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2條詞條名為時間機器的結果 展開
時間機器
美國2002年西蒙·威爾斯執導電影
《時間機器》由西蒙·威爾斯執導,蓋·皮爾斯、薩曼莎·穆巴、傑瑞米·艾恩斯、奧蘭多·瓊斯等主演的動作科幻片。
該片改編自赫伯特·喬治·威爾斯的同名科幻小說,講述了一位狂熱的科學愛好者為了挽救橫死的未婚妻,便研製出時光機,並乘著時光機穿梭時空的故事。
影片於2002年3月4日在美國上映。
1895年,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副教授亞歷山大·哈德金博士(蓋·皮爾斯飾),人近中年卻仍抱有著孩童一般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滿腦子旁人看來稀奇古怪的理論。這些理論從來得不到校長的賞識,總是被看作“不切實際的幻想”而打入冷宮。縱使如此,亞歷山大還是決定自行建造一部時間機器來向世界證明人類完全可以在時空中穿梭旅行。
為了避免冒然改變過去所可能造成的邏輯混亂和時空崩塌,哈德金全力著手飛向未來的計劃。整個建造過程都進展得非常順利,親手建造的機器終於完美地啟動,時間如流水般劃過,世界以驚人的速度變化,時間旅程展現出一幅幅奇麗而又壯觀的景象。時間機器載著他成功地抵達了第一個目的地——2005年的紐約。
時間機器的降落地點已經不是他出發時的實驗室,紐約周遭環境的改變更是讓他大吃一驚。公眾圖書館變成了徹底的虛擬真人互動式訪問系統。人們所熱衷談論的,是關於在月亮上建立新殖民地的雄偉計劃。受到科學家本能的好奇心趨使,亞歷山大迫不及待地動身前往另一個未來——2007年。的確,沒有什麼比看到人類成功殖民月球更激動人心的了。
誰也沒有料到,在未來等待著他的是如此難以想象的險境。人類的殖民計劃出了大問題,肉眼就可以察覺天空中的月亮已經變得比過去大得太多。事實上殖民計劃給月亮帶來不可逆轉的傷害,月球的運行軌道正在下降,很快將墜入地球。來自月亮的碎片轟擊著紐約的曼哈頓區,人們匆忙逃入建立在地下的防空洞中想躲過這場大災難。
為了逃離可怕的地球生物浩劫,亞歷山大調整他的機器來到年代更加久遠的802701年。當然,跨越一個冰河紀的地球早已徹底改變了模樣。不過人類頑強的生命力似乎使一部分人熬過了浩劫,生存下來。他首先遇到了和平、友好、溫和有禮貌的伊洛(Eloi)人。不過就在亞歷山大以為地球的一切已經恢復了正常的時候,他們卻又遭遇到穴居地底、近乎於怪獸、以捕獵伊洛人為生的莫洛克(Morlock)人。
時間機器[美國2002年西蒙·威爾斯執導電影]
演員 | 角色 | 備註 |
蓋·皮爾斯 | 亞歷山大·哈德金 | |
薩曼莎·穆巴 | 瑪拉 | |
傑瑞米·艾恩斯 | 莫洛克首領 | |
奧蘭多·瓊斯 | 沃克斯 | |
西耶娜·蓋爾利 | 艾瑪 | |
馬克·阿蒂 | David Filby | |
菲利達·勞 | Mrs. Watchett | |
馬克·庫柏 | Hunter Morlock | |
道格·瓊斯 | Spy Morlock | |
勞拉·科克 | Flower Seller | |
喬什·斯坦伯 | Motorist | |
約翰·馬姆洛 | Fifth Avenue Carriage Driver | |
馬克思·貝克Max Baker | Robber | |
Jeffrey M. Meyer | Central Park Carriage Driver | |
艾倫·揚 | Flower Store Worker | |
曼迪·克里斯特 | Jogger | |
康妮·雷 | Teacher | |
Lennie Loftin | Soldier#1 | |
Thomas Corey Robinson | Soldier#2 | |
楊希·亞瑞斯 | Kalen Omero MumbaToren | |
理查德·蓋特羅內 | Hunter Morlock | |
Steve Upton | Hunter Morlock | |
Joey Anaya | Spy Morlock | |
