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劉伯龍的結果 展開

劉伯龍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劉伯龍(1899—1949),貴州龍里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黃埔軍校第三期畢業。歷任黃埔同學會紀律股股長、復興社中央幹事會幹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別動總隊參謀長、代理總隊長、新編第二十八師中將師長、第八十九軍軍長等職。

1940年12月任第六十六軍二十八師師長,赴緬作戰。後任中央軍校教育處長。1948年底率部駐防貴州,與貴州省主席谷正倫發生尖銳矛盾。1949年11月18日被谷正倫誘至晴隆縣政府,被伏兵槍殺。

人物生平


劉伯龍(1899—1949),貴州龍里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黃埔軍校第三期畢業。歷任黃埔同學會紀律股股長、復興社中央幹事會幹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別動總隊參謀長、代理總隊長、新編第二十八師中將師長、第八十九軍軍長等職。1940年12月任第六十六軍二十八師師長,赴緬作戰。1948年底率部駐防貴州。

遇襲身亡


民國三十八(1949)年初冬,時任貴州省主席兼保安司令之谷正倫襲殺劉伯龍,震驚西南三省。然未幾谷正倫因病赴香港治療,貴州全省乃至西南亦相繼解放。劉伯龍被襲殺事件成為一樁懸而未決之公案。
谷正倫與劉伯龍身臨多事之秋,受命於危難之際,兩人何恨之有,不可同戴一天?留在大陸的中國國民黨下級軍官對此事件撰寫多篇回憶錄進行闡釋,文史研究者也推出相關文章,可謂眾說紛紜,故劉伯龍事件成為國內文史界各執己見的話題。
主要結論為:劉伯龍擁兵自重,為谷正倫所深忌,且覬覦省主席、省保安司令、貴州綏靖公署主任諸要職日久,欲綰權符,逐谷“逼宮”,谷正倫因此計殺之。
該結論看來合情合理似無懈可擊,但就當時全國形勢而言,中國共產黨已於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宣布建政,解放西南指日可待,且解放軍已經控制貴州多個城市,谷正倫、劉伯龍應同舟共濟才合乎常理,谷正倫臨陣殺將讓人費解,此疑點一也。另省城貴陽已於1949年11月15日解放。黔中重鎮安順於1949年11月18日解放,劉伯龍正值當日在晴隆縣被殺。晴隆縣於1949年12月19日解放。從時間上來推斷彼時國民政府軍政權力在貴州已是日暮途窮無爭奪之必要。況殺劉伯龍之後谷正倫即退守盤縣,因病卧床不起,經蔣介石特批赴港醫治,谷欲將軍政權力移交貴州綏署副主任王文彥或保安副司令韓文煥,二人推脫不願接手,可見當時貴州軍政權力已是避而猶恐不及之燙手山芋,如說劉伯龍欲奪此軍政權力必有它圖,此疑點二也。諸般疑點使劉伯龍事件撲朔迷離,雲遮霧罩讓人難以釋懷。
原第二野戰軍17軍政委兼軍長趙健民,在大陸出版《趙健民文集》,其中《普安會議》一文中記錄有關劉伯龍與共產黨聯絡之經過。趙健民記錄如下:解放軍進入貴陽市后,中國國民黨八十九軍軍長劉伯龍就通過維持會向第二野戰軍五兵團十七軍接洽投誠,並要求照陳明仁方式予以改編。五兵團迅即將劉伯龍接洽投誠一事電報三野劉、鄧首長。劉、鄧隨即複電:一、同意劉伯龍所提兩個條件:立即集中,停止抵抗,聽候開到指定地點改編。二、可以允許劉伯龍部隊不編散的要求。然劉伯龍欲投共卻行事不密為谷正倫所察,谷正倫請示蔣介石,並得“著吾兄權宜處置”之答覆。谷正倫即授意參謀長張法乾打電話給劉伯龍,言谷正倫體衰多病,無能任職,欲把黔省事務相托於劉伯龍。此計正中劉伯龍之下懷,欣然赴會,未幾,劉伯龍持谷正倫之委任狀得意而出,即被伏兵襲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