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牡丹皮的結果 展開

牡丹皮

牡丹皮

牡丹皮是毛茛科植物牡丹的乾燥根皮。牡丹皮味苦、辛,藥性微寒。歸肝、心、腎經。牡丹皮的主要成分為酚類和萜類化合物、鞣質、多糖、沒食子酸、礦物質元素等。其中,酚類和萜類化合物是主要發揮作用的成分。《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規定,乾燥的牡丹皮藥材及飲片中,丹皮酚的含量不得少於1.2%。

簡介


● 正名:牡丹皮
● 英文名:Mudanpi
● 別名:丹皮、丹根、木芍藥、粉丹皮、牡丹根皮

功效與作用


● 牡丹皮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 現代研究表明,牡丹皮有抗驚厥、降血糖、抗腫瘤、抗炎、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
● 牡丹皮可治療溫毒發斑、熱入營血、夜熱早涼、吐血衄血、無汗骨蒸、閉經、痛經、癰腫瘡毒、跌扑傷痛等。
● 牡丹皮可用於治療膽囊切除術后併發症、激素依賴性皮炎、中風后尿瀦留。

用藥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 如果您有牡丹皮過敏史,那麼禁止使用牡丹皮。
● 血虛有寒者,請謹慎使用牡丹皮。
● 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藥物,請務必告訴醫生。
● 孕婦及月經過多者禁止使用牡丹皮。
● 哺乳期女性使用牡丹皮前請務必諮詢醫生。

如何使用牡丹皮


● 牡丹皮可煎湯內服,服用時要遵醫囑,不要自行增加或減少藥量。
● 煎汁內服,每日常規使用劑量為6~12克。
● 牡丹皮可泡酒使用。
● ● 桂心酒(內服):和芍藥、牛膝、土瓜根、牡蠣等中藥配伍使用,能涼血消炎、溫經散寒、散瘀止痛、搜風通絡,可用於治療寒凝血瘀及骨節疼痛。
● ● 搐鼻藥酒(外用):與白芷、羌活、荊芥等中藥配伍使用,可活血祛風、扶正驅邪,主要用於預防流行性感冒,也可治風寒感冒及傷風。

用藥期間我應該避免什麼


● 服藥期間,應盡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膩、生冷的食物和飲酒。
● 如果牡丹皮出現變質反應,請不要繼續服用。

藥物毒性與不良反應


● 目前,未查到有資料顯示牡丹皮有毒性作用,也未見有按規定劑量服用牡丹皮后出現嚴重不良反應。但如果有長期使用的需求,請諮詢專業醫生或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我該如何選購牡丹皮


● 牡丹皮道地產區為安徽省南陵縣,甘肅、陝西、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區。
● 牡丹皮可分為連丹皮和刮丹皮,其具有如下特徵:
● ● 連丹皮:為灰褐色或黃褐色的半筒狀或筒狀,有縱向剖開的裂紋,向內微微捲曲或張開,外表面長有多數橫長皮孔樣突起和細根痕,栓皮脫落處為粉紅色;內表面有明顯的細小縱向紋路,淡灰黃色或淺棕色,常見發亮的結晶。質地硬而脆,容易被折斷,斷面為淡粉紅色,比較平整,粉性。聞起來氣味芳香,味微微發苦、澀。
● ● 刮丹皮:外表面有刮刀削痕,外表面為淡灰黃色或紅棕色,部分可見有灰褐色斑點狀殘存外皮。
● 應存放於陰涼、乾燥的地方。

含牡丹皮的中成藥有哪些


● 六味地黃丸:有滋陰補腎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腎陰虧損所致的頭暈耳鳴、骨蒸潮熱、腰膝酸軟、消渴、盜汗遺精。
● 雙丹口服液:能活血化瘀、通脈止痛,可用於治療瘀血痹阻引起的胸痹,緩解胸悶、心痛等症。
● 麥味地黃丸:能滋腎養肺,主要用於肺腎陰虧、眩暈耳鳴、咽乾咳血、潮熱盜汗、腰膝酸軟、消渴等。
● 七味都氣丸:可補腎納氣、澀精止遺,用於治療腎不納氣引起的胸悶、喘促、氣短、久咳、咽干、盜汗、遺精、小便頻數等。
● 血美安膠囊:能清熱養陰、涼血活血,主要用於血熱傷陰挾瘀引起的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可改善皮膚紫癜、煩熱、口渴、盜汗、鼻衄、齒衄、婦女月經過多等。

牡丹皮和地黃功效一樣嗎


● 牡丹皮是毛茛科植物牡丹的乾燥根皮,地黃是玄參科植物地黃新鮮或乾燥的塊根。二者的功效有相同之處,但各有側重。
● ● 牡丹皮和地黃都有清熱涼血的功效,可治療溫病熱入營血引起的壯熱神昏、舌絳口乾、血熱妄行引起的斑疹吐衄,以及溫病後期餘熱未盡所致的夜熱早涼、熱退無汗。
● ● 牡丹皮善於清解陰分伏熱,又可以活血散瘀,多用於癥瘕、血滯經閉、跌打損傷、瘀腫疼痛、腸癰初起、癰腫瘡毒。地黃擅長養陰生津,多用於熱病傷陰所引起的內熱消渴、津傷口渴、腸燥便秘等。

用藥誤區


● 誤區:牡丹皮只能內服
● ● 牡丹皮一般是採用煎汁內服的方式使用,但也可與羌活、白芷、荊芥等中藥配伍製成藥酒外用,具有活血祛風、扶正驅邪的作用,主要用於預防流行性感冒,也可治風寒感冒及傷風。

其他注意事項


● 請記住:
● ● 使用中藥時,需要中醫進行辨證,合理應用。
● ● 用法用量以及療程應遵醫囑。
● ● 不要隨意使用中藥偏方。
● ● 不要相信非法中醫診所。
● ● 不應聽信廣告宣傳運用中藥。
● ● 不要隨意把自己所用中藥推薦給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藥知識,請諮詢相關醫藥專業人員。

參考文獻


● [1]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成方製劑卷(上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2]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成方製劑卷(下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3]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上冊。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 [4]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飲片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5] 陳信雲。中藥學(第3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