Michael Chaturantabut | Eloi | |
Maro Uo Richmond | Eloi | |
Danny Swerdlow(uncredited) | Student | |
Jeremy Fitzgerald | Hunter Morlock | |
Caleb Mayo(uncredited) | Student | |
Meredith Wells(uncredited) | Alexander Hartigan's young son |
製作人 | 沃爾特·F·帕克斯、大衛·沃德斯 |
監製 | 勞里·麥克唐納、喬治·塞拉雷吉、阿諾德·萊鮑維特 |
原著 | 赫伯特·喬治·威爾斯 |
導演 | 西蒙·威爾斯 |
副導演(助理) | 克雷格·漢德森 |
編劇 | 約翰·洛根、David Duncan |
攝影 | David Duncan |
配樂 | 克勞斯·巴代特 |
剪輯 | 韋恩·沃爾曼 |
藝術指導 | 奧利弗·斯考爾 |
美術設計 | Christopher Burian-Mohr、Bruce Robert Hill、Donald B. Woodruff |
造型設計 | Oliver Scholl |
服裝設計 | Deena Appel、Bob Ringwood |
視覺特效 | Erik Nash、James E. Price、Thomas J. Smith、Scott Squires |
布景師 | Victor J. Zolfo |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時間機器[美國2002年西蒙·威爾斯執導電影] | 亞歷山大·哈德金 演員 蓋·皮爾斯 出生於19世紀的哥倫比亞副教授,一位狂熱的科學家。因為想要救回未婚妻的性命,而且一直想證明時空旅行是可能的,他花費數年的心血研製成功了能夠穿越時空的時光機器。他從1895年一直穿越到80萬年後,最終因解救被莫洛克人擄走的伊洛人瑪拉,發現了隱藏在莫洛克人和伊洛人背後的邪惡秘密。 |
時間機器[美國2002年西蒙·威爾斯執導電影] | 瑪拉 演員 薩曼莎·穆巴 80萬年後的世界中,隸屬於伊萊人的女教師,是該種群中唯一懂英語的人。和平、友好、溫和有禮貌。亞歷山大因為眩暈來到這個世界之後,是她救了他一命,還為他翻譯這裡的信息。當被莫洛克人擄走後,亞歷山大不惜一切代價將她救回。 |
時間機器[美國2002年西蒙·威爾斯執導電影] | 莫洛克首領 演員 傑瑞米·艾恩斯 莫洛克人族首領,形同千年老妖的地下之王。洞悉人類的一切心理,當然也包括亞歷山大來他這裡的目的。他為亞歷山大虛構了一幅亞歷山大和艾瑪幸福生活的畫面,並且態度和藹地讓他坐著他的時光機器返回過去。 |
時間機器[美國2002年西蒙·威爾斯執導電影] | 沃克斯 演員 奧蘭多·瓊斯 在19世紀末期,為紐約市立圖書館諮詢處虛擬人,在80萬年後,作為唯一看盡地球變遷的人類,在亞歷山大解救被莫洛克人擄走的伊洛人瑪拉時,他給予亞歷山大很大幫助。 |
拍攝花絮
• 為了向喬治·帕爾的《時空大挪移》致敬,製片方請來曾扮演菲爾比的艾倫·楊(Alan Young)客串片中的花販。
• 由於導演西蒙·威爾斯疲勞過度,戈爾·維賓斯基執導了該片最後18天的拍攝。
• 為確保精準,製片方特地請來一位數學家完成亞歷山大·哈德金黑板上的數學公式。
• 當亞歷山大尋找有關時空旅行的書籍時,沃克斯曾拿起赫伯特·喬治·威爾斯的小說《時間機器》,並提及了1960年的《時空大挪移》。
• 為表現亞歷山大·哈德金對時間的執迷,布景師煞費苦心的找來了100款老式鐘錶。
• 該片原定在2001年12月上映,但後來推遲至2002年3月,因為製片方曾擔心片中流星雨襲擊紐約的場景可能讓人想起9·11事件。
• 蓋·皮爾斯在拍攝抓捕莫洛克人的場景時曾撞斷一根肋骨。
• 亞歷山大在住所中掛著赫伯特·喬治·威爾斯的照片。
• 片中的時間機器是當時體積最大和最昂貴的電影道具。
• 蓋·皮爾斯親自完成了絕大多數特技動作。
•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曾對該片有執導的意向,但最終並未能導演該片。
穿幫鏡頭
