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東風廣場

昆明東風廣場

昆明東風廣場位於雲南省昆明市主城市中心,是昆明市地鐵2號線與地鐵3號線的相交處,2010年開始規劃第二次重建正處於建設中。上世紀80年代初,東風廣場進行了第一次重建,1986年完工後,工人文化宮綜合主樓建築面積1.9858萬平方米,高70米,共18層,當時曾是昆明市最高的建築。

內容簡介


與軌道交通相銜接的東風廣場概念設計方案昨日公示。將在此布局的雲南第一塔樓高456米,塔樓位置布局共有3個方案供市民選擇,市民最喜歡的方案,將作為最終方案。
公示時間從2010年7月27日至2010年8月25日止。公示地點為昆明城市規劃展覽館(拓東路118號)及項目現場。
據介紹,東風廣場這次概念規劃公示,與軌道交通啟動建設相關。兩條地鐵即北京路(南北向)與東風路(東西向),將在東風廣場位置交叉,面對軌道交通這一新情況以及老工人文化宮以南片的拆遷形勢,東風廣場的開發建設迫在眉睫,必須及時編製好規劃方案與上述變化了的情況相銜接。
從公示的方案看,東風廣場將有三大變化,一是布局雲南第一高樓;二是低矮無價值建築全部拆除,綠地率至少在50%以上;三是地下空間將充分得到利用。
昆明東風廣場
昆明東風廣場

片區保留


新工人文化宮於去年4月奠基,預計3年建成。老工人文化宮及以南片區的低矮建築將全部拆除。只保留3幢有價值的建築,分別是:大地保險公司、陳香梅故居、天主教堂。
拆除低矮建筑後,東風廣場地塊的位置不包括震庄迎賓館,四條邊線分別是:北至東風東路、南至金碧路、東至北京路、西至盤龍江,規劃總面積83700平方米。
改造后的東風廣場將擁有更大的開敞空間和綠化面積,並將在現有文脈的基礎上形成新的昆明廣場文化。

地下空間


東風廣場位於昆明主城中心,是市民休閑聚會的黃金寶地,可謂寸土寸金。規劃考慮將充分利用地下空間,並與地鐵交通相聯繫。按該規劃,地下一二層為商業功能,地下三四層為停車功能。將採用連續的下沉式商業街的形式,加強與地上流線的聯繫,增強地下商業的活力,並形成豐富的廣場景觀。
昆明地鐵專家委員會繼續對東風廣場CBD提出意見和建議。上午,龍安公司介紹了東風廣場CBD的概念性設計,在8.37公頃的地塊上,寶善街以北區域為市民廣場,寶善街以南設計“1+1”塔樓,身高456米的主樓底座為60米×60米;身高200米的輔樓底座為30米×50米。主樓的下部幾層均為商業場所,中間段為寫字樓、上段為酒店。而輔樓則是昆明地鐵公司的運行辦公樓。
8.37公頃的東風廣場CBD地塊地下空間開發四層,負一、二層為商業用途,負三、四層為停車場。在北邊市民廣場的中心位置,是一個規模較大、設計巧妙的下沉廣場。下沉部分就像在一片平整的地面上,斜著鏟了一片土,露出一個天窗,地下空間的部分商場裸露在天光下。斜坡式的下沉廣場上方,由天橋連接廣場地面的各個功能區,使東風廣場高低錯落、層次分明。下沉廣場是吸引地鐵交通客流成為商業客流的關鍵設計,這個區域溝通市民廣場、地下商場、地鐵車站,使遊憩人群、商場客流、交通客流轉換流暢。
專家建議:下沉廣場儘管設計得很美,有小橋流水、長廊扶梯,但其功能定位還需明確,到底是一條景觀軸,還是快速疏散地下空間人員的開口,還是一個休閑區域,因為空間有限,只能滿足一種一部分功能,定位明確,才能對其設施有明確的取捨。
東風廣場CBD地塊的地下四層空間為整體開發,即北地和南地,包括寶善街的街面下,全部向地下掘進四層。據概念性設計圖示,在地塊靠近盤龍江邊,設計了一條貫通東風廣場地塊南北的地下車道,靠東風路和靠金碧路各有一個與地面相接的出入口,為停靠在負三層、負四層的私家車提供進出口;在負一、二層,各有4-7條地下走廊,通往文化宮地鐵站、主樓,同時也是通向地下商場的主通道。在主樓地下的東邊是一條與塘子巷地鐵站站廳層互通的地道。
專家建議:地下空間設計中欠缺公交車和計程車的通道,雖然地鐵這個最大容量的公共交通,可以把商業客流送來送去,但公交車和計程車也是一部分人的需求,把這兩種公共交通安排進地下空間,減輕地面擁擠的交通有好處,對公交車在東風廣場是始發、終點還是途經,計程車進出口如何減少與地面交通的交織,都應該考慮周全。

