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淮鎮

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轄鎮

濱淮,位於江蘇省濱海東北隅,與韓國、日本隔海相望。南距江淮名城鹽城市110公里,北距歐亞大陸橋東橋頭堡連雲港市80公里,西距周恩來故里淮安市90公里。全鎮區域總面積201.32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總面積18萬畝,下轄27個村(居)、20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87459人(2017年),是鹽城市9個面積超200平方公里、12個人口超10萬的特大鎮之一。

交通


濱淮鎮
濱淮鎮
濱淮鎮隸屬於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位於廢黃河故道北岸,北枕宋公堤,東與天然港濱海港接壤,南靠國家級重點鎮八灘鎮,西與八巨鎮毗鄰,S226、S327、X301、G228臨海公路穿境而過,海港大道將連接沿海工業園與濱海醫藥產業園。濱海經濟開發區沿海工業園坐落境內,鎮域面積1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3萬畝,沿海灘塗面積3萬畝,海岸線17.5公里,淡水養殖面積1.5萬畝,全鎮共轄17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6.8萬人口。2007年全鎮以在“全縣爭一流,全市快進位,全省創特色”的目標定位,高揚發展旗幟,強化兩個聚焦,真抓實幹,奮力爭先,強力推進經濟和社會又快又好的發展。2007年全鎮實現GDP5.28億元,社會固定資產投入5億元,財政收入4863萬元,同2006年相比分別增長25%、25%、48.8%,實現2年翻一番,農民人均純收入5620元,同比增長15%。全縣綜合考核名列前列,連續3年榮獲三個文明綜合獎。

自然資源


濱淮鎮
濱淮鎮
屬暖流溫帶向亞熱帶過渡的溫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3.7℃,平均日照2340小時,平均降水量981.5毫米,全年無霜期223天。

歷史沿革


1951年,與八灘劃分后成立東方人民公社,公社社址在沈灘;
1954年,因黃河奪淮而改名為濱淮人民公社,公社社址遷至小嶺堆;
1985年,撤社建鄉;
2000年12月28日,撤鄉建鎮,成立濱淮鎮;
2001年5月,與頭罾鄉合併成立濱淮鎮;
2011年1月,行政區劃調整,濱淮樊集合併,成立濱淮鎮。

經濟


濱淮鎮
濱淮鎮
以招商引資、項目推進為主抓手,2007年引進甌華、南翔、永太、超威、三冠皮具等26個企業,生產紅紅火火。化工、機械、農業產業化已成為濱淮鎮工業經濟的主導產業,全鎮有定報企業16家,稅收超千萬元以上企業4家。
萬畝優質棉基地,畝產皮棉80公斤以上;雙萬畝水稻,4.5萬畝優質小麥、玉米,畝產700公斤以上。玉華、新生萬畝高效養殖園區,南美白對蝦,畝產值達3000元~5000元;二元母豬、三元雜交豬年飼養量達6萬頭。家禽突破100萬羽。
在S226、S327沿線大力實施農業設施栽培,面積達萬餘畝。長興、公玉、東罾、新生村農業設施栽培已成為農民增收的“搖錢樹”,是市縣對外開放的窗口,東罾村是省市縣新農村建設試點推廣村。
濱淮鎮
濱淮鎮
2008年1-6月份濱淮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7億元,同期增長19.5%;固定資產投入2.86億元,增長51%,其中工業技改投入2億元,增長45%。完成定報企業增加值13011萬元,占年計劃的72.3%,增長52.2%;利稅5025萬元,占年計劃的70.1%,增長58.3%,其中超威電源、永太化工、甌華化工等3家定報企業利稅均突破800萬元;工業用電量1861萬千瓦時,占年計劃的74.4%,增長79.5%。財政收入在重培重管中進一步壯大。2008年1-6月份完成財政收入2300萬元,佔全年計劃4500萬元的51.2%,比2007年同期1331萬元增長71.1%,其中實現一般預算收入1092萬元,佔全年計劃2050萬元的53.3%,同比增長63.7%。濱淮鎮2008年上半年累計完成國稅1555.2萬元,占年計劃3100萬元的50.2%,比2007年同期783.4萬元增長98.5%;地稅532.9萬元,占年計劃1050萬元的50.8%,比2007年同期391.6萬元增長36.1%,財政徵收完成216.8萬元,占年計劃350萬元的62%,比2007年同期165.7萬元增長30.86%。稅收占財政收入的92%,居全縣前列位置。

支柱產業

古老的廢黃河孕育了靈秀的小鎮,勤勞聰慧的濱淮人寫下燦爛的業績,培植壯大了林業、蔬菜業、草鵝業、灘塗養殖業四大支柱產業。
林業:擁有萬畝連片意楊林8個,擁有意楊樹木300萬株,蓄積木材量120立方米。
濱淮鎮
濱淮鎮
蔬菜業:綠參牌日本大根系列產品享譽中原,遠銷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8個省市。
灘塗養殖業;擁有灘塗萬畝,高標準淡水養殖水面1.5萬畝,盛產南北白對蝦等水產品,暢銷廣東、福建、江西等10個省市。
草鵝業:擁有年養40萬隻的種草養鵝示範區1個,全鎮全年可養草鵝80萬隻,市場供不應求。

