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世

王延世

王延世,字和叔(一字長叔),西漢犍為資中人(今四川資陽)。漢成帝時任河堤使者,是我國著名的治黃水利專家。

人物事迹


公元前29年秋(漢成帝建始四年),天降滂沱大雨,連續10餘日,洪峰驟起,恣肆暴戾,直摧館陶、東郡、金堤一帶。堤埂崩潰,致使東郡、平原、千乘、濟南 4郡32縣被淹,最深處,積水2丈余,受災面積達1萬多平方公里。摧毀官廬、民房近4萬間,10多萬人流離失所,人畜傷亡慘重。可自幼就仰慕鄉賢的王延世,於危難之間擔此治理黃患的重任。他吸取了前任御史的教訓,親臨現場勘察,找出癥結,毅然決定在館陶、金堤壘石塞流。又製成長 4丈、大9圍的竹籠,中盛小石,由兩船夾載沉下,再以泥石為障。王延世帶領軍民晝夜操勞,奮戰36天,河堤始成,終於在公元前28年3月初堵住了決口。 4月,為紀念治黃成功,漢成帝改“建始”五年為“河平”元年。公元前26年(河平三年),黃河又在平原決口,成帝派王延世與丞相楊焉、將作大匠許高、諫大夫乘馬延年共同治理黃河決口。王延世經過精確的測量計算,僅用了半年時間,又修復河堤,恢復了正常的生產,使兩岸百姓安居樂業。
能在黃河岸邊以竹籠圓石為提,穩固壩基,這確是川人治水經驗再次的驗證和推廣。王延世是一位治黃專家,更是桑梓資陽人民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