。1966年,在“破四舊”運動中,目連戲的道具全都毀於一旦,青堤鄉的目連戲自此失傳。
有關資料顯示,因目連在安徽九華山修成正果,如今九華山及青陽、石台、貴池一帶成了目連戲的流行地,極為興盛。
目連故里的古老中,不經意的透出些許蒼涼的味道。那個曾十分繁華的鹽運渡口已成為“窮鄉僻壤”。
據載,早在康熙年間,青堤就設有鹽稅關卡和鹽運司衙門。鹽官直受欽命,權力極大,除統管鹽務外還管理其他大事,縣州府都得受他約束,上任先參拜,過境必下馬。當地人回憶,1931年(民國十九年),三台鬧學潮后,陳毅曾在青堤鄉住了兩個月時間,每日都要在青堤的鹽場提舉一個重32公斤的石墩。“陳毅性情豪爽、詼諧,愛與當地青年交談文學,而且還喜歡馬術。”
事過境遷,青堤的光輝記憶成為歷史。如今的青堤鄉,當地居民用“死角”、“過路場”等詞語來形容。採訪當日,記者所見到的青堤場鎮行人稀疏,沿街的各個店鋪生意冷清。
午飯時間,有好幾處餐館都未曾營業。在一處破舊的老屋,記者終於找到一間營業的餐館。但店鋪沒有一位客人,店主人一家正在吃飯。飯畢,一份苦瓜肉絲、一碗素番茄湯,一共收費6.5元。店老闆稱,“平時都沒有人來場上吃飯,很多館子都熄火了。”集鎮東口一小商店的主人告訴記者,“生意越來越難做。”據介紹,附近的居民趕場一般都到天福(又名五星場),比青堤大得多,居民多些,商業比較繁華。久而久之,青堤便成為“過路場”。

青堤想打“目連”牌


有意思的是,青堤鄉所有公務員的辦公電話和私人電話,彩鈴均設為“目連故里歡迎你”。這個頗具代表性的句子,將青堤鄉打“目連故里”牌的構想展露無遺。
青堤鄉黨委書記余斌告訴記者,射洪縣青堤目連故里及其傳說已申報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尚在候批中。鄉上也正在著手準備編製打造目連故里的有關規劃。與很多項目相同,資金是打造目連故里的最大難題。
“目連戲是中國戲曲的活化石。”省戲劇家協會會員胡雪松認為,目連文化是中外學術界十分熱門的研究課題,有很高的文化品位。更難得的是青堤保存著實物,目連故里的碑、廟尚存,還有歷代帝王的褒獎和墨客騷人的題詠可考,青堤古鎮具有很好的開發前景。
觀察人士認為,青堤鄉旅遊條件十分優越,歷史文化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集文化研究與休閑觀光於一體,是基礎條件很好的原生態旅遊資源,只須進行必要的整合、包裝和策劃,加強對外宣傳,配以基礎設施,即可實現資源優勢向資本優勢的轉化。目連故里打造可在古鎮和目連文化上做文章,包括古鎮的保護和旅遊開發,整合付員外府、劉氏府邸、劉氏青堤墓、會緣橋、積善橋等現有景點,依據《目連傳》添設相關景點,培養目連戲接班人,修建目連戲院等等。
在鄉村旅遊熱浪來襲的年頭,青堤古鎮面臨著一個新的歷史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