• 在該片高潮段落中,亞歷山大臉上的血跡時有時無。
• 在片頭場景中,黑板上的文字發生了改變。
獲獎時間 | 頒獎方 | 獲得獎項 | 獲獎方 | 獲獎情況 |
2003年 | 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化妝 | Barbara Lorenz | 提名 |
創作背景
時間機器
該片改編自英國小說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的同名科幻小說,他的作品誕生於1895年。《時空大挪移》是第一個將該作品搬上大銀幕。該片的製作人阿諾德·萊鮑維特9歲時就對電影《時空大挪移》中的未來世界心馳神往,把喬治·帕爾當成他的偶像。並於1985年執導了紀錄片《喬治·帕爾的奇幻電影世界》。
擔綱導演的西蒙·威爾斯是赫伯特·喬治·威爾斯的曾孫。製片方之所以會選中西蒙,不僅是因為他與原著作者有著親緣關係,還因為他和其他兩位導演聯合執導的動畫片《埃及王子》給幾位製作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阿諾德·萊鮑維特與大衛·沃德斯看到了他在動畫領域的非凡天賦,而且感覺他能成為一位優秀的真人電影導演。《時間機器》的劇本改編工作由《角鬥士》、《挑戰星期天》的編劇約翰·洛根完成。製作人沃爾特問他是否願意改編《時間機器》,他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下來。
角色選擇
在導演和編劇就位之後,製片方立即開始物色影片主演,蓋·皮爾斯很快進入了他們的視線。製片人們看過他在《沙漠妖姬》和《洛城機密》中的表演后,便決定請他扮演該片中的時空旅行者。來自都柏林的英國女歌手薩曼莎·曼巴被斯皮爾伯格相中出演女主角伊洛人瑪拉,她11歲的小弟弟也因此獲得機會在片子里扮演瑪拉的弟弟。
拍攝過程
對擅長拍攝動畫片的西蒙·威爾斯來說,片中莫洛克人的設計工作並不陌生,他親自完成了角色草圖,然後將其交給特效化妝師斯坦·溫斯頓。由於莫洛克人的頭骨結構和口眼位置非常獨特,所以斯坦·溫斯頓不可能通過簡單的化妝手段在演員身上實現。特效化妝師們創造出可以讓眉毛、眼睛、嘴唇和下巴運動的電子面孔,從而完成各種面部表情。最終完成的每個莫洛克人面孔都有32個伺服器,需要由三名技師一同操作。因為莫洛克人的雙眼是假眼,所以扮作莫洛克人的演員必須通過藏在鼻子中的微型攝像機傳輸的黑白影像獲知外面的情況。莫洛克人的服裝根據每位演員的身體模具製作而成,整套泡沫橡膠服裝重約27磅,即使對於特技替身來說,穿著這種服裝完成表演也是一種不小的挑戰。
在設計伊洛人的世界時,西蒙·威爾斯和影片藝術指導奧利弗·斯考爾聽取了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建議。因為莫洛克人生活在黑暗之中,所以史蒂文·斯皮爾伯格認為羅伊人應該居住在朝向天空、陽光和自由的地方。為了將設想變為現實,挖空心思尋找靈感的奧利弗想到了在懸崖峭壁上搭建巢穴的設計方案。
片中的伊洛人村落位於河床上方的絕壁上,華納兄弟製片廠的16號攝影棚擔負著搭建伊洛人村落的重任。該攝影棚高98英尺,藉助於攝影棚的巨大空間,劇組在絕壁布景上打造出一個65英尺高的瀑布,並用灌溉泵和上下兩個水箱營造出飛流直下的壯觀效果。
時間機器無疑是該片的設計重點,它直接由《時空大挪移》中的時間機器衍生而來。威爾斯先是將他和斯考爾共同完成的概念草圖交給電腦設計師,令其在電腦中完成三維數字模型,以觀察各部位如何運轉,然後再讓模型技師製作出比例模型,用於改善設計,所有改動部分將被反饋給電腦設計師,數字模型由此得到進一步修改。之後,布景師會加入進來,添加年代細節,最終藍圖就此完成。當高10英尺6英寸、重6000磅的時間機器展現在劇組面前時,所有演職人員全都震驚不已。總共使用了3噸鋁材和聚碳酸酯,進而打造出製作時間機器裡面的黃銅和玻璃的效果。
在特效部分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刻意採用大比例,精細的特製模型而弱化3D電腦演算的地位,並在曼哈頓中央公園特別建造了影棚。此處影棚自2000年底啟用,直到拍攝工作結束方才拆除,在中央公園保留了將近一年,使之幾乎成為當地的一個固定景點。