第一高樓


規劃確定,昆明市最高的地標建築將布局在東風廣場。地標建築高度456米,集商業、酒店、金融、貿易、公寓、觀光於一體。這一高度將超過“南亞之門”的333米。
第一高樓的布局很考究。按照規劃,此樓並非孤樓,將有輔樓1-2座與之呼應,如果主塔樓布局在東風廣場中軸線上,景觀視線較好;主塔樓布局在中軸線一側,活動空間相對較寬。但3個方案中,主塔樓都布局在輔樓北邊,即從東風路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主塔樓。
據規劃方面相關人士介紹,本次公示與新工人文化宮的“三選一”公示一致,完全由市民的意願來選擇確定最後的方案。
東風廣場地塊的地標式建築,按照公示,此次概念性設計採用“1+1”模式,即在目前正在拆遷的寶善街南邊地塊的中間,建設456米高的主樓,底座為60米×60米。這座塔樓,比1999年建成的149米的佳華廣場酒店、正在建設的333米的南亞之門塔樓還要高,將雄踞昆明市中心廣場,成為集商業、酒店、金融、貿易、公寓、觀光等於一體的城市綜合體,成為昆明天際線的頂峰。在主樓的左下角,設計為一座200米高的輔樓,底座30米×50米,是昆明軌道公司的運行辦公樓。按照300米以上塔樓地面以上樓層目前造價1.1-1.2萬元/平方米、地下層造價0.25萬元/平方米,塔樓造價大約是67.5億元,建設周期是3-5年。
而在這個寶善街南邊的地塊上,保留了大地保險公司大樓、陳香梅故居、天主教堂,也是現代和傳統的結合。
專家建議:昆明主城的CBD區域主要位於市中心,而東風廣場地塊只是市中心CBD的一部分,這部分如何與南亞之門一帶相連,像香港的商業繁華區一樣,每一幢商業、辦公樓宇之間,都有天橋或內部通道相連,這才能使市中心CBD相輔相成,取得最大效益。昆明市中心CBD各地塊之間,是通過地下走廊還是天橋來連接,還有每幢商業樓之間如何便捷互通,都需事先規劃,預留介面,減少以後相連的成本支出。

設計方案


塔樓設計方案A
主塔樓加兩座輔樓(1+2)模式,兩座輔樓分別高200米和100米。主塔樓布置在地塊南北軸線上,將主塔樓在地塊內部道路北側,兩個輔樓布置在內部道路南部。優點:主塔樓布置在中軸線上,氣勢宏大,有利於地標功能的實現。缺點:主塔樓布置在內部道路北側,使廣場空間與建築空間功能重疊,不利於交通及活動的組織。
塔樓設計方案B
主塔樓加一座輔樓(1+1)模式,輔樓高度200米。主塔樓南移至內部路南側,騰出一個功能較純粹的廣場空間。優點:建築空間與廣場空間功能清晰,使得城市遊憩人群與商務辦公人群在地面上交通互不干擾。缺點:因主塔樓體量較大,南移后與現有保留建築之間間距太近,建築空間顯得零散、擁堵。
塔樓設計方案C
昆明東風廣場
昆明東風廣場
本方案為主塔樓加兩座輔樓(1+2)模式。該方案內部道路線形進行調整,將主塔樓位置由方案二位置向西、北移動,在原地塊軸線位置形成一條開敞的視線廊道,將北側震庄歷史街區、東風廣場及地標建築、地塊南側區域成為一條重要的城市景觀帶。優點:布局較方案二舒展,同時解決了不同交通的組織問題;在城市中心區形成一條南北開敞的視廊,對城市和市民尤為珍貴。缺點:地塊內部道路調整后,將廣場切割為不規整的用地,對廣場的使用有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