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1條詞條名為王玉柱的結果 展開
王玉柱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林果所所長
王玉柱,男,漢族,北京人,1960年2月生,現任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林果所所長。
兼任國家林業局經濟林新品種評審委員會委員、國家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果樹新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中國園藝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園藝學會幹果分會副理事長、中國園藝學會李杏分會副理事長、農業部植物新品種複審委員會果樹組組長、北京林業大學博士生導師、北京林學會常務理事等社會職務。
1992年和1995年分別獲北京市優秀青年知識分子稱號,1999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0年獲北京市“跨世紀優秀人才”,2004年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市級人選,2006年獲科技部“全國農村科技先進工作者”稱號。
自1983年一直從事杏、李、核桃和柿等樹種的資源收集評價、品種選育和生物學特性的研究工作。先後主持國家攻關、星火計劃、市科委重大項目、“863計劃”、“948”項目、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等30餘項,獲得各類科研成果13項,在國內外發表論文50餘篇,主編和參編出版各類科技書籍20餘本。在以杏、李為主的柿和核桃等項目研究中,取得突出成績。
1. 杏資源收集、利用和保護特異杏樹種質資源研究。收集國內外優良杏資源400份,建立了北京杏種質資源庫。特別是在1983年開展的北京市杏樹資源調查和收集研究工作中,搶救收集了瀕臨絕種的特異杏樹種質資源“駱駝黃”,在資源圃內嫁接成活並保存下來。該品種具有極早熟基因,目前不僅在國內極早熟杏品種育種研究中作為親本被廣泛利用,還作為最早熟的優良杏品種,在我國三北地區大面積推廣應用。
2. 杏開花授粉生物學特性研究。通過10餘年的連續研究,在國內外首次報道杏華北生態群品種自花不實,異花授粉結實率因授粉組合而異。這一研究成果在理論上豐富了杏樹開花授粉生物學理論;在實踐上,使沒有配置授粉品種和缺乏粉品種的杏園提高產量4-10倍。該項成果僅在北京、河北、山西和內蒙的應用近百萬畝,由此產生的經濟效益十分巨大。
3. 杏遺傳育種研究。在應用極早熟品種“駱駝黃”為母本的以極早熟、豐產和優質為目標的育種技術研究工作中,經過多年胚培養技術的研究,使以“駱駝黃”為母本的胚培成苗率達93%以上,胚培苗移栽成活率達79%,已有10餘個優系進入區試,其中成熟期比“駱駝黃”還早的優系有3個。此外,應用胚培養技術在國內外首次成功獲得了仁用杏與扁桃的遠緣雜交單株,構建了後代選擇群體,這對仁用杏品種改良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4. 優良品種推廣和配套栽培技術方面。積極推廣選出的優良品種,尤其在山杏改接技術推廣方面,積極與郊區縣等單位合作,大面積改接野生山杏,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顯著。在此領域取得的“山區果樹低產果園改造與開發”、“京郊杏基地建設與技術開發”、“北京山區野生杏資源綜合開發與利用”等成果全部應用於生產。為了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根據實踐經驗和研究結果編著的各類科技書籍超過200萬字,同時每年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培訓班和講座指導培訓果農超過1000人次,為北京市的果樹生產技術普及作出了重要貢獻。
5. 科技創新方面。善於從生產中發現問題並不遺餘力地尋找解決之策,同時,積極在科研思路上、研究設計方面進行創新。堅持擴大收集特異的杏、李種質資源,進行全面系統的評價,為不同的育種目標提供基因儲備,現正在著手杏核心種質的構建;同時,制定了長期的育種戰略計劃,利用常規雜交、遠緣雜交育種技術並以分子標記手段輔助,結合現代生物技術,培育綜合性狀優良的鮮食杏、仁用杏和鮮食李品種,分階段實現育種目標,達到對現有品種進行持續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