主創公司
製作公司 | 夢工廠(美國) Parkes/MacDonald Productions (美國) 華納兄弟影片公司(美國) Arnold Leibovit Entertainment (in association with) |
發行公司 | 1. 華納兄弟公司【英國】 (2002)(theatrical) 2. 夢工廠電影發行公司【美國】 (2002)(theatrical) 3. Warner Sogefilms A.I.E. 【西班牙】 4. Warner Bros. GmbH 【德國】 (2002)(theatrical) 5. 華納兄弟公司【阿根廷】 |
上映日期
上映國家/地區 | 上映日期 | 上映國家/地區 | 上映日期 |
美國 | 2002年3月4日 | 芬蘭 | 2002年4月12日 |
中國台灣 | 2002年3月29日 | 委內瑞拉 | 2002年4月17日 |
中國香港 | 2002年3月28日 | 玻利維亞 | 2002年4月18日 |
新加坡 | 2002年3月7日 | 巴西 | 2002年4月19日 |
加拿大 | 2002年3月8日 | 巴拿馬 | 2002年4月26日 |
荷蘭 | 2002年3月14日 | 菲律賓(達沃點映) | 2002年5月1日 |
馬來西亞 | 2002年3月14日 | 秘魯 | 2002年5月1日 |
泰國 | 2002年3月15日 | 阿根廷 | 2002年5月2日 |
瑞士 | 2002年3月21日 | 南非 | 2002年5月3日 |
德國 | 2002年3月21日 | 哥倫比亞 | 2002年5月10日 |
韓國 | 2002年3月22日 | 英國 | 2002年5月31日 |
西班牙 | 2002年3月22日 | 愛爾蘭(首映) | 2002年5月31日 |
烏拉圭 | 2002年3月22日 | 俄羅斯 | 2002年6月6日 |
奧地利 | 2002年3月22日 | 斯洛維尼亞 | 2002年7月4日 |
冰島 | 2002年3月22日 | 斯洛伐克 | 2002年7月4日 |
墨西哥 | 2002年3月22日 | 波蘭 | 2002年7月5日 |
菲律賓(點映) | 2002年3月24日 | 羅馬尼亞 | 2002年7月5日 |
法國 | 2002年3月27日 | 南斯拉夫 | 2002年7月5日 |
比利時 | 2002年3月27日 | 塞普勒斯 | 2002年7月5日 |
義大利 | 2002年3月28日 | 愛沙尼亞 | 2002年7月5日 |
以色列 | 2002年3月28日 | 拉脫維亞 | 2002年7月5日 |
希臘 | 2002年3月29日 | 克羅埃西亞 | 2002年7月11日 |
菲律賓(馬尼拉點映) | 2002年3月30日 | 立陶宛 | 2002年7月12日 |
印度尼西亞 | 2002年4月3日 | 日本 | 2002年7月20日 |
紐西蘭 | 2002年4月4日 | 黎巴嫩 | 2002年7月25日 |
澳大利亞 | 2002年4月4日 | 匈牙利 | 2002年8月1日 |
葡萄牙 | 2002年4月5日 | 捷克 | 2002年8月1日 |
瑞典 | 2002年4月5日 | 保加利亞 | 2002年8月2日 |
丹麥 | 2002年4月5日 | 土耳其 | 2002年8月23日 |
挪威 | 2002年4月5日 | 科威特 | 2002年9月9日 |
智利 | 2002年4月11日 | 埃及 | 2002年10月9日 |
參考資料
該片運用現代好萊塢的商業取向對原著的改動在某些地方難免流於媚俗。且不說該片中故事的發生地從黃金時代的倫敦入鄉隨俗的改在還處於勞工移民時代的紐約是否有過分的自我標榜的嫌疑。但看該片的劇本描寫,80萬年後的伊洛人與莫洛克人還使用“遠古”英語,就讓觀眾不得不承認該片太過不切實際。該片不但沒有體現新時代的智慧,而且這種近乎於偷懶的劇本較之原著中的妥實處理也相去甚遠。(網易娛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