社會


2007年,新建8條39公里硬質路面,新建兩幢敬老院公寓樓,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98%,全鎮有線電視、電話、寬頻網入戶率快速提升,教育事業一直領先,濱淮中學連續8年被評為縣教育系統綜合考評一等獎。
濱淮鎮
濱淮鎮
教育,鎮內有初中1所,小學20所,教職員工520人,中級職稱以上173人,在校學生近8125人,中心初中連續六年在縣同類學校考核中位居榜首,中心小學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衛生、農村改水:中心衛生院擁有32名醫生,先進醫療設備5台套,村級衛生保健體系已形成。農村有深水井15口,自來水入村率達100%,入戶率達89%。

隊伍建設

濱淮鎮
濱淮鎮
幹部隊伍建設在創新創優中進一步加強。通過教育培訓,結對幫扶,典型示範和考核評比等途徑,不斷加大“雙強型”村幹部和機關幹部的培養選拔力度,鎮村幹部隊伍結構和整體素質進一步優化。通過開展鎮村幹部作風整治,星級村幹部評比、公開述職評比等活動,不斷激發濱淮鎮上下幹事創業的自覺主動性,切實增強廣大黨員幹部的勤政廉政意識,始終把鎮村幹部的注意力引導到強化兩個聚焦,加速全面小康第一線,特別是推行項目化管理,建立健全立項申報等四項工作機制,有力地將各類優勢要素高度集中到重點工作上來,不僅進一步強化了鎮村幹部的工作責任,更形成了重抓落實的強勁合力。濱淮鎮教育、科技、計劃生育、人武等各項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績。

新農村建設

強勢和諧創建,在加快新農村建設上再作新建樹。一是農村實事建設再提速。進一步鞏固農村河塘整治成果,新建農村公路3條14.06公里;村村建成合格村服務站,完成100戶以上農村改廁任務,新建農村沼氣池100個以上;新建敬老院公寓幢1000平方米,創建省合格敬老院,完善提高文化站建設,確保通過省達標驗收。二是集鎮綜合開發再加強,接軌港城規劃,加快實施新嶺集鎮東擴南進新區建設,年內開發房地產1-2片,力爭建成一個高規格主幹道,一個品位較高的生活小區,新建機關生活小區5000平方米,實現集鎮美化、亮化、綠化、規模化。三是和諧社會創建再深入。嚴格維護穩定工作責任制,加強對重點村和重點人群的信訪矛盾處置,深化平安創建與文明創建,突出安全檢查,全麵塑造濱淮民富鎮強、政通人和的新形象。四是項目化管理再強化。進一步健全和完善項目化管理四項機制,全面激發鎮村幹部幹事創業的熱情和幹勁,進一步形成大幹快上、進位爭先的加快發展新局面。

園區建設

2008年初,濱淮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縣委十屆三次全委擴大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強化兩個聚焦,打造嶄新濱海”的工作理念,按照“全縣爭一流、全市進位次、全省創特色”的目標定位,把發展民營創業園,作為鄉鎮工業化、城鎮化建設的重點舉措來抓。濱淮鎮著眼於策應沿海開發,接軌港口建設,配套縣沿海工業園,助推工業化建設,按照“一次規劃,分步實施,滾動推進”的方略,採取鎮、村聯辦,全力構建濱淮民營創業園和東罾工業小區兩個載體。在規模容量上,濱淮民營創業園沿S327線兩側分佈,南枕S226線,規模建設用地1200畝,一期建設300畝,啟動區100畝,2008年力爭引進2至3個工業項目。東罾工業小區西接沿海工業園,佔地650畝,目前已開發150畝。至2010年,這兩個園區將引進工業項目10個以上。在項目載量上,濱淮民營創業園、東罾工業小區分別主攻500萬元以上、200萬元以上項目,確保“十一五”期末將這兩個園區打造成“引20家企業,聚8億投資,創15億銷售、1億利稅,容5000人就業”的市級鄉鎮工業園。在產業方向上,濱淮鎮民營創業園注重引進紡織、服裝、皮件、電子、玩具加工和農產品深加工等勞動密集型項目。東罾工業小區主要招引機械、建材、物流倉儲、化工研發等配套沿海工業園發展項目。在項目布局上,濱淮民營創業園與東罾工業小區將根據項目引進實際狀況,著眼於項目循環、關聯配套和形象求佳,通過嚴把項目投資強度關、項目安全環保關、項目進區選址關,確保項目分佈專業化、銜接循序化、用地集約化、形象最優化。
在基礎設施快速配套建設上,濱淮鎮黨委、政府堅持通過項目支撐基礎設施,部門配合園區建設,改造提升現有設施,計劃投資200萬元,力爭濱淮民營創業園年內建成千米水泥路面主幹道,確保水、電、通訊全部覆蓋到位,基本形成框架清晰、配套完善、標準較高的園區基礎設施支撐體系;年內東罾工業小區投資200萬元以上,完成新調整地段土地平整,新建橋樑1座,建成小區中心路1500米,基本形成兩縱一橫的園區幹道主框架。尤其是加緊對接落實皮具加工、紡織項目,確保濱淮民營創業園年內2個項目開工建設;通過協助企業抓緊辦結項目手續,協調處理矛盾,督促在建項目加快進度,確保東罾工業小區年內新增固定資產投資3000萬元,力爭1家以上企業竣工投產,濱海碧波源有限公司力爭年底試投產。濱淮鎮黨委還對投產企業快速抓達效,主要是對東罾工業小區投產的4家企業,通過鎮、村幹部掛鉤服務,幫助協調調度生產要素,鼓勵企業加大投入,務求企業快投產、快達效,確保年內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000萬元以上,創利